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第5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夏国在把燕、赵、齐划分了郡、州、县三级制,各设官学的学校,停用赵文、齐文,统一学习新文体,是由燕篆,改为的小楷书,简化了一些文字,更容易学习和传播。

辰凌继续下令,在统治区内,推行‘编户齐民’的政策。

所谓的编户齐民,在秦国曾类似推行过,商鞅变法时,实行“为户籍相伍”的措施,打散了国野制的区分,把个体小农按五家为一伍的编制,编入国家的户籍,使所有的人都成了国家的“民”,称为“编户”。

编入国家的户籍,加强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控制,“齐民”即所有的百姓,在法律面前都是地位平等。

辰凌新推行的法令,要比商鞅变法还有详细,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规定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清查一次户口,避免一些流民没有户籍,还有地方豪族、贵胄,收养许多奴隶,隐藏真实的人口,即将发动对秦、楚、韩等统一战争了,人数的准确统计,有利于朝廷做决策。

比如招募军人,需要知道各地区的准确人口数目,不能全都去打仗,还有留下一部分劳力,用来耕作土地,向国家交税,在后方执行劳役,修水渠、通河道,筑城修墙,大型建筑的劳力等等。

燕国在未发生动乱之前,登记在册的户口是五十万户,按战国时期每户五口人,也就是两百五十多万人,燕国在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像齐、楚两大疆域辽阔的诸侯国,人口都在四百万左右。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治理,三十年间成效明显,也有四百万人口,魏、赵有三百多万,韩国地盘小,人口只有两百万人。

人口基数,也就决定了这个诸侯国征兵役的数量,以及倾国之力的劳役规模、税收情况等!

如今华夏吞并整合燕、赵、齐,统编人口,达到了八百万人口,一些流民被划地安置,亡国遗民都被统一整编,使得华夏国的实力猛增,成为此战国时期第一强国!

辰凌一叹,好在华夏国的文化丰富,有教育学校、科举选拔制度,还有各种新颖的物品冲击赵人、齐人的视野,使他们心中对燕有向往感,就好像后世许多华人,都愿意移民欧美国家一样,不是简单的崇洋媚外,而是外国的一些先进事物和优越环境、教育事业,对国人造成了冲击,引发一种向往。

乐毅对这次编户齐民的政策,高度拥护,并亲自带领政事堂的官员推行令法,短短几个月,就即便统计完了。

燕京,乾清殿。

“君上,原燕、赵、齐三地相连,彼此打通之后,上下政令通行,派往各地的官员,大部分都能结合当地实际,推行好朝廷的公文,维护地方与朝廷的从属关系,人口统计到八百多万,可以再次征兵了。”乐毅拱手道。

辰凌沉思着说:“还是以燕人为精锐主力,赵、齐新兵,毕竟思想不稳,还不能完全有归属感!”

剧辛在一旁道:“君上,秦开将军已经攻占了魏国黄河北岸所有领土,以及魏国襄陵以下的南部城郡和土地,现在把剩余魏军压缩在大梁城周围百里,眼下秦将军还在不断用兵合围,要困住大梁城,估计魏国灭亡挺不住半年了。”

辰凌对此消息一点都不意外,首先秦开是名将,率领了二十万精锐大军,武器先进,兵甲精良,锐气正盛,另外,魏军的驻扎军营、要塞、粮草、河道等等,这些消息早被斥候打探清清楚楚,所以才会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横扫不少魏国城池和关塞。

他点头道:“策略不变,还是先魏楚,后韩秦,魏国灭亡已成定局,新兵继续招募,准备远征楚国,地大物博,兵马少了不够用,以赵、齐人,攻打楚人,把原燕人的精锐军抽调出来,往西挪移,封锁秦国出关之路,堵住咽喉,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对手!”

