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空英豪-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完了,带回去炮弹更不好办。

地靶飞行只有25分钟的时间,最多能飞八圈。时间到了,炮弹还打不完,也要回来着陆,那时就叫带弹着陆。为防止地面走火,带弹着陆的飞机要停放在安全地带,机头对向安全方向,等待地勤人员退出未发射的炮弹。这就要增加很多的麻烦事。

张志宏必须开炮了,他已经没有更多的余地。

第一百二十六章:炮声隆隆(五)

 第三圈开始了,张志宏在航线上活动了一下身体,尽量是全身放松,他又活动了一下僵硬的手指,避免开炮时掌握不住量。

到了四转弯,张志宏熟练的做了一个倒扣的动作,使飞机对向三号靶俯冲,瞄准具的光环很快套在了靶标上。由于精神轻松了,瞄准动作也显得自如了随着高度的下降,瞄准具的中心光点在预计瞄准点附近晃动。靶标变得越来越大,已经充满了整个光环,到了射击距离了。

张志宏轻轻的按了一下射击按扭,好像还没有觉得按下去,就感到飞机一阵剧烈的震动,飞机的发动机也传来了“呼呼”的声音,几发炮弹已经打出去了,张志宏赶快松开了射击按扭。

由于炮弹在出堂时会产生很大的后作力,这个力量会引起飞机震动,发射火药燃烧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带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被飞机的发动机吸入,就会使发动机的燃烧不稳定,会发出“呼呼”的声音,这叫发动机的喘震。在高空飞行,发动机的喘震会造成发动机停车。

射击完毕,张志宏很快拉杆退出俯冲,准备进入再一次的实弹。

“三号靶打中!”

到了航线的第三边,张志宏就听到指挥员的通报。首战告捷,张志宏觉得很高兴,看来射击条件不成熟时,千万不能着急,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会成功。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张志宏信心更足了,也更沉着了,后面的几炮打的都很好,指挥员的通报都是“打中了”。

其他三名同志早已打完了炮弹,加入航线落地了。张志宏飞满了八圈,才将30发炮弹全部打完,后面,地面上的人员全都看他一个人表演了。指挥员也不催他,让他尽情的发挥,因为时间不到,也没有必要让他回来。

等到张志宏回到了塔台,靶场的结果已经到了塔台。这一批的四个人中,张志宏打得是最好的,共命中18发炮弹,打了28环,是目前的最高记录。

大家都来向他祝贺。

“老甘,你真能沉住气,好几圈都不开炮,我以为你要把炮弹带回来,为国家节约经费呢。”陈大壮首先打趣张志宏。

“谁像你一样,第一圈上去就开炮,不像个老兵的样子,就像新兵第一次上战场。”张志宏挖苦了一下陈大壮。

“老甘,祝贺你!真不亏是理论教员,打出的成绩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下一次我一定要超过你。”林超也过来和张志宏逗趣。

“小老广,你不超谁超,你不是叫林超吗?”张志宏听到大家的赞扬,心里也是乐孜孜的,他适时的回击一下林超。

程志虽然没有说什么话,但是心里却暗暗的较上了劲,他一定要在技术上名列前矛。因为据可靠消息,C团的新飞行员就要分到D团了,那时他们这“十八棵青松”就成了老飞行员,就要有一些人提拔干部了。他希望自己能被第一批提拔,因为越是前面的提拔,就预示着永远在前面。在仕途的道路上,上一个职位,可能有好几个人要去争,但他在下一个职位的任职时间长,这就是一个优越条件,领导会优先考虑他。

他和领导的关系还不错,但是,个别领导也给他透了话,他的表现是不错的,但是飞行中也要出成果,这样在开会时才好为他说话。这一次地靶训练,就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极好机会。其他课目的训练,都是单个在空中飞行,飞的好坏,别人是不知道的。但是地靶训练就不一样了,打得好坏,一目了然,报靶的结果大家全都知道。

下一批实弹的飞机有起飞了,看到前几批实弹的成绩都不错,他们也是信心百倍。这一批里有一个外号叫耳朵的老飞行员,姓付,40多岁的年纪,1956年参军的老兵。老付长得猴嘴尖腮,两个大大的耳朵特别突出,很像苏联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里的一个反派演员。那个演员在剧中有一句台词:“你是说他的耳朵,耳朵吗……是一个普通的耳朵。”由于老付长得像那个演员,耳朵又特别,还有“耳朵,耳朵”那句台词,故而得名“耳朵”。

耳朵飞行技术一般,经常还会出一些状况,他是指挥员指挥的重点。像地靶这么高难度的课目,更是指挥的重点了。

其他三个同志飞得都很正常,只是耳朵飞得完全没有章法。有时在很远的距离上就开了炮,炮弹纷纷落在靶标后面;有时又在很近的距离开炮,炮弹又全部打在靶标前面。检靶员在电话里不是通报“三号靶打后15米”,就是通报“三号靶打前15米”。

“019,注意控制射击距离,注意瞄准。”塔台指挥员在耳朵每一次射击后,都会提醒他。

“019明白!”声音很洪亮。

耳朵又一圈俯冲下来了,指挥员看到他的飞机在不停的摇晃着,可见他的瞄准动作是多么的不稳,修正量是多么的大。指挥员认真注视着他的动作,防止他出现大的偏差。炮管里冒出一串火舌,耳朵又开炮了,随着飞机的拉起,靶场的电话里就传来了报靶声:

“二号靶打中。”

指挥员感到有点奇怪,老付打的是三号靶,怎么二号靶靶打中呢?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偏差太大了,偏出了50多米,打上了二号靶;二是干脆看错了靶标,直接瞄的二号靶。

