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之九品芝麻官-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穹上昊天经中还有很多需要秦之初学习的东西,其中就有让他疑惑不解的金傀儡的记载,不过他现在可没有时间下大力气钻研,万一钻研的过于投入,错过了跟九龙寺方丈见面的机会,那就麻烦了。

秦之初就利用剩下的几天时间,炼制起了丹药。强化丹道上的造诣,提升丹师等级,也是他的既定目标之一。而且炼丹也不怕耽搁时间,只要掐着点,就可以了,毕竟他现在炼制的丹药,等级相对来讲,都比较低,耗时也就比较短。

转眼间,秦之初在昊天金阙中呆了二十天的时间,外面的时间,不多不少,刚刚过去十天,他准时破关而出,将昊天金阙收了起来。

昊天金阙蛰伏在他的泥丸宫中,别看它现在不是很大,却别有一番巍峨、肃穆的感觉,青铜印托在泥胎金身的掌中,镇压着一切。

这一次的潜修,秦之初的收获还是不小的,他炼制和融丹的成功率已经达到了一成,这说明他已经在银品炼丹师中站稳了脚跟。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毕竟他修炼的时间才两三年而已,又一直是独自摸索、修炼,即便是他的三个女人中有两个是金丹期,但是智屏公主和潘冰冰在修炼上,提供给他的帮助,一直是比较少的。

相比较而言,蓬莱岛的姬佑君有着比秦之初更加得天独厚的条件,却要远远的输给秦之初了。

秦之初满意地将阵旗收了起来,从静室中走了出来,站在院子里,沐浴着暖暖的阳光,闻着草木的清新香味,顿觉心旷神怡。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感叹道:“活着真好呀。”

院门外响起真如爽朗的笑声,“道友这句话深得人生三昧呀。我们修炼之人一世苦修,所求不过是活着,能够一直长久地活下去。”

“让大师见笑了。”秦之初连忙揉了揉脸,恢复了一下精神,笑道。

真如一脚踏进院子,“道友,跟和尚我走吧。方丈刚刚出关,我把你的事情跟方丈说了说,方丈马上决定要见你。”

“好。”秦之初只想着早日离开九龙寺,见方丈倒是其次,虽然他也知道九龙寺的方丈一定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真如带着秦之初离开了院子,朝着九龙寺的后面走去。一路上路过几个殿宇,他还有心情停下来,指指点点,秦之初就知道真如必定是有的放矢,只怕前去见方丈的路上,有话要跟他说。

果然,走了一会儿,真如貌似无意的说道:“道友,你跟我们佛宗有缘,深得佛法真谛,熟谙佛文,运用的炉火纯青。方丈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样的朋友,说不定他会赞扬你几句,如果特别赏识你的话,还会赐你几件佛宝,你可不要拒绝呀。”

“长辈赐,不敢辞。”秦之初装糊涂道。

真如又道:“不知道友喜欢什么样的佛宝?是炼丹炉,还是类似袈裟一样的佛宝?”

秦之初淡淡一笑,“大师,你我曾并肩而战,可以说关系不同常人,你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不管是不是适合说出口,总要说出来,在下才知道该怎么做,是不?”

秦之初已经打算只要真如的要求不过分,他就答应下来也无妨。

一来,这里是九龙寺,说好听点,他是客人,说不听点,他是案板上的鱼肉。

二来,真如跟他相处的还不错,要不是真如和他并肩作战,还告诉他怎么做,他也不可能在九凤镇的解围之战中,让大凤女刮目相看,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凤女赠宝之事了,他就不可能得到七彩炫光印。说起来,他欠了真如一个天大的人情,不换,他于心不安。

