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蒸汽大宋-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宣慰置制史见面一番交谈,张银铛也不伪装,直接承认自己这个“淮西宣慰置制史”是自封的。但也不忘了说明自己现在是淮西的实际控制人。手下雄兵十万,愿意和李庭芝密切合作击退蒙元对大宋两淮的进攻。

在张银铛讲述了自己的来历(当然还是那套辽东墨门秘传弟子的鬼话)之后,把自己兵进淮西夺取正阳收复庐州寿州安丰的经过也一五一十和李庭芝详细说了。

李庭芝早就得到消息,听说有大宋官军收复淮西各地,还搞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如今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确认淮西各地收复心中也是高兴,李庭芝不是个迂腐的人,对什么人以什么名义收复淮西倒不是很在意纠缠,对大宋文武相疑,不能团结一致抗敌导致的一系列失败倒是有过沉痛的经验教训,现在大敌当前,难得有一支武装力量担负起抗元重任岂能不重视?

如今李庭芝有心笼络张银铛,和张银铛探讨了一番宋元交战形势,对宋元交战的发展交换了看法,置酒设宴招待张银铛,

在酒席宴上一番觥筹交错你来我网敬酒回敬,两个人关系大为亲密,李庭芝就问张银铛年庚几何可曾婚娶,张银铛就回答我今年二十五,没成亲呢。

李庭芝就哈哈大笑,说:我有一妹妹,今年也二十五,嫁了个大宋军官,去年不幸战死,现在孀居在家,也薄有姿容。你可愿意娶了舍妹吗?

张银铛这个人对女人是无论熟女人妻寡妇来者不拒的,听说李庭芝的妹妹薄有姿容,想必李庭芝也不会随便忽悠自己,当下答应了。

李庭芝大喜,乱世之中也不用过分拘于礼法,搞什么六礼,立刻就给张银铛操办婚礼,拜堂成亲,请了扬州城里一大票官商士绅有名望有地位的人来观礼,一场婚事虽然办的匆忙倒很是热闹。

这个李庭芝的妹妹偏偏生有一段姿色,肌肤胜雪,妩媚生香。岂是用薄有姿容可以形容,简直活脱脱就是个潘金莲,生性也和潘金莲一般风流,她丈夫战死以后守寡,不甘寂寞,扬州城里的官绅士子和她有过特殊关系的也不知道有多少,竟是艳名远播,没有人敢娶她了,

李庭芝家书香门第,门风忠信节义,如今有了这样一个妹妹,脸上无光,自己这个妹妹又是年少守寡孤苦可怜,也不忍心斥责,只是急着找个主把她嫁出去,正好来了个张银铛,有兵有人有靠山(黑龙寨),不知道自家妹妹底细,贸贸然把她娶了,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再说张银铛洞房花烛见到新娘,果然美貌,不由得大喜欲狂,心想自己果然是主角命啊,随便拜访个大宋官员都能让他把有着花容月貌的妹妹主动嫁给我。

在一夜一对新人,是浪女遇到色狼,干柴烈火,如胶似漆当,颠鸾倒凤大战三百回合才罢休。

张银铛新婚燕而倒也不忘正事,和李庭芝约定好了日后合作抗元的事宜,领着新娘高高兴兴回淮西去了。

第七十六章守淮

张银铛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自己这个大舅哥李庭芝在南宋危亡之际,死守扬州,奋勇杀敌,英勇奋战,抵御了元军的袭击,且屡次怒斥劝降者,浩然正气,令人敬佩。无奈势单力薄,寡不敌众,有志难伸,终无力回天,坚守到最后的时刻,以身报国,是个和文天祥一样的民族英雄。

张银铛和李庭芝约定,淮东淮西军事上互相配合,经济上互相支持,共同抗敌。

具体做法是扬州和庐州情报共享,张银铛在扬州设联络处,作为张银铛和李庭芝书信联络的孔道,其实是张银铛在扬州留了一部电台,以书信名义建立淮东淮西之间的通讯渠道。加强沟通,协同作战。

经济上扬州缺粮,淮西缺盐,张银铛出技术,李庭芝出人力,在扬州沿海金沙、余庆建盐场以新法晒盐换取淮西出产的粮食。在历史上,扬州被元军长期围困,最后粮食耗尽,死者满道,无法坚守。这样的合作能让扬州多储备粮食,长期坚持抗战。

