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到荼蘼-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可以理解为何不同的时代好女子有不同的定义。
在母系氏族时期,好女子是生育技能特别发达的女子,她能不间断的哺育后代,以使自己的部落强大、兴盛。
因此,那时健壮便是最大的善。
奴隶社会的商朝,宗法制度尚未健全,还保留了一些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三千二百多年前,我国奴隶社会的商朝中、后期,中国在位的君主是武丁。
武丁显然没有门第观念和男尊女卑思想,因为他让自己的妻子妇好指挥商朝大军,实行文治武功,终使“殷国大治”,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奴隶制王国之一。
妇好不仅活跃于当时社会生活,而且经济独立。
                  桃之夭夭(4)
她与其他贵族、功臣一样,独立经营商王颁赏的封地和属于私人的一块田地。
甚至武丁死后,他的后人也没有把妇好作为依附于武丁的妻子,将其尸体移入大墓与武丁合葬,而是单独保留了妇好自己的墓穴。
祭祀祖先时也单独为妇好举行祭祀。
想必在妇好的年代,尽管君主是男人,女子仍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那时的好女子当是妇好这样独立、坚强的女性。
妇好首先是“妇”,是位部落首领的妻子,“好”是她的名字。
那个时代信奉鬼神,逢事必占,妇好常常于出兵前主持祭祀占卜,给亲人带去心灵的安抚。
她不仅做到了妻子应尽的职责,还在武丁需要将领对抗外敌、扩展疆土的时候冲在了最前面,同丈夫一起上战场御敌厮杀。
她不是跟男人竞争,而是给与男人帮助和支持。
这样的支持已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了,更有精神上的。
到周朝,封建宗法则度的建立使妇女的地位一落千丈。
妇女受制于神权、族权和夫权之下,沦落到社会最底层。
周朝妇女的地位很低下,多妻制度盛行,也纳妾,至于贵族的女儿出嫁做皇后或者诸侯夫人,她的年岁已经不小的姊妹也陪嫁去做姬妾。
男性权力地位达到鼎盛,妇女作为附属品这一概念,已经上升为法律制度保护下的社会意识及道德准则。
在这时的政治上,妇女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顺从的女子便是好女子。
这段历史中,武则天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且颇有作为的女皇,几乎是奇迹。
而一些比较有名的才女,一半以上为青楼出身。
然而她们再有才,终不是良家女子,道德上有了瑕疵,无论如何算不得好女子了。
至于今日,女子已经改头换面重新闯荡江湖了,自野蛮女友横空出世,好女子已不仅仅是桃夭。
如果一部分的男子爱木兰,另一部分则爱桃夭。
                  当燕婉遭逢戚施(1)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昨夜
新台水再次漫过我的心
那是冰凉刺骨的冷冻
不复昔日
昔日
泚水安宁美好 一如我心
一如我心中渴求的
那种幸福
那种幸福
男耕女织 你浓我浓
优雅的天鹅自泚水
向幸福的更深处游弋
那只是世间最寻常的幸福
我只是世间最寻常的女子
最多不过
拥有一份不寻常的美丽
我据以等待
终于等来燕婉
他知己知彼 知热知寒
并知我心底朴素纯粹的祈求
春闱剥落
从前的骄傲 此刻
却成为我心底的刺
狞笑着戳破每个春风吹拂的清晨
祸起泚水
是墨的黑 以及蟾蜍的丑陋
燕婉之求
只换得一个困守的梦
新台有泚水,河水漫漫。安宁美好的追求,对老百姓很常见。新台有分流。河水浊浊。安宁美好的追求,老百姓总不间断。因为设置了鱼网,大雁、天鹅则离去。安宁美好之求,却得此悲伤教训。
这首诗讲的是美丽宣姜凄凉的爱情故事。
宣姜是齐国美名遐迩的女子。姜氏出美女,不独她,文姜、庄姜、夷姜也都是。
关于庄姜,最出名的当是那首赞她的诗:“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是原版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当时上流社会的男子,纷纷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荣耀。
每个女子都渴望获得完美的爱情。越是美丽,越心高气傲,因为有绝世的美丽,因此期待绝世的爱情,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
宣姜做到了——只不过,她的爱情是绝世的丑陋,并因这丑陋影响了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进程。
公元前718年,豆蔻女子宣姜十五岁。那年夏天,一位皇子敲响了她的心扉。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伋,卫宣公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夷姜。他与姜姓颇有渊源。
夷姜本为卫宣公之父庄公的妃子,然而妃子却爱上年轻俊逸的公子,也就是后来的卫宣公。庶母与庶子私通,生下了姬伋。
因为是黑暗的儿子,姬伋被偷养在宫外,直到成人。
当宣公执掌天下之后,姬伋的母亲被庶子纳为后宫,姬伋因此被立为太子,终于扬眉吐气曝露在阳光之下。
虽然身世并不光明,但姬伋是无辜的,他毕竟是宣公的血脉。乱伦之子也还是皇子,何况他还生得俊美,小有雅名。
公主与皇子原门当户对,并且联姻还完成了结盟的政治任务,宣姜的父皇齐僖公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于是,卫国立刻为迎娶新妇忙碌起来。
奇怪的是,这时节,新郎姬伋却被卫宣公派了公差,出使宋国去了。与此同时,迎接宣姜的行宫很快也被搭建起来了。
行宫位于淇水河畔,名为“新台”,那自然是一座精美的宫殿。
一切就绪,宣姜被隆重而迫不及待地迎了进来,迅速地举行了周公之礼。
在洞房里,宣姜发现天地变色了。她的如意郎君变成耄耋饕餮。卫宣公姬晋使了一出偷梁换柱的手段,将著名美女宣姜请到了自己衰老的瓮中。
“新台有■,河水淋渺:燕婉之求,“遵涤”不鲜!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通涤”、“戚施”都用以形容宣公老丑狠恶的形貌,宣姜还在为才子佳人的生活暗自窃喜,谁知梦刚刚开始便已破灭。
后人常常猜想宣姜在看见卫宣公的刹那心中涌起怎样的念头?
