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游方记-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坐公车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人占两个座位,或者让自己的行李占一个座位。给老年人、残障人士、小孩让座都习以为常。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的事很少发生。倒是内地去的游客,经常因为这些事引起当地人侧目。【庐山】问个关键的问题:你眼中的香港到底是咋样的?你这本书最主要反映了些啥?香港好为啥这么快就回来?不好又有哪些方面?【朱思雄】我眼中的香港就是“东方之珠”,我非常喜欢。香港固然好,但是和我没什么关系,它的很多优势我用不上,我的优势在那边也发挥不出来。所以我要回来。【强国仰泳】香港的廉政公署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他们的监督机制如此奏效?【朱思雄】香港的廉署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70年代成立以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威望。廉署只对特首负责,所有公务员和公营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在它的监管范围之内,可能也是因为有一些办案的“特权”,所以有比较高的效率。但是,他们行事的所有方式,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且也受到严格的监管。廉署机构里面有一个防止贪污处,这个部门非常有意思,它负责给政府部门公营机构就各自制度设计上进行考察,从中找出可能导致贪污*的漏洞,提出建议,而这些机构必须根据廉署的建议修正和落实。私营机构只要提出要求,廉署防止贪污处才可以就他们的制度设计甚至规章进行考察,提出建议,是否落实,由私营机构自己决定。这是对贪污*所建立的一种防范机制,非常有效。通过具体的个案,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防微杜渐,这方面的“功课”,他们做得很足,也很到位。香港记者 敬业精神让人敬佩【深情依恋】朱思雄,很感谢您能给我回复!您当初是代表人民网的港台频道过去的是吗?在那边报道新闻,您觉得有什么不同啊?与香港的记者相比,您觉得压力大吗?您觉得相比之下,两地记者之间各有什么优劣势啊?您说香港的记者待遇不高,那待遇具体如何啊?【朱思雄】不是代表人民网的港台频道过去的,我是在香港的一家本地媒体当记者。在香港当记者确实很累,压力非常大。但是香港记者的敬业精神很让我佩服。香港记者的待遇在当地的专业人士中不能算高的,一般记者都是年轻人,主要是跑街,干几年之后,基本都转行了,或者干编辑,或者办文化公司或者公关公司。【我爱丽江】对香港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初到香港和客居几年以后感受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您喜欢那个地方吗?225【朱思雄】我对香港印象最深的是自由,心灵的自由、精神上非常放松。比如单位很少开会,就不会觉得累。如果是真正的港人,他们在自我实现的方面确实有相当大的空间,只要你努力,社会也会给你提供很多条件,人际关系相对也简单。我很喜欢香港,但是香港不适合我,因为我在那里举目无亲,如果我再年轻一点,我将更有信心在那个地方发展。现在看来不方 行,还是内地好。【白玉兰】 你说在香港举目无亲,所以回来了,但是在北京,难道你举目皆亲吗?是否文化的差异导致,像你这样一个记者,如果到香港工作,生存空间有多大?【朱思雄】文化差异的原因也有,但主要是我个人的感觉。我在那边没有资源。在那边做记者的,到了我这个年龄几乎没有了,香港记者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有精力、有活力,可以满街跑,我不能这样。对我来说,如果到香港工作,记者是不能干了,当个作家还行。但是,在香港当作家要暴富很难,特别是如果像内地这样以当作家为生,日子会很难过。【主持人】香港的传媒状况如何?据说记者很八卦,都有娱乐至死的趋势,内地好像在这方面大有青出于蓝的架势,你觉得呢? 【朱思雄】内地的娱记和香港的“狗仔队”确实有一拼。但是香港“狗仔队”的影响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他们的很多做法,内地的娱记和其他的记者,目前还难以达到他们的“水平”。尤其是最近几年,香港“狗仔队”对艺人的骚扰,引起香港传媒界提出“新闻自律”。确实有很多人认为,香港传媒的社会责任感相对要差一些,内地传媒的责任感源于记者的自律和有关部门的有效管理。【文学大王】很好奇,你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咋样的啊?现在内地大多数人都觉得生活压力太大,活得很疲累,即使不为功利名声忙碌,也整天要为生存压力奔波,像这样活着有啥意思呢?香港的节奏更紧张,可看他们好像没内地人累啊?你认为呢?【朱思雄】我觉得在任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所以都得为生存去奔波。香港的节奏确实更紧张,也确实感觉没有内地人那样累。因为从生存的角度来说,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你的努力和你感受到的压力,都是你成功的前奏,都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不想累也可以,那就永远没有成功。累并不可怕。【阿信2】朱思雄你好;你认为北京会超过香港吗? 【朱思雄】北京和香港两者没有可比性,香港是一个商业城市,北京是一个政治文化城市,只不过目前香港的国际化比北京要强一些。要说国际化都市,香港现在就是,对北京来说,这还只是一个追求的目标。【文学大王】目前,住房、医疗、教育是内地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这和社会保障制度有关,那香港在社会保障方面情况如何?香港的社会保障对内地有哪些可以借鉴的? 【朱思雄】“新三座大山”在香港如果说有,只有一座,那就是住房。