张银铛回到庐州加紧操练淮军,待淮军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张银铛就把淮军主力转移到正阳驻防。主动出击,拿蒙古鞑子在淮东的部队练兵。

正阳所在的位置,可以控扼淮河水道,从正阳兵出盱眙就可以同时威胁到分别屯驻楚州的博罗欢和兵进真州的塔出的元军。

在屯田练兵的过程中,张银铛的屯田部队的一个士兵发现,用柳条代替藤条也可以制作出和张银铛的精锐所穿的海南岛黎人编制的藤甲性能相近的结实轻便的柳条甲来。

不过,在张银铛给黑龙寨主基地发电请求大规模采购桐油做浸制柳条甲的防腐剂的时候,萝卜哈哈大笑:

“你们干嘛用油炸啊,现代一般都是用硫酸锌做防腐剂,用硫酸锌溶液浸制的木制品防腐防火效果都很好,古人是没有硫酸锌,只能用油炸,咱们黑龙寨能制取硫酸锌,没有必要收购桐油搞油炸,就用硫酸锌溶液吧。现代人的优势就是能用工业品代替天然产品。”

两淮多河湖,有的是柳树,能用来割柳条编藤甲。于是,日后威震天下的身穿柳条甲的十万淮西藤甲兵就这样诞生了。

张银铛把在淮东真州的塔出作为攻击重点,把屯田部队分成多部,每部三四万人,由张银铛统率的精锐压阵,轮流对盘踞在淮东真州一带的塔出率领的蒙古军发动攻击。

塔出所部兵力只有一两万正牌蒙古骑兵,面对优势敌人的连续攻击疲于奔命,只能不断向忽必烈和屯驻楚州的元淮东行枢密院博罗欢求救,碍于忽必烈的命令博罗欢只能添派人马调拨粮食物资支援塔出,和张银铛的淮军长期对峙,打起了消耗战。

在忽必烈看来能用三五万人马拖住大宋两淮十万精锐,让伯颜主力完成灭宋的军事行动很合算,所以就严令博罗欢和塔出,不得脱离两淮战场,继续和张银铛缠战。同时把新签部队补充两淮,添油续战

其实,以张银铛当前的实力,十万大军一鼓作气全歼塔出所部一两万蒙古骑兵完全能做得到,但像现在这样把塔出牢牢看住,同时还拴住了在楚州的博罗欢,让蒙元完全没有办法通过两淮增援在江南和大宋作战的伯颜,只能往两淮这个绞肉机里添肉。张银铛打算把猫捉老鼠的游戏一直玩下去,把蒙元玩死玩残为止。

连续不断的战斗就像一把锻锤,把张银铛统领的淮军锻打淬厉,逐渐成为绝世锋刃。

在真实的历史上:元军攻破襄阳以后,乘胜追击,势如破竹,大举进攻两淮和四川。元军包围了扬州以后,两推安抚制置使印应雷暴死,朝廷立即起用李庭芝制置两淮。李庭芝为了能够集中力量应付淮东局势,请求分配夏贵负责淮西,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任命夏贵主持淮西战事。

咸淳十年十二月,元军攻破鄂州,度宗诏令天下勤王。李庭芝首先响应,遣兵人卫京师,以激励各地军帅。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春,贾似道兵溃于芜湖,沿江诸将官或降或逃,没有一人能够坚守,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庭芝所辖郡县的大多数将领都能坚守城垣。但元军势不可挡,形势越来越不利于扬州。不久,有个叫李虎的人持元军的招降榜进入扬州,被李庭芝杀死,招降榜也被烧掉。

其后,总制官张俊出战,兵败降元,持孟之缙的书信来招降,李庭芝气愤不已,焚其书信,将张俊等5人在街市斩首示众。同时,李庭芝调派苗再成率部战于城南,许文德率部战于城北,姜才、施忠则率部转战城中。

为了激励士气,李庭芝还时常发放金帛牛酒犒赏将士,因而人人为,之奋死拼杀。朝廷也送督府钱款前来慰劳,并且加封李庭芝为参知政事(副相)。七月,朝廷以知枢密院事之职调李庭芝进京,让夏贵镇守扬州,但夏贵不来,事情只好作罢。

