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篇沿着渭河的北岸记录了十七山,可能是整理者得到的资料太少。联系相关的资料,渭河以北不是古汉语地区,古书中没有留下始族时代的记载。今天读起来觉得陌生。这一篇证实了:芮城人后代是通过陕北高原进入洮河。
( 原文 )
第一山 铃山
西次二经之首曰铃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第二山 泰冒山
西三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第三山 数历山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jiang,其鸟多鹦鹉,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第四山 高山
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馨石,青碧。
第五山 女床山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第六山 龙首山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笤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第七山 鹿台山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乍(牛旁)牛,咸(羊旁)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名自叫也,见则有兵。
第八山 鸟危山
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馨石,其阴多檀楮chu;其中多女床,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第九山 小次山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第十山 大次山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其多乍牛,( )羊。
第十一山 薰吴山
又西四百里,曰薰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第十二山 玄阳山
又西四百里,曰玄阳之山,其木多稷,丹(木旁),豫章,其兽多犀,兕,虎,豹,乍牛,
第十三山 众兽山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雩孚之玉,其下多檀槠,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第十四山 皇人山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第十五山 中皇山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第十六山 西皇山
又向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乍牛。
第十七山 莱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槠,其鸟多罗,是食人。
第3篇
西山经 四经
这一篇与西次二经的地区相同,都是陕北高原,搜集的地区也都在渭河。但是,这两篇使用的语言(方言)不同,可知是出自不同的始族。从这里至少可以知道,今天的陕北高原在历史上曾经生存过古氏族。他们是芮城人后代,他们创造过历史的辉煌,他们在自己的史诗中记录了洛河,记录了泾水和渭水源头,他们独立的生存着。这是两支英雄的氏族:围绕渭河大湖南北东西的漂泊流浪,将祖先的讲述流传下来。
(原文与注释):
第一山 阴山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榖,无石,其草多茆,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8226;洛:陕北洛河。阴水流经梁山西坡。这是一支来自陕北高原的始族史诗。
第二山 劳山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第三山 罢父山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
第四山 申山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榖柞zuo,其下多杻橿,其阴多金玉。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8226;河:以下的河似指古桑干河。黄河上游河段没有象今天这样南下,而是直接注入桑干河入海,区水就是黄河上游河段。
第五山 鸟山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木者),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第六山 上申山
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ge石,下多榛楛ku,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目旬)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第七山 诸次山
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第八山 号山
又北百八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杛嗬涫6怂鲅桑髯⒂诤印!
第九山 盂山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孟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8226;以上九山在高原东部,由南向北排,没有远离黄河,实际上就是今天的梁山。白雉白翟,名字不同,都是野鸡。
从阴山到孟山8百里,而且阴山已经在梁山的北坡。显然,这9个名字表达了这一支始族的9支分支后代,就是说记录了9个分支巫祠。算一下,始族的9次分支不少于千年的时间。
第十山 白於山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乍牛,咸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第十一山 申首山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第十二山 泾谷山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8226;这一山在泾水的源头,叫作泾谷山,在二经叫作高山。从洛河到泾水源头, 中间,渭河中段没有记录。
第十三山 刚山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染木,多()()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于谓,是多神(光鬼)。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8226;这一山在渭河南。这一支始族向西经过陕北高原,到达泾水源头,现在向南进入渭河南。
第十四山 刚山之尾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8226;从行文看,对陕北洛河称作洛,所以洛水应该是伊洛河。这一山在洛水源头丹江山地。这一篇资料在这里搜集。这样的话,这一篇没有记录陕北高原,也没有记录渭河大湖。这样的话,刚山是六盘山,刚山之尾就是丹江山地,正好是秦岭的两端。
第十五山 英提(革旁)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提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宛(水边)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是的,英提的物候与丹江山地吻合,冉遗之鱼就是丹江山地的肥遗。
第十六山 中曲山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其名曰骄,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怀名,食之多力。
&;#8226;以上两山似在丹江山地,骄,因为这个字,后人附会为周祖先。不好说。
第十七山 邽山
又西二百四十里曰邽gui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阴如()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luo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据词典,上邽,秦置县,在甘肃天水,下邽,地名,在陕西。
第十八山 鸟鼠同穴山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鱼蚤)鱼,其状如(鱼亶)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如鱼)(鱼比)之鱼,其状如覆(金兆),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馨石之声。是生珠玉。
&;#8226;这一山在渭河的源头。鸟鼠就是蝙蝠,古汉语将蝙蝠翻译为鸟鼠。
第十九山 崦磁(山旁)山。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yan磁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榖,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笤tiao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敦湖。有鸟焉,其状如鸮xiao而人面,(虫佳)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8226;西流注于海,可知是在洮河。
(后记):渭河中段没有记录是因为大湖水域。可是,陕北高原为什么没有记录?如果上游黄河当真注入桑干河入海,(实际上就是桑干河海沟的南岸)。那么,这就是桑干河沟通洮河的一条东西大通道。这样的话,山顶洞人的分支后代在夏季里向西迁徙可能到达洮河。。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4篇
第4篇
(西山经 一经):
这是一篇关于华人的史诗。华人是谁?在今天,我们常说,炎黄子孙,华夏大地。炎,黄,华,夏,是说我们中华民族的4位祖先。华就是华人,华始族。华山脚下,渭河之滨,栖息一支叫做华的始族。这支始族在今天的西安附近留下了一处遗址,叫做半坡遗址。据考古,公元前四千年,半坡遗址消失,可知华人的时间不晚于公元前4千年。华人为后代传说,一直到今天崇拜为祖先,是因为华人起源了著名的女娲崇拜,女娲造人的神话。
华人长期生存在渭河下游,华山脚下,包括蓝田地区。华人的史诗从钱来说起。钱来这个地方松树茂盛,水中出产细小的卵石,叫作洗石。洗石可以作饰品(其实,洗石就是玉石,从玉石到玉崇拜,玉神黄帝这样创造出来)。钱来的动物叫作粒颉A{羊的油脂可以照明。
从钱来向西的地方是松果。松果有一条水叫作濩水。濩水向北流进了渭河,在水中出产铜。在松果有一种鸟叫作虫渠。虫渠鸟属于山鸡一类,但是红脚,黑羽毛。传说虫渠鸟可以治皮肤病。
从松果再向西是太华山。太华山就是今天的华山,由此知道,6千年以前的华人生活在华山脚下。华人这样讲述华山:太华山四方而突起,高五千仞,方圆十里,看不到鸟兽。传说在太华山有一种叫作肥遗的动物。肥遗六条腿四个翅膀,常常在天旱的时候出现。肥遗显然是画在巫祠墙壁的动物神。
从太华山向西是小华山。小华山其实是一块山坡地。华人曾经在这里停留了较长时间,因为与太华山邻近,就叫作小华山。小华山生长荆杞qi和萆荔,出产馨石和雩yu孚。雩孚是制作玉饰品的石料。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