真如讪讪一笑,“说来不怕道友见笑。和尚我已经查过了我九龙寺珍藏的典籍,发现我佛宗确实曾经有一位前辈,法号佛海,曾经得道飞升,荣登极乐世界,成仙成佛,他遗留下来的佛宝,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圣物。九龙寺上上下下包括和尚我在内,不想让圣物流露在外,有意请道友将圣物赠送给我九龙寺,我九龙寺不会让道友吃亏,愿意回赠道友几件佛宝,以示感谢。”

“这样啊?”秦之初其实早就看出来真如想得到佛海袈裟了。

说实话,佛海袈裟与他有用,但是并无特别大的作用,也就是在对付鬼魂等阴邪之物的时候,作用比较大。不过这一点,他也不是找不到替代的办法,青铜印已经恢复完整,他已经掌握了昊天金阙的运用方法,完全可以用摄魂金光来威慑群鬼,效果只会比佛海袈裟更好。

只是这样做,要消耗大量的香火之力。不过用佛海袈裟的话,要消耗真元。香火之力也好,真元也罢,都是他的力量的一部分,消耗那种,归根结底,都一样。

虽说失去佛海袈裟,对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过秦之初并没有急着答应。他要是答应的太快,反倒显示不出来佛海袈裟的珍贵,相应的,就会被九龙寺看轻,他能够得到的回报也就少了。

“大师,咱们曾在九凤镇并肩作战,你也是亲眼所见,在下之所以能够深入被万鬼围困的九凤镇,所依仗的就是佛海袈裟。按理说,有了咱们在九凤镇的交情,将袈裟赠与大师,乃是小事一桩,可是在下这样做的话,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可该如何是好呀?”秦之初拿腔作势地说道。

“道友不要慌,我九龙寺有很多佛宝能够克制鬼魂等阴邪之物,作用并不会弱于圣物。和尚我一定会把你的顾虑上禀方丈知晓,相信方丈一定会有解决之法。”真如被秦之初拿捏着短处,急忙说道。

“让我考虑考虑。等见到方丈,在下一定会有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答复。”秦之初说道。

真如急的都快抓耳挠腮了,秦之初说的实在是含糊,什么叫做“双方都满意”呀?不过他又担心秦之初不同意将佛海袈裟相赠,那样的话,为了避免圣物流露在外,就只有动手硬抢了,这样做,传扬出去,九龙寺就会成为笑话,沦落为佛域的笑柄,故而轻易做不得。

真如满心的忐忑,秦之初则是东张西望,九龙寺实在是太大,比大周的紫禁城还要大上几十倍,他们又是徒步行走,所花费的时间自然就多一些,一直低头赶路难免发闷。

蓦然,秦之初停了下来,他指着一个大门敞开的大殿,“大师,那里是什么地方?”

这个大殿修建的比较大,但是与周围的大殿相比,并不显得有多么高。通过敞开的大门,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很多的泥胎金身,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不是和尚,不是尼姑,【。52dzs。】全都做僧侣以外的打扮,有道士,有书生,有商贾,男女老少,什么都用。

“道友,那里是群贤殿。所谓群贤乃是各域曾经对包括我九龙寺在内的佛宗,做过特别大贡献的朋友,我们九龙寺还有其他的庙宇,就会给他们塑金身,念经烧香,祈祷佛祖保佑他们一切顺利,长生不老。”真如解释道。

秦之初心中一动,“能不能带我过去看看?”

真如这会儿对秦之初是千依百顺,至于是否方丈会等的不耐烦,他倒是不在意,方丈已经交代他了,让他无论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劝服秦之初把圣物转赠给九龙寺,多等一会儿,又算得了什么。

秦之初跟着真如,来到了群贤殿。站在殿门口,看着门楣上悬挂着的匾额,上面用佛文写着“群贤殿”三个字。匾额已经很陈旧了,一看就知道年头不短了。

踏进群贤殿,秦之初发现殿内也是个小世界,里面供奉的群贤像,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在每位贤人的泥胎金身面前,有两样东西,一个是长生牌位,一个是香炉。

