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志魍魉-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也不知过了多久,苏伯伯就趴在床上睡着了。他记得他是被来上早班的韩姐叫醒的,那时候看了一下表是早上六点多了。再看小床上的小闺女,一直香甜的睡着,一直就没有醒来过。
我问苏伯伯当时有没有问问那个韩姐是怎么回事,苏伯伯说没有。因为韩姐毕竟也是好意,怕那个得脑流的小孩传染才把他们安排在诊疗室的。这样直截了当的跟人家说,昨晚闹鬼,床无缘无故的晃了整整一夜不大好。当时的我还不明白大人们嘴里说的不大好,到底是什么意思。
苏伯伯接着跟我讲,他说过了几天,通过同事打听说是那个床晃的事情别人也发生过。只不过当时在诊疗室的人就叫了值班的护士。那护士来了告诉病人说没关系不用担心,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东西蹲在床脚鼓捣了半天,这才走的。
从那以后,苏伯伯每次去那家医院就都会带着和那个护士一样的东西。大家知道那个护士拿的是什么东西吗?是一块鲜红鲜红的红布。不过苏伯伯从那以后就再也没用用到过,也再也没用去过那诊疗室的床。

故事五、七十三个水饺
更新时间20121231 17:49:01  字数:2946

 七十三个水饺
下面这个事儿,是老家的舅爷爷来家里看我奶奶的时候给我讲的,记得那时候我刚考上大学。虽谈不上恐怖,但却也十分的离奇怪异。要不,你听我讲讲?
那是在特殊时期之后的事儿了,那时候奶奶早就已经来市里和爷爷结了婚,并有了我父亲和叔叔。奶奶的亲弟弟,也就是给我讲故事的舅爷爷还在老家,那时的他才二十三四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又加上刚刚过去的无产阶级特殊时期,整天揪斗牛鬼蛇神,更是天不怕地不怕。
九月中旬的一天,那天是老家里一个老人去世的头七。其实那位去世的老人跟我舅爷爷家也没什么很近的亲戚关系,只是论着叫一声叔爷。由于舅爷爷和那位老人的一个孙子叫“胜子”的关系特别好,用家乡话来说两个人是“老八”再加上沾着点儿亲。于是,头七这天舅爷爷也跟着“守七”去了。
自古至今,民间便有“守七”的说法,只是各地的叫法不同,规矩也略有差异。比如老家那边就叫“七七”。从死者故去那天开始以七天为单位,第一个七天就叫“头七”按老家那边的习俗,是亲戚朋友都要聚在一起包饺子、守灵堂直到天亮。其实本就是一种迷信,无非是寄托生者对亡者的哀思。
那时候的老家都是那种四合院性质的房子,门口有影壁墙,两进的院子,上房偏房东西厢房什么的。灵堂就设在院子里,院顶扎着白色的棚子。舅爷爷跟胜子家里人在北屋的炕上,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当时屋里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三姑六姨的有十多口子。头七的规矩就是这样,所有人尽量都呆在一个地方,不要去院里的灵堂,更不要去死去的那人住过的屋子。相传故去的人在头七的时候是要回来看看的,让“他”见到活着的亲人是会留恋着不走的。
舅爷爷这些人从中午吃过了晌饭过来,聊天包饺子直到天擦黑,一共包了将近十盖帘儿饺子。
一来是人多,吃的自然多。二来是老家有个规矩,老人是多大年龄没的就包多少个饺子,灵堂前需要供着。还要在端相同数量的饺子去那位老人的坟前。老人是七十三上没的,正应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坎儿上。所以除去这十几口子吃的,一共还要预备上供用的一百四十六个。
我的这些数字舅爷爷当时给我讲的很清楚,也很仔细。他说本来一切都井井有条,可到了后来却乱了套了。约莫是八点来钟,家里的女人开始在厨房煮饺子了。在过去的那个年代,甚至到现在,农村里还都是用的那种带风箱的灶台,上面支着一口很大的锅。虽然不向现在普及的燃气炉这么干净方便,可却可以一次下很多饺子。
