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情况:男生很想让女孩注意自己,想表现自己,结果越想表现,表现越差,结果不自然、脸红、心跳、不会说话就都跟着来了。
  一般这样的情况都是性格内向孩子的“专利”,对外向的同学而言,这种现象比较少。性格内向的同学不善言谈,但其实他们的内心对异性也充满了爱慕之情。他们过于看重对方的反应,加上害怕遭到拒绝,所以越想就越感到紧张。并且经常自己假设情境,并在这种假想的情境中遭受拒绝;或担心别人窥探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这种情况其实是对交往的畏惧。
  ■
  回避就是想要,害怕是因为矛盾。要把这种矛盾打破,让心里藏着的“小老鼠”跑出来。当他发现“老鼠”是可以满地跑的时候,他的焦虑就消失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成长篇(8)
所以说出心里的秘密是第一个解决办法。家长要允许孩子想,因为他们到了那样的年龄,生理发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待这样内向的孩子,疏比堵的效果更好。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喜欢一个人没有错,如果时间恰当就更好了。
  第二,告诉孩子,跟异性同学交往要坦诚率真。真诚是建立友好关系的第一要素,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异性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中学生要想真正地拥有正常的异性好友,那么,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坦荡无私、以诚相待、相互信任。
  第三,告诉孩子,男女生交往在言谈举止中要留有余地。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都对一些话题比较敏感,比如性、对方长相等。在交往中,男女同学在谈话内容上要避免纠缠那些不良情绪和行为,同时男女同学也要避免过多地单独相处,在交友范围上也不要做过多的限制。
  7。 我不想儿子变得“女兮兮”的,怎么样让他具有阳刚之气?
  我在接听金战热线的时候发现一种现象,打来电话求助的80%都是孩子的母亲。这使我联想到,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父亲角色的缺失是导致很多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越是这个时代越明显,很多父亲不重视家庭教育。当然这跟社会大环境有关,因为男士承担了更重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他们因为工作太忙太累,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想管,觉得教育孩子就应该是母亲的责任。当然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单亲家庭。
  这就导致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很多男孩不但长得越来越像女孩,穿着打扮也像女孩,更有甚者连声音都像女孩。这让一些人很看不惯,也让很多家长担心。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办呢?
  ■
  如今的独生子女,聪明伶俐不乏其人,但在家长的过分呵护下,孩子大多都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和雨。这也难怪,除了来自家庭的无限关爱,再加上中国教育的普遍特点: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大部分教育者以女性居多。正是这样一种成长环境,使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阳刚之气。
  有研究表明,父亲和母亲在孩子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懦弱、自卑、优柔寡断、抗压能力差等;而缺少母爱,孩子会缺少安全感,变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等。
  天津市教科院一项历时十多年的亲子关系调查发现,男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主观能动性差,经常参加家长会的中小学生家长中,父亲的比例不到30%,65%的家庭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主要由母亲承担,只有20%左右的中小学生表示父亲会经常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为此,专家呼吁父亲要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费点心、尽点力,与母亲的教育形成互补。
  上述调查结果是家庭教育专家、天津市教科院教授孟育群带领亲子关系研究课题组在天津市20余所中小学进行十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数据还显示,父母教养态度最差等级中,严厉型父亲占,而严厉型母亲达;只有的父亲较多干涉孩子的个人事务,而母亲这方面的比例达。
  这表明在教育态度、方式等方面母亲比父亲更严厉。越是严厉的管理,越容易使孩子丧失思考、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因为一切都由家长安排好了,自己只要听命就行了。而失去了这些能力的孩子必然变得犹豫、依赖性强,而这也正是孩子缺乏阳刚之气的表现。

成长篇(9)

  阳刚不能单纯理解为像男性一样,而应该是男性所具备的突出的、优秀的性格和品质,如自信、勇敢、果断、大方、关爱等,这些都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竞争不分性别,因此,不仅是男孩,女孩同样应具备一些阳刚之气。一个人的阳刚之气,不可能与生俱来,它多是靠后天“修得”的。因此,做家长的要给孩子充分的精神空间,为其修得阳刚之气提供“养分”。
  首先,不要排斥孩子的个性发挥。现在有些家长,只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而不考虑孩子的想法。结果,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棱角被磨平,成为一个没有锋芒、缺少主见的精神侏儒,成了一个惟命是从、如同模具里压出来的呆板者。
  其次,现在的独生子女心理素质差,受挫折力普遍低下,这就要求家长帮助孩子树立坚强的意志,培养他们敢于直面逆境的信心与毅力。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切不可将其当做温室的嫩苗来培养。要将孩子推上风口浪尖,让其经风雨历磨难,这对孩子克服软弱、形成刚毅的性格大有帮助。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免用语言、行动向他们证明他们的失败。做一件事失败了并不意味着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说明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一旦掌握技巧,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采取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不是掌握技巧那样简单了。