这时候,指挥员也不好告诉他打中,因为打中的不是他的靶;也不好说偏得太多,也可能他这一次瞄得很好。反正还有一次就打完了,安全上不出什么问题就万事大吉了。

耳朵开了四炮,没有听到一次是打中的,他心情也有些紧张,看了下炮弹计数器,还剩下五发炮弹,只够开一炮的了,这一炮要是还大不上,就只有以光头而告终了。这一次一定要好好瞄,争取打上一炮。

耳朵心里想着,飞机又进入了四转弯,光环又对上了靶标。只因为耳朵一心想打中,造成了一次大的险情,使全场的人员都出了一身冷汗。

第一百二十七章:炮声隆隆(六)

 光环的中心光点像一匹羁骜不训的野马,在靶标的周围跳动,就是不上靶标。耳朵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左压杆,右压杆,推杆,拉杆,越修正,光点跳动的幅度越大。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过去,高度在100米100米的降低,耳朵的精力全部集中在中心光点上,根本无暇顾及高度的变化。

“注意高度,退出俯冲!”

指挥员看到该退出俯冲了,耳朵的飞机还在对着地面俯冲,及时实施了指挥。

飞机没有反应,还在以很大的俯冲角俯冲。

是不是无线电不好?刚才还是好好的。

为了防止万一,指挥员又让信号员对空发射了一发红色信号弹,这是飞机无线电不好时,命令飞机复飞的辅助指挥手段。

指挥员的指挥,耳朵是听到了,但这时中心光点刚好晃上了靶,他来不及回答,也想着开完炮就退出,所以也没有作推出俯冲的动作。

耳朵的飞机的高度已经到了100米了,再不退出俯冲,飞机就再也拉不起来了。

“拉杆,拉杆,加油门,拉杆!”

指挥员的指挥一声比一声急,一声比一声高。

突然耳朵的飞机上打出了一串炮弹,飞机也开始向上仰头,开始退出俯冲。

耳朵终于把中心光点修正到靶标上,按下了射击按扭。射击完毕,他才发现飞机的高度已经很低了,地面就像一堵硕大无比的墙迎面扑来。耳朵也知道此时的厉害关系,赶快加满油门,加大拉杆力度,使飞机退出俯冲。

飞机呼啸着擦地而过,机腹几乎接到了地皮,飞机尾喷管里喷出的高速气浪吹起了一道灰尘。庞大的机身穿过靶场炮弹炸起的白烟,转为上升。

塔台上,指挥员紧张的从座椅上站了起来,都不知道该怎么指挥了。塔台下,观望的飞行员和其他人员,都惊呼起来,久久合不拢张开的嘴。

真是太惊险了。

如果再晚拉起来零点几秒,飞机将会和地面接吻,那将是一次严重的飞行事故。

耳朵的飞机上升到安全高度以上了,这时指挥员才从惊恐中清醒过来:

“019,关闭武器电门,加入航线着陆。”

炮弹打没打完,都不能让他再打了,这样飞下去,太危险了。

“019明白。”声音有些颤抖,看来他也在为自己刚才的冒险动作而后怕。

出了这么一次危险动作,后面的地靶实弹就不能再飞了。必须回去认真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改天再飞。

从靶场报来的情况看,耳朵一发炮弹都没有打上,最后一炮虽然瞄上了靶,但由于射击距离太近,还是打在了靶标前面。至于打在二号靶上的一炮,经过射击胶卷判读八五八书房,本身瞄的就是二号靶。瞄准不错,射击距离控制的也很好,就是看错了靶标,成绩不能算他的,帮了别人的忙。

张志宏统计了一下全天实弹射击的成绩,全团命中率在15%,平均环数16环,已经达到了良好。总体水平还是不错的,看来张志宏的新打法是成功的。

张志宏指导地靶训练已经处见成效,可是爱人李娟的工作调动却迟迟没有结果。政治处王干事到人事局跑了好多趟,人事局的工作人员答应的很好,说马上发调令,可就是没有结果。王干事跑的多了,他们也有些不好意思,飞行员家属的调动,是国家规定特批的对象,没有理由不给办。

在中国,一个人的工作调动是很麻烦的,先要进行商调,也就是调入单位先要接收,调出单位还要放人,这个过程是通过信函的形式来完成,叫商调函。商调结束后,调入单位要调本人档案过来,进行历史审查,这一步叫调档。没有什么问题,才给原来的工作发调令。原单位接到调令后,才办手续,放人。

通过了四、五个月的时间,经过了公文旅行,前两步才走完,就剩下发调令了。在王干事的多次督促之下,部队驻地人事局终于发出了调令,怕王干事不相信,调令是当着王干事的面邮走的。

在一个市区内的邮件,最长时间,一个星期也应该收到了,可是等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有结果,李娟来信说,学校领导没有找她谈工作调动的事。

王干事也有些坐不住了,一个多月了,调令还没有收到,真是不可思仪。他决定到李娟的工作地去了解一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王干事到了县区人事局询问此事,县区人事局的工作人员一口咬定没有收到调令。王干事说,调令是他亲自发的,到邮局查,说早收到了,希望他们能给查一查。在王干事的再三请求下,工作人员不情愿的翻动办公桌的抽屉,结果在抽屉的最下面找到了李娟的调令。

为了给自己打圆场,人事局的工作人员只好解释说,前一段自己出差,调令是别人放进去的自己回来后没有翻抽屉,所以不知道。

鬼知道是什么原因。

既然找到了调令,也压了那么长的时间,人事局的同志也觉得不好意思,只好马上开好向李娟学校的调令。王干事怕再耽误事,自告奋勇的要求亲自把调令邮走。邮走了调令,王干事放心的回到了部队,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