依照礼法,最先下好的饺子是要上供先给故去的老人的。可舅爷爷和胜子那时候毕竟是年轻,饿得很快。等着把饺子一盖帘儿一盖帘儿的下好,再数出两个“七十三”来那要等多长时间啊。于是两个人就有些等不及了,站在厨房门口扒着房门看女人们煮饺子。虽说是在解放后,但老家的生活条件毕竟不富裕,能不过年不过节的白吃一顿饺子,对那时候的舅爷爷他们那可是很有吸引力的。
于是,舅爷爷就撺掇胜子,让他给他妈说一声能不能先下出两碗来吃了解解馋。没等胜子开口,胜子妈就听见了。皱着眉头连说使不得,并告诉他们说饿了先忍忍,等一会盛出上供用的先给他们下。
舅爷爷此时也没想太多,可能是饿的狠了,张口就说:“婶儿,先给俺俩下一碗吧。肚子饿的都出溜出溜的了。不就是摆上去意思意思嘛,叔爷爷人都没了还怎么吃啊。那都是封建迷信,还是先给活人吃吧,要不一会儿我先饿死了。”
舅爷爷这番话,又是死啊又是活的,这让下饺子的胜子妈和其他厨房里忙活的人听了都是眉头一皱。舅爷爷自己刚一说完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了,就算撇开犯忌不犯忌的话题不谈,这最起码也是个礼貌的问题。打了个哈哈就回屋呆着去了。
约莫等了有十几分钟的功夫,家里的女人们开始端着饺子往北屋里送来了,挺大的个北屋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狼吞虎咽声。大人们吃饺子是免不了喝上几盅酒的,舅爷爷早就到了喝酒的年纪,便也被胜子家大人拉着上了酒桌,推杯换盏起来。吃了有半个多钟头,大家都发现有些不大对劲儿了。因为胜子家盘子碗什么的不大够用,所以总是吃完一盘便把空盘子拿回厨房盛一盘新的。这次的饺子确实包的不少可,每个人都吃了两三盘以上了,还是有一盘盘的新饺子从厨房里端过来。舅爷爷说他当时还挺高兴的,心想这次一定要吃饺子吃到撑为止。可又吃了一会儿就都觉得又些不大对劲儿,吃的差不多,怎么还有刚煮好的饺子送过来啊。
舅爷爷跟我说。他从没有试过一次吃那么多的饺子,再好吃的饺子吃到那个份儿上,还哪能分辨是什么滋味啊。到现在想想他都觉得那天吃的饺子就像是在遭罪一样。
话说胜子家一个女的又端着两盘饺子往北屋里送,正想嘱咐人们把吃完的碗给她时,她却看见屋里所有人都对着面前满满当当饺子视而不见,而是都面面相觑的看着她。女人一下子愣了,猛然间她好像也琢磨出事情哪里不对了,放下饺子就往厨房跑,屋里的所有人这时候也都跟了上去。
当他们到了厨房后这才惊讶的发现,大锅里依旧热气腾腾,一个个圆鼓鼓的饺子还在里面翻腾。可所有人都吃的沟满壕平之后又用上了所有能盛饺子的容器,可那锅饺子却怎么也盛不完了。
我记得当时我听得意犹未尽,追问舅爷爷还有没有什么故事。舅爷爷却反问我都是大学生了相不相信有“托生”的说法。我被他问得稀里糊涂,不知道怎么回答。舅爷爷却又讲了这个故事接下来的事情。
还是这个故去的老人,那是第五的七天,也就是民间习俗中也非常看重的“五七”。这次是只有家里的至亲才会去参加的,而给我舅爷爷说这个事儿的就是他那个“老八”胜子。
“五七”的说法是故去的人会在上路前吃一顿“赶脚饭”,也就是迷信说法里的去阴曹地府之前的饭。依然是包了七十三个水饺,只不过这次事要家里全部的男性成员去端到坟上,烧烧纸念叨念叨,然后在把坟前的堆土扒开,把水饺都埋到土里。我记得舅爷爷说,这些事情都做完了还有一个特殊的规矩,那就是埋完水饺就立刻转头走,谁也不能回头。传说是必定有个什么东西会去吃那些水饺,不管是人也好是动物牲畜也罢,什么东西吃了那个水饺那故去的人来世就会“托生”个什么。
舅爷爷说,那天就是这样,一切都是按着老人说的规矩办的,除了一点儿,那就是胜子。依旧是在家吃饺子,依旧是喝酒,可胜子不像舅老爷,他酒量不怎么好。喝了也就三四两的样子,脸就红了。夜里上坟胜子也就跟着家里去了,也烧完了纸也念叨完了该说的。临走的时候,胜子确临时变了卦。俗话说“酒壮怂人胆”,这话一点儿不假,平时胜子跟着胆大的舅爷爷作耍,都是舅爷爷冲在前面,可偏偏这次胜子确心里暗暗地想要大胆一把。
他听老人们说过“五十步见鬼”的事儿,意思是说一般见到那些不干净的东西只要离他五十步以上就基本没什么危险了。胜子心下就盘算着:我默默的数着步子,等到走到四十九步的时候我回头看一眼,要是情况不对我再迈一步不就没事儿了嘛!