长生牌位的正面写着贤人的名讳,背面写着的是他的事迹,主要是为佛宗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香炉中青烟袅袅,一派香火鼎盛的景象。

进了大殿之后,还有一个大香炉以及长明灯,大香炉中更是堆满了香灰,还有没有烧完的香烛。显然,这个群贤殿比之其他大殿,或许不够雄伟,但是这里的香火从来就没有断过。

秦之初刚刚踏入群贤殿,就感觉到身周缭绕的都是香火之力,在每个贤士的泥胎金身上,更是被一层又一层上乘的香火之力包裹着,香火之力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秦之初的眼珠子都差点红了。

秦之初默默地感受着这些香火之力的来源,贤士前面的香炉是一个,大香炉是一个,另外还有大量的香火之力从群贤殿外源源不断地飘进来。

“大师,这里的香火好像很鼎盛啊?”秦之初强忍着激动,镇定地问道。

真如说道:“那是当然。这些贤士都为我佛宗做出过难以磨灭的贡献,我佛宗能有今日之规模,盛况,一源于我们修佛者自身的努力,二则赖于诸位群贤的无私帮助。后人敬仰他们,尽一点微薄之力,为他们奉上一点香火,乃是顺理成章之事。道友,你要是能够将圣物转增于我们九龙寺,和尚我保证在群贤殿中,也有你的一个位置。”

秦之初一听,差点蹦起来。他要是能够在群贤殿中有一个位置,那就真是太好了。他就不仅仅是多了一个香火之力来源了,而是多了一个高质量,大数量的香火之力来源,这要比他在大周辛辛苦苦做官,讨好百姓,容易多了。相形之下,他失去的不过是一件佛海袈裟罢了。

第四百六十四章 好东西呀

越是高兴,越是要冷静。

秦之初几乎就要脱口而出,答应下来要把佛海袈裟转赠给九龙寺了,但是话都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他装出漫不经心地样子,在群贤殿中转了起来。

他要看一看群贤殿中诸位贤士享受香火的具体情况,倘若他贸然答应下来,九龙寺也给他竖了一个贤士像,却没有享受到多少香火之力,那可就亏大了。

真如不怕秦之初在群贤殿中耗费时间,在他看来,秦之初看的越仔细,花费的时间越多,也就代表他心动的可能性越大。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即便是他,也希望能够荣登极乐世界。只怕秦之初也不例外。

如果能够在群贤殿中立下贤士像,不但可以享受九龙寺二十余万僧众的香火供奉,在佛域万兆的人口之中,也能够流芳千古。可以说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长生,很难会有人能够拒绝这样的诱惑。

秦之初先寻找群贤殿中树立起来历史最长的贤士像,那是一个矮瘦的渔翁,他头戴斗笠,披着蓑衣,名唤垂钓翁。

此人的事迹是佛宗一位大佛,转世重生,在没有修炼有成的时候,曾经饿的头晕眼花,差点死去,是这个路过的渔翁拿出自己刚刚捕获的鱼,换了一些米粥,喂他吃下,救了他一命。

这件事发生在十余万年前,而垂钓翁的贤士像树立起来的历史,同样超过了十万年。

超过十万年的贤士像,还有好几个,另外,还有长达九万年,八万年以上的雕像,历史最短的一个也有五千多年了。

秦之初大为满意,第一个贤士像能够耸立十万年不倒,说明能够享受的香火可以绵绵不断长达十余万年,如果他的贤士像能够耸立在这里,也就是获得了一个稳定的,时间极其悠长的香火之力的来源,这对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每尊贤士像享受到的香火之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树立起来的年代越久远,缭绕在贤士像上的香火之力越众多,越加的精纯,另外一个,就是贡献越大以及在世间的名气越大,世人越崇拜信奉他,享受到的香火也就越多。

不过即便是秦之初感觉到的那个缭绕其上的香火之力最少的贤士像,香火之力的数量也是一个极其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