范雎拱手道:“君上,楚怀王已经与苏秦大人一同北上了,随行的有楚国近三分之一的朝臣,如果这些人都被扣拿,对楚国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辰凌微微一笑,并不多说,毕竟他身为君王,对于骗局手段,不方便多做评价和赞赏的,故作不知,违约的罪名,自然由苏秦来担负了,这也是历史书,张仪骗怀王,诈骗、违背盟约等罪名安插给张仪,却没有秦昭王的事,道理相通。

他瞅了剧辛一样,含糊其辞地问道:“怀王北上结盟,定在沧城,都安排好了吗?”

剧辛会意,恭敬答道:“请君上放心,都准备妥当,万无一失。”

辰凌又道:“怀王北上,从寿春到沧城,按照目前的行程速度,需要二十日至一个月,这次结盟会,就有剧辛、范雎两位爱卿负责了,派人通知荆燕的海军,一个月后,在楚国登岸行动!”

“臣领命!”剧辛和范雎拱手行礼,接受旨意。

“秦国有什么动静没?”

“回君上,秦国也在招募新军,不断在河西洛川一带集结练兵,扩建了河西大营,剧最新情报,河西驻军已经达三十万人了,每日都在加紧训练,统帅正是消失多年的白起!”

“白起?”辰凌念着名字,心中笼罩了一层阴影,有此人在,与秦国的一战,将充满变数,堪为生死之战,谁若输了,丧失掉了精锐主力,背后的国家也会随之崩塌,好在,放在河东镇守的,就是白起的宿命对手,廉颇!

第0993章 秋考

华夏的秋季国考开始了,这是灭掉赵、齐之后,推行新政,设立官学,编户齐民后,又一次跨区域的大事件。

各地士子都听闻了燕国的新法,关于科举考试,任官选能,都很兴奋,尤其是赵地、齐地的才子们,这几年也相继进入郡县官学的学校学习,或是购买了书籍回家钻研,自信满满,觉得可以考个好功名。

战国时期,根本没有科举考试,也没有学校,都是私学、家学,或者门派之学。

入仕途也是依靠人推荐,朦胧的察举制,以贤明和口才、谋计被使用,没有一个标准,绝大多数的士子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坦白说,就是没有入仕途的门径。

这次燕京举行两年一次大考,选拔各地人才入京考试,一旦成绩优异者,选拔出来,在燕京学府被系统培养半年,学习新律法、条令等,然后派往各地做官,除政治为官外,还有其他方面,比如科研、算术、造船、经济类等,吸纳各种人才。

有了晋升之路,燕、赵、齐三地的知识分子,被拧成了一股,利益相辅相成,都在一个圈子内,相互同化。

辰凌通过这样的方式,选拔人杰,清除官场录用体制,笼络知识分子,把有思想的士子们,都争取到朝廷一方,可以很好控制社会舆论。

一时间,各地士子们纷纷入燕京,络绎不绝。

“燕京秋考,两年一次,选拔人才,这回是第一次燕、赵、齐三地同时选拔,意义重大啊!”

“是啊,燕京作为华夏国的京城,听说很繁华,这次我们齐地士子们,要与燕京学府一些士子,斗一斗学问,看他们官学培养的人才,是否有真才实学!”

“燕王曾下旨,一视同仁,以后我们都是华夏的人了,不分远近。”

这一路上,士子们议论纷纷,谈天说地,经史子集,引经据典,都在向燕京聚集。

如果这件事能顺利完成,对黄河以北的半壁江山统治,无疑更加牢固了。

洛语嫣、楚非烟两大才女亲自出题一部分,翰林院、教育司也出题,最后由辰凌亲自挑选,适合当世使用,能起到稳定大局,比较务实的题目,涵盖算术、国学、经学、自然物理、治国方略等。