                  当燕婉遭逢戚施(2)
面对洞房巨变,通常有两种反应:
其一,哭泣然后妥协;
其二,愤怒而后反抗。
根据史实,宣姜当然没有反抗。那么她是如何在万变的瞬息说服了自己,坦然接受了卫宣公这个糟老头的呢?
容易推断的是卫宣公得到美丽的新妇,必然以手指天发尽千般宠溺誓言。事实也确实如此,卫宣公对宣姜相当纵容,也许想以此战胜美貌少女对鸡皮鹤发的恐惧和厌恶吧。
至于宣姜就很难评说了。
是慑于卫宣公帝王的光环?宣姜本是公主,见惯了帝王将相,或许未必如此向往富贵吧?
然而,也许正因为如此,再也不能离开富贵也未可知。
无法猜度,我们只知道,宣姜最后选择了接受。然而她不曾预料,她的选择注定了未来生活中种种悲剧的发生。
一场丑陋的闹剧就此落下了帷幕。
这样的丑陋史上并不匮乏,甚至俯拾皆是。
被称颂不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不也是父娶子妇吗?虽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佳话,到了玉环还是被恩爱的男人赐死在马嵬,遗世而立的美丽终做了土。
丑陋的土壤毕竟难以绽放真正的风华。
很多有关这个故事的版本,都在讽刺卫宣公的无耻,然而《新台》它写出了宣姜的心事,而这心事从这里不过刚刚开始。
还有更加丑陋的下文。
卫宣公的劫色,对齐僖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虽然有被蒙骗的愤怒,但是女儿嫁的是当权的帝王而不是尚未执掌玉玺的太子,实际更加符合他的政治心意。因此他接受起来没什么难度,甚至可以说欢欣鼓舞。
难处在皇子。
为了安抚姬伋,宣公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出色的送去给儿子。为免后患,卫宣公还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
姬伋自然心怀不满,但身份都是老爹给的,一介太子并不能左右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他木讷地接受了父亲的安排,并从此变得更加木讷。
他唯一的爆发要在多年之后了,不难预想那将是一次壮烈的爆发。
宣姜很快生下了两个皇子:姬寿与姬朔。他们是姬伋的弟弟。
很有可能这两个弟弟带给姬伋无比的震撼,因为他难免会假想:这两个弟弟本该是我的儿子——很混乱吧?春秋时代仿佛就是这样混乱着一路狂奔而来。
十五年就在姬伋的疑惑与沉默中过去了,宣姜的儿子皆已成人。
卫宣公老了,他很快就将退出历史舞台,下一个闪亮登场的该是姬伋了。
姬伋,宣姜当年差点就嫁与的男人,他会登上帝位,并剥夺宣姜的幸福——她的儿子就是她仅有的幸福。
身为帝王泰半会铲除异己的。宣姜年老色衰,已没有胆色靠脸蛋维护儿子的命运了。恰在此时,小儿子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姬伋从未忘记父皇的夺妻之恨,并发誓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个温良少年,然而姬朔却非良人。他想利用母亲除去姬伋,自己取而代之。
权利欲使当年宣姜躬身接受的丑陋再次破土而出,现出了棱角。
宣姜立刻带着姬朔跪倒在卫宣公脚下,告发了姬伋的所谓“阴谋”。
女子真是可怜,先被丈夫欺骗,然后再被儿子欺骗。原来无论怎样,女子总躲不开男人的欺骗。
昏庸的卫宣公大怒,他召来了姬伋的生母夷姜,斥责她失于管教。
在这天夜里夷姜带着无限愤恨自缢了。这名女子,失了节,又失了宠,最后还因为儿子失了势,所以,她绝望地选择了离开。
可以肯定,姬伋的一生极其不幸。
从他母亲的不顾而去便知道他并未享受多少母爱。说不定,他是母亲郁郁寡欢的成因。
当年因美貌虏获了庶子的夷姜,在年华老去门庭冷落之时,未尝不充满悔恨。
恨屋及乌,她能有几多母爱来对无辜的姬伋抛洒?原本还指望他做了帝王,自己享受下太后的荣华,现在连这丁点希望都破灭了,不如死去。
                  当燕婉遭逢戚施(3)
夷姜拂袖而去,便轮到姬伋。
祸及姬伋,宣姜始料未及,在她心里或许还留有姬伋少年时的英姿,她只想救儿子,却忘了此地是宫廷,从来没有小事。
犯上,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卫宣公越老,越恐惧丧失权利和生命。因此他一边派姬伋打着“四马白旌尾”的旌旗出使齐国,一边派出了杀手。
宣姜大骇,急命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
可是姬伋完全不相信,他认为虎毒不食子,父皇再狠毒,不过抢了自己的新娘。
抢劫而已,又不是杀人。因此坚持要出发。
这时,故事里第二个正面人物出场了。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伋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于是只认旌旗不认人的杀手将姬寿毙于鬼头刀下。
待姬伋醒来赶去,姬寿已香消玉陨。姬伋痛骂杀手,叹道:“误矣!”出于职业道德,杀手将送上门来的正确目标人物乱刀斩死。
两个诚实的男人前仆后继。我们不禁假想,在生前,这两个善良的人也许素有来往,说不定早有相惜之情在两人之间暗存。
替死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姬寿是出于义,那他是位好汉。如果出于情,他是位君子。
父债子偿,他代替父亲向姬伋谢罪,也可说是死得其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