十月,元帅阿术率军驻扎镇江,以扼制淮南的宋军。但阿术久攻扬州不下,只能在扬州城外筑起长围,又断绝扬州和高邮之间的粮道,想通过实行长久围困,使其粮尽援绝而不攻自破。

果然,围困不久,扬州城中粮食耗尽,死者满道。而南宋朝廷方面,南宋谢太后以恭帝的名义向元朝请降,元军进入临安。三月,恭帝以及皇亲、官员等数千人被押解北上。五月,恭帝被元世祖降封为瀛国公。南宋实际上已名存实亡。

谢太后和瀛国公赵显送来诏谕,劝李庭芝投降,李庭芝登上城楼大义凛然地对来使说:“我奉诏守城,没听说过有诏谕投降的。”遂拒绝降元。接着,当谢太后与瀛国.公被押往大都(今北京),行至瓜洲时,太后又诏令李庭芝说:“先前曾诏卿纳款投降,很久没有听到答复,难道是不理解我的意思,还是想捍卫边疆呢?现在我与皇帝都已臣服,卿尚为谁守之?”李庭芝不予理睬,下令士卒发弩箭射击来使,射死一人,其余吓得纷纷退去。李庭芝又与姜才召集将士,涕泣发誓,准备夺回谢太后和瀛国公。姜才出兵与元军激战,但没能成功,只好又退回扬州,继续坚守。

德祐二年二月,夏贵以淮西降元。此后,元军更是集中力量加紧了对淮东的进攻。阿术驱逼淮西降兵到扬州城下示威,旌旗蔽野,来势汹汹,李庭芝的幕僚见此情形,劝告李庭芝放弃坚守,但李庭芝却说:“我只有一死罢了。”接着,阿术又派使者持诏书来招降,李庭芝开城门放进使者,将其杀死,并且在城上烧掉了诏书。

不久,淮安知州许文德、盱眙知军张思聪、泗州知州刘兴祖都因粮尽而降。但李庭芝仍在征收民间积粟供给士兵,民粟食尽,又命令扬州官员出粮,官员家的粮食也吃光了,就令军中将校出粮掺杂上牛皮、麸蛐供应士兵。

士兵们感激庭芝的抚恤,纷纷表示誓死效命,有的甚至烹子而食,但仍然天天登门苦战。德祐二年七月,阿术见硬攻不行,就上书请求赦免李庭芝焚烧诏书之罪,促其速降,元朝皇帝同意了,但李庭芝仍然不予理会。

就在南宋降元前夕,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属下的护送下,逃离临安,辗转来到福州。德祐二年五月,赵昰即位于福州,改元景炎,册淑妃杨氏为太后,一同听政,授陈宜中为左丞相兼都督,并遥授李庭芝为右丞相,召他返回朝廷,共图抗元复宋之事,李庭芝欣然从命。

临行前,他委托朱焕坚守扬州,然后与姜才率兵向福州赶来,但当行至泰州,阿术领兵追击而来,并将泰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李庭芝姜才突围不成,守卫扬州的朱焕也投降了元朝,还抓了李庭芝和他手下将士的妻儿来到泰州城下逼他投降。

李庭芝对妻儿被俘并不理会,仍在城内指挥抵抗。泰州裨将孙贵等四人知扬州不守,又见元军四涌如潮,大惧之下,这几个败类叛变,偏将孙贵、胡惟孝等开北门纳元兵入城,向元军投降。当时姜才疽发于胁,卧病在床,无法出战,被都统曹国安所执,献给了元军。

李庭芝闻听此变,知道事已不可为,遂投莲池自杀,但水浅不得死,后被叛军所执,押回扬州。

阿术对李庭芝姜才两人忠贞之举非常赞叹,本想劝降并重用他们,但朱焕担心李庭芝与姜才降后于己不利,竟向元军请求说:“扬州自用兵以来,尸骸遍野,都是李庭芝与姜才造成的,不杀他们更待何时?”于是庭芝与姜才被元军杀害。元军命军士押二人于扬州闹市。李庭芝首先被斩首。临刑,这位民族英雄英雄神色怡然。

姜才被剐杀,仍旧骂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