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七十七章 善恶有果
    紧接着,郑峰决定在全地区开展了一次打击赌博、民间高利贷和封建迷信的活动,借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浩荡东风,郑峰将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乱象纷呈的年代,郑峰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化大革命还是有功劳的,它毕竟扫除了不少牛鬼蛇神——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扫除了一切牛鬼蛇神,但令笔者和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今,那些被扫进历史垃圾箱的牛鬼蛇神,经过改头换面之后,又卷土重来,变本加厉,疯狂之极,把一个清清爽爽的世界搅得乌烟瘴气,乱象纷呈。牛奶里面出现了三聚氰胺,地沟油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食品卫生问题层出不穷,葫芦爹生出了一串葫芦娃,把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踩在脚下,骗子堂而皇之地上了电视,连和尚尼姑都不好好念经了,像严大师、张国医、王大师这样的鸟人也能登堂入室,将众多明星、社会名流和达官贵人玩得晕头转向、七荤八素。可悲,可怜,可笑,可耻。
    案子结束以后,郑峰以组织的名义向地区领导反映了彭书记的情况,地区责成伍洪县委对彭书记进行调查,让郑峰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向地区领导反映彭书记问题前半个月,伍洪县委正准备任命彭书记担任伍洪县的副县长,理由是彭书记在担任谢家集公社书记以来,粮食产量年年都有提高,他已经成为伍洪县“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
    伍洪县委派了一个调查组到谢家集进行明察暗访。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县委领导班子几个成员的眼里,彭书记是一个好干部,是一个先进的典型,可在谢家集公社的老百姓的眼里,彭书记什么都不是。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彭书记有如下问题:
    第一,彭书记生活作风有问题,经过核实,彭书记染指的女人,有名有姓的就有四个,童美艳只是其中之一。原来,彭书记从文化大革命就开始做二奶三奶的春秋大梦了,难怪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保养二奶三奶四五奶呢?敢情是有历史渊源的。
    第二,彭书记嗜赌成性,别人在麻将桌上用钱做筹码,彭书记在麻将桌上用手中的权利做筹码,干着只赢不输,稳赚不赔的买卖,败坏了党风,败坏了民风。
    第三,弄虚作假,既虚报产量,又克扣农民的口粮,彭书记为了自己的政绩,挖空心思,把所谓进步青年和插队知青组织起来,然后分派到所有生产队去抓产量,看着农民收粮食。分粮食,分粮食的大秤和盖粮食的大印,由抓产量的人保管,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怕农民暗地里私分粮食,从农民的牙齿缝里面挤出粮食,然后作为公粮上交给国家,彭书记的政绩就是这么来了。他把农民当成贼,其实他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贼。
    分粮食的秤,大家都知道,盖粮食的大印,大家可能知之甚少,这种大印不同于那些象征权力的公章,在所有大印中,只有这种印是没法参与权钱交易的。这种印是用木块进行镂空雕刻,粮食倒进粮囤以后,将上面抹平,然后用这种大印在上面盖几下,每次晒粮食,或者分粮食的时候,抓产量的人都要到场看一看,确认粮食没有被人动过以后,才能开仓。
    彭书记的政绩就是这么来的。

第一百七十八章 后来之事
    当然,彭书记虚报的产量和那些亩产过万斤的浮夸风相比,还是逊色了许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对文革中盛行的浮夸风的最真实的写照。
    半个月以后,彭书记非但没能荣升副县长,反而连公社书记的乌纱帽也被捋掉了,不久郁郁而终。一个人,不管他是处在逆境还是顺境之中,他都不应该忘记自己姓甚名谁,有了一点地位和荣誉,口袋里面有了一点钱,就自我膨胀,尾大不掉,不可一世,就不好好过日子了,既然你不想好好过日子,那么,日子迟早会将你抛弃。记住了,这是迟早的事。上帝在创造我们的祖先的时候,大概是漏掉了某些基因,要不然,为什么很多人都摆脱不了一种可怕的宿命呢?一红就紫,一紫就黑,一黑必腐,一腐必臭,有些人在条件不好的时候,糟糠之妻从不弃,而一旦口袋里面有了几个钱,就寻花问柳;有些明星经过千辛万苦最后才走向成功,可成功之后就开始恣意妄为,自甘堕落;一些领导干部从小职员混到小科长,又从小科长爬到很高的位子,可最后却成了阶下之囚,狗屎一泡。我们为什么不能打破基因强加给我们的魔咒呢?这不应该是我们的宿命!
    一九七四年的清明,郑峰派卞一鸣、王萍和刘长松用汽车将谢家财和周凤英的遗体运回谢家庄,两位老人在张鹏和谢队长帮助下,在谢家庄北边的山岗上为女儿和女婿选了一块朝阳的坟地。坟地南边不远处就是解放砖瓦厂,谢家财生前所运的砖瓦就产自这个砖瓦厂。
    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八点整,装着谢家财和周凤英的棺财被缓缓放入墓穴之中。
    在棺材入穴之前,招娣提出想最后看父母一眼,但被王萍和外公外婆劝住了。对于招娣来说,她唯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向前看,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掀过去了。
    招娣很听话,他只是趴在爹娘的棺材上哭了一阵子。然后被外婆抱在怀里,一双泪眼,既红又肿,白净的脸上异常的白。在场的人无不伤心落泪。人们神情凝重,现场,肃穆异常。
    除了谢家财和周凤英的亲人,谢家庄和附近十几个村子里面的人来了不少。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衣襟兜了一点土,然后倒在墓穴之中。
    两位老人为女儿和女婿准备了一块墓碑,墓碑的正中刻着两竖行子:“谢家财,周凤英”,下面是“之墓”两个字;在两个人名字的右边刻着他们的生卒年龄;在名字的左下角刻着周凤英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的名字,最下面赫然刻着四个字:“女儿招娣”。
    在墓碑上,没有曹宜黄的名字,周家人本来是准备把他的名字刻上去的,是他自己提出不要把他的名字刻上去的,他说,他有愧于谢家财夫妇,如果把他的名字刻在墓碑上,他会一辈子不安的。
    曹宜黄和杨大顺也站在送葬的人群里面,他们的心情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我们都知道他们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在谢家财和周凤英入土的前一天,曹宜黄和杨大顺东挪西借,凑齐了所欠的款额,然后交给了招娣的外公外婆。
    招娣以后的生活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但她将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这将是我们最挂心的事情。