※※※

楚怀王率领一些宠臣,以及后妃之主郑袖等人,一路北上,五千宫廷禁卫军护行,到了淮水以北,驻防北方的楚军又出动了三万,浩浩荡荡,赶往会盟地点,齐燕接壤之地。

秋风卷地,如风刀一般,不断割掉旷野上的草木,越往北走,景物越是萧索,不像江南之地那样四季常青。

楚怀王熊槐坐在一辆镶嵌黄金的大型辕车上,与其说是车厢,不如说一座活动的行宫,木质建造的小型宫殿,只有八十平方,但是内置卧室、外殿。

满屋琳琅玉器,装饰高雅贵气,落地的青铜灯柱,吐着檀香的铜鹤,入门幔帘卷起,外殿有背倚屏风的书案和黄金雕刻的榻椅。

楚怀王如此兴师动众,是想向燕昭王展示一番,楚国的富有和国力,不想矮人一头。

内室罗帐里,绣着碧水鸳鸯的红缎被面上,流畅的溪水般俯着一具曼妙动人的娇躯,一头乌黑青丝如云般披于背上,下边隐隐露出雪白如玉的肌肤,那双浑圆玉柱的大腿已被锦衾掩信,触目所及毫无遮拦的只有那宛宛然一具香臀,如同盈盈沃野一团雪……

郑袖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但是保养极好,被称为战国四大艳妇之一,国色天香,带着妖狐气息,极其美艳。

此时,烛影摇红,红木雕花的绣床上,罗帐抖得像是潺潺的流水。

楚王熊槐耸动着肥胖的身躯,肆意驰骋,一对起伏缠绵的身影中,郑袖的呢喃如同一缕柔软的风,隐隐带着些妖媚声儿。

不知过了多久,那呢喃的低吟忽然变得短促而欢快起来,声音越来越尖,而且越来越快,似乎要疯癫一般。

终于,鸟鸣泉溅,沥沥而息,罗帐榻上静了下来。

“君上,这次你比每次都要猛烈,哀家爱煞你哩!”

楚王熊槐嘿嘿一笑,老奸巨猾的神态,大手握住袖儿的白臀,笑道:“那当然哩,一路北上,跟游玩差不多,没有政事打扰,不用上朝会,比闷在皇宫有乐子多了,而且眼看就要与燕结盟,保住楚国的安全,还能接受六百多里土地,囊括原宋地,人逢喜事,精神抖擞,所以榻上也勇猛多了。”

郑袖儿如小猫一样温顺地腻在熊槐怀内,感受到他的高兴,也情绪很高道:“君上很快就成为楚国有史上,真正北拓的君王,再收复巴蜀,版图之大,超越历代楚王,赵、齐、魏相继灭亡,韩国也自身难保,日后很可能秦、楚、燕三国鼎立,三分天下了。”

楚王熊槐哈哈大笑,心情更好了,君王当久了,权势越高,往往最喜欢听恭维的话,而不愿听那些忠言逆耳。

“你说那个屈原小子,是否缺心眼儿哩?怎么每次他都与本王过不去,本王要做的事,他都会站出来,危言耸听一回!”

楚怀王想到出行前,屈原入宫劝谏不果,在朝堂又一次劝谏,结果被他给罢官流放,没想到离开寿春时,屈原又出现了,在淮水岸边跪地劝谏,不让他亲自北上,还威胁楚王,此行必有危险,如果不信他,就投江自杀,以死明志,可把楚怀王气够呛!

“他是不是傻?是不是做傻?”楚怀王忽然咬牙气愤道。

郑袖闻言咯咯轻笑,声音甜蜜,掩口道:“就是酸儒生,理他作甚?自以为耿直,好像全楚国就他一个人是清醒的,就他爱国一样,打发远远的,让他终生不要回王城了,这样君上就能耳根清净了。”

“说的不错,见到他,本王就气不打一出来,整天说什么励志图强,燕国如狼,好像本王四六不懂的样子,自以为事!”楚怀王埋怨了几句,对屈原的意见甚大,决定这次结盟完毕,回到寿春,当面炫耀给屈原,让他明白,什么才叫英明神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