他想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上完坟离开时,他有意慢走了几步,留在队伍的最后面,心里默默的数着步子,一十,十五‘二十…。。四十八。四十九。他数到这里猛地就回过了头去。
借着皎洁的月光,他清晰的看到,在他家新垒的坟前,那个半圆形的坟包旁,一只断了犄角的老黄牛正站在那里,俯下身子一下一下的用嘴去扒地上的土,而被它扒拉出来吃掉的正是埋在那的那七十三个水饺。

故事六、撞客
更新时间201311 14:34:28  字数:3814

 撞客
关于这个“撞客”算是我们这边的叫法,不过它通俗易懂的来讲就是鬼附身。有时候也不只是鬼附身这么简单,你要有兴趣我给你讲讲?
这个故事是我玩网游里军团的团长给我讲的,姑且就叫他团长吧。据团长说,事情发生的时候他就在身边,绝对是实实在在的亲眼所见。要说起来,那还是二十几年前发生的事了,那是一个夏天……
那时的团长也就六七岁的样子,还没到上小学的年纪,正是无忧无虑的吃喝玩乐的时候。由于那时还住在村子里,附近也没什么可玩的去处,每天就和一群差不多大的孩子在田间地头或者房前屋后的追跑着玩耍。一块玩的有一个比他大的小姐姐,那年那个小姐姐十岁。那是一个长得十分秀气可爱的小姑娘,特别是她的大眼睛,明亮澄澈,看的人不由的发自内心的喜欢。不过也可能家里想要个男孩的关系,总把她当男孩养活,更加上平日里帮家里干农活,风吹日晒什么的,这个小姐姐总是看起来十足的男孩子气,性子也大大咧咧的野极了。像上树掏个鸟窝,下河摸个鱼什么的她都喜欢,干的比许多男孩子都要好。
这天上午天气很好,可能是前几日下的那几场大雨都浇的透,是那几天里少有的凉快天儿,空气里多少有些甜丝丝的。团长那群孩子就算是大太阳地儿里也都是照玩不误的,更何况是这个难得的好天气了。五六个半大孩子,高兴的叫着跳着在村里的街道上追逐打闹,玩一种类似警察抓小偷的逮人游戏。这种游戏相信大家小时候肯定都玩过,男孩子喜欢的多一些,连跑带抓的难免会有些肢体冲撞。轮到那个小姐姐来逮人的时候,大家都跑的远远的,知道她虽然是个女的,可平时下手最重,经常会一不小心把别的孩子扑到,严重的时候身上还会挂点儿伤。不过五六个经常玩的孩子里面属她的年龄最大,算是个孩子头儿了,所以也都不会因为这样而不和她一起玩了。
正如这些孩子早就知道的一样,那位勇猛明显胜于男孩子的小姐姐逮起人下手很重,跑的也快,不一会两个小男孩就像揪小鸡似的被她在村里的一棵大槐树附近逮到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