第一章 英年早逝
    “6。30凶杀案”结案不久,地区公安局刑侦处正式成立,卞一鸣任处长,李云帆任副处长兼政委,上面有人对郑峰不务正业,颇有微词,迫于各方面的压力,郑峰回到地区公安局主持大局,这样一来,下面的工作就要由卞一鸣和李云帆去做了。
    当然,郑峰回到地区公安局也只是权宜之计,抓阶级斗争,是一个抽象而虚化的任务,可以多做一些,也可以少做一些,只要能跟得上斗争的形势就行了,用郑峰的话说,他还是有时间过问案子的,所以,从表面上看,郑峰是离开了刑侦工作,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他领导并参与历史遗案的侦破工作。
    根据郑峰和李云帆的意见,下一个历史遗案是南山县“11。7案”,也许有人会问,上一个案子叫“6。30凶杀案”,为什么这个案子叫“11。7案”呢?这个问题提的好。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11。7”案到现在还没有定性,这里面是有一些原因的。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七号,南山县公安局值班室接到南山县东山公社派出所报案,称东山公社护国大队三里寨村民缪智文于十一月七号凌晨突然离奇死亡,到公社派出所报案的人是缪智文的老婆张翠珍。
    报案记录如下: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七号的早晨六点钟左右,张翠贞的大姑子缪智兰见一向很早就起床的哥哥还没有走出厢房——平时,缪智文一般都是在五点半左右起床,她就到窗户跟前喊哥哥起床,她喊了两声,哥哥都没有答理她,缪智兰就走进东厢房,只见哥哥脸朝床里,蜷曲着身体,躺在床上,缪智兰又喊了两声,哥哥还是没有反应,缪智兰就拍了拍哥哥的肩膀,哥哥仍然没有反应,缪智兰就拽开被头,哥哥还是没有动。缪智兰预感不妙,就用手试了试缪智文的鼻息,结果大吃一惊,缪智文已经没有了呼吸。
    缪智兰就喊醒了母亲和小妹,小妹请来了邻居张婶子和三叔公。
    张婶和三叔公确认缪智文已经死亡。
    下面是询问笔录:
    “张翠珍,你没有跟丈夫睡在一张床上吗?”
    “当时,我不在家——我回娘家去了。”
    “什么时候回的娘家?”
    “5号早晨回的娘家,我本来还要在娘家呆两天,小姑子去把我喊回来了。”
    “你怎么回娘家这么长时间呢?”
    “我爹病了,让人捎来口信,我娘死得早,虽然我有四个兄弟,但他们都分门立户,另起炉灶,我爹只有我一个女儿,照顾我爹的事情,指望不上别人。”
    “你为什么要报案呢?”
    “我男人死的蹊跷,死的古怪。”
    “说来听听。”
    “我男人身子骨一向很好,除了醉酒以外,从来不在床上多躺一分钟,好好一个人,怎么会一觉睡过去呢?”
    “平时,没有生过什么病吗?”
    “他从来不看医生,身子骨很结实。”
    “你男人多大年龄?”
    “三十一岁。”
    “还有什么蹊跷和古怪,你一并说出来。”

第二章 似有反常
    “我男人与人嫌隙多。”
    “嫌隙”就是矛盾。
    “矛盾因何而起?”
    “我男人已经死了,我不想说这些——糟蹋他的名声。”
    “你不说,我们怎么立案呢?”
    “我男人喜欢和别的女人说话。”
    “和别的女人说话”就是和别的女人关系暧昧。
    “你男人是干什么的呢?”
    “他在学校当老师。”
    “他在什么学校当老师呢?”
    “在东风中学——就是我们公社的中学。”
    “你男人喜欢和别的女人说话?和谁说话了?”
    “这——我不知道。”
    “那你是怎么知道缪智文和别的女人说话的呢?”
    “我是听别人说的。你们去打听一下就知道了——你们可以到学校去打听,肯定有人会告诉你们。”
    “你有没有和缪智文谈过这个问题呢?”
    “没有,我开不了口。也许正是由于我没有过问他的事情,我们俩才勉强过到现在。”
    “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些特别的原因呢?”
    “这——”
    “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有什么就说什么,要不然,我们不好立案。”
    “都怪我不能生养。”
    “你们没有孩子吗?”
    “没有。”
    “你们是什么时候结婚的呢?”
    “结婚的时候,他二十二岁,我二十岁。”
    这也就是说,缪智文和张翠珍结婚已有九个年头。
    “你从来没有怀过孕吗?”
    “那倒不是,我们怀过两次孕,但都滑胎了。”
    “看过医生吗?”
    “看过。”
    “医生是怎么说的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