  在家庭中,最好的办法是夫妻双方共同负责孩子的教育,形成优势互补。
  男性具备果断、独立、自信、敢于冒险等品质,这些也正是我们所说的阳刚之气。孩子身上的这些品质是要从父亲身上吸取的,所以父亲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沟通,尤其是带孩子做户外运动,更容易培养孩子勇敢、坚毅的性格。
  母亲要注意,孩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独立处理,不要总是包办代替;不要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孩子学会在失败中成长,不要因为成绩下滑,孩子还没怎么着呢,家长先急得哭了;对孩子的冒险行为要给予适当鼓励,不要怕孩子失败或受伤。
  多陪孩子做一些男性比较喜欢的活动,比如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军棋、象棋、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单亲家庭要注意,不要把自己对对方的憎恨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感觉到即使父母分开了,谁也不会减少对他的爱,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一个健康快乐的好孩子。
  有人比喻说: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因此,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担负不同的责任。小的时候孩子需要细心的照料,妈妈的角色很重要;而当孩子长大了,尤其是上了高中,爸爸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因为这时的孩子开始树立自我形象,他们不再需要细致入微的照顾,更多的是需要一个能够征服他、让他崇拜且可以共同探讨人生的伙伴。
  家长应适时引导孩子培养乐观的性情,宽阔的胸襟,既能容人之长又能容人之短,帮助孩子克服自私的心理。让孩子在从善中凸显人性之美。端正孩子的生活态度,建立起孩子学习的恒心,使其逐渐形成有远大的抱负和过人的胆识,有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质及独立的人格。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成长篇(10)
要让孩子具备人格魅力和阳刚之气,只有让孩子从父母紧护的双翼下走出来,给其宽松的发展空间,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健全人格才会张扬开来。
  8。 孩子没有主见,凡事都让家长拿主意,如何改变他?
  很多孩子现在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主见,什么事都要征求大人的意见,似乎自己没有任何想法。平时吃什么、穿什么、学校组织的活动要不要参加、课外辅导班报哪个、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高考志愿报哪个学校、专业选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事无巨细地都要家长操心。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甘愿做这些事,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是这样,家长就开始犯嘀咕了:孩子这么没主见,将来可怎么办呀?
  ■
  前段时间有个高一学生的家长来找我咨询。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当然是个永恒的话题,除此之外家长还提出:“带孩子出去吃饭,问他吃什么,回答永远是‘随便’。以前小时候我帮他买衣服,现在长大了,还是我帮他买衣服,自己喜欢穿什么都不知道。我真担心,他都这么大了,这些小事还不能自己拿主意,我们不能跟他一辈子呀?怎么培养他的独立性呢?至少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能决定吧。”
  我说:“下次再出去吃饭或买衣服的时候你可以给他几个选择。比如你可以说‘今天我们吃麦当劳还是肯德基呢’、‘这两件衣服各有特色,你喜欢哪一件,咱们就买哪一件’。渐渐地,他就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出决定了,然后你再把范围逐步扩大,这样慢慢培养,时间长了他自然就会自己做主了。”
  本来这是个已经通过实践检验过的、有效且可行的好办法。可是没想到家长不但没有接受反而反应强烈地说:“不管用!我都试过多少回了,他根本不选,就是‘随便’!”
  我转向孩子:“是这样吗?”
  孩子说:“是。”
  我说:“为什么呢?”
  他说:“因为就算我选了她也不会同意。”
  我追问:“是这样吗?”
  孩子斩钉截铁地说:“是!比如我喜欢蓝色和黑色的运动服,可我妈非让我买白色的。她说我穿浅色的好看,说显得干净,显得我皮肤白。”
  “哦,我明白了,”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如果非让你自己选择呢,怎么办?”
  “那我就选我妈喜欢的呗,反正我都知道她想让我选哪个,只要她高兴就行,否则选别的她也不能同意。”
  我回过头笑着看孩子的妈妈,她显得有点尴尬,但显然不用我说她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
  我只说了一句:“看这孩子多懂事啊,都学会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了。”其实我的潜台词是:如果家长也懂得换位思考,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
  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告诉家长,有时候我们只顾着抱怨,却没有想过其实问题就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本来独立自主做决定这些好习惯是应该从小培养的,可是那个时候家长总觉得孩子小,不会做决定,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信不过孩子,觉得孩子不会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干脆包办。等到孩子长大了,家长觉得是时候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事了,可是一切都晚了。
  而更可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