医疗和教育的社会保障非常完备,不会有人因为没钱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即使是住房,没钱也没关系,政府会提供廉租房,只是空间相对狭小,但生存没有问题。如果想改善,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一般也可以达到。一个普通员工工作一辈子能够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就算很成功了。当然这个房子是属于比较宽敞、舒适的。应该说,教育、医疗这些社会的基本保障,内地应该可以做得更好。现在的社会对这两个问题反弹比较大,确实到了需要解决的时候。这跟政府的财力大小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只要实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新三座大山”完全可以推翻。【幸福在路上】请问您觉得大陆和香港文化最大的差异在哪?人们的价值观理念有何不同?【朱思雄】香港的文化从最根本上讲还是中国文化,但是,被殖民之后,殖民文化、西方文化也在那里打下了很深的烙印。港人的价值观念“拼搏为享受,成败靠运气”,说的很明确,也很功利,*裸。实际上,这种观念也已经深入内地。人生哲学:拼搏为享受 成败靠运气 【文学大王】哈哈,老师好.现在很多香港年轻人到内地来发展,你觉得原因有哪些?是不是也说明香港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你觉得当代香港年轻人身上有哪些特点?【朱思雄】香港的就业压力确实很大,比较而言,内地的就业机会要多得多,香港年轻人到内地来发展,除了制度上、观念上有差异外,其他的障碍不大。如果能够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资金、项目,内地何乐而不为?香227港年轻人来内地发展的多起来,并不能说明香港竞争优势在减弱。商业社会的人,哪里好找钱就去哪里。【布拉尼顽石】请问香港人下岗的多吗?他们怎么看待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内地大还是香港大?他们“仇富”吗? 【朱思雄】回归以来,香港的失业率应该说一直保持着一个香港经济方 能够承受的范围。香港人失业和我们内地人下岗不完全是一个概念,香港人即使失业了,生存的保障是绝对有的。香港的贫富差距比内地大,但是“仇富”的不多,因为他们的人生哲学是“拼搏为享受,成败靠运气”,成功的人士都是靠自己的努力,社会也给你提供这种机会和保障,即使处在社会最底层,在仰望富豪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敬佩。【相爱如何】请问嘉宾,香港的交通有北京这么差吗? 深受其害者问【朱思雄】香港的交通管理水平确实值得北京学习,香港也有堵车的时候,主要集中在上下班时间,也主要是在港岛上。但是,香港岛那么一片狭小的地方,堵车不会堵死。香港马路上的车经常都是飞快的,司机的守法意识比较强,比如,在行车过程中,很少有司机会中途随意地变线,在远离红绿灯路口很远的地方,汽车就已经走在该走的道上,不会为了赶时间、赶路随意超车,变来变去。因为有秩序,所以也带来效率,交通状况相对好得多。【还是个好人】您认为香港的大学和内地的相比,有什么优势吗? 【朱思雄】香港的大学国际化比较彻底,他们和世界各地的联系比较密切和通畅。【虎皮金兰剑8009】嘉宾,去香港的手续复杂吗?我们老百姓过去玩大概要准备多少银子? 【朱思雄】现在手续非常方便,凭身份证、户口本就可以去办理。旅游的花费中路途、住宿是大头,在香港购物,很多名牌价格确实比内地便宜,常年打折,而且货真价实,有钱就多买。【碧芽春5009】香港人士过圣诞还是春节?他们怎么过年?【朱思雄】圣诞是香港最隆重的节日,可能在世界上香港的圣诞节都算是最丰富多彩的。春节也过,相对要冷清一些,而且过春节的人很多老家都在广东、福建等地,都离开香港回老家了。春节那几天街上人烟稀少,但是这两个节日,是香港公众假日里时间最长的两个,都是3天。过春节的香港人也一样贴春联、写挥春,也吃团圆饭,大致和内地差不多。【小轩窗绿藤萝】香港人还喜欢金庸吗?【朱思雄】喜欢金庸的人更多的是在内地,我身边的香港人提金庸的不多。【文学大王】香港的富人,很关心社会公益事业,比如成龙大哥。可内地的富豪在慈善方面鲜有建树,那你觉得内地的富裕阶层和香港的富人之间有哪些差距?内地的富豪是不是在文化和素质方面应该向香港学习?【朱思雄】内地的富裕阶层基本属于“先富起来的”,属于暴富这一类的比较多,富起来的时间也不够长,所以他们对公益事业的关心上,确实还很不够,或者也是顾不上。跟文化素质没有必然的联系,香港富豪这方面的素质也不一定高到哪儿去,但是他们在这种社会氛围里面,从他们自身的事业发展出发,需要他们倾注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向社会倾斜,以谋求一种类似内地现在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在香港无论是富豪还是普通的市民,比较而言,他们的心态都比较平和,没有我们这么浮躁。图文网址:香港:自由的天空方 ——《人民日报》社驻港记者朱思雄谈香港回归这10年(人民网2007年6月28日14:00~15:25)编者按:1997年7月1日,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一天,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得以洗刷,“东方明珠”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时光飞转,岁月如流,而今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后的第一个10年。10年间,两地同舟共济,交流融合,香港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可以说,1997年至2007年是香港经受种种考验的10年,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成功推进的10年,也是香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的10年。为此,人民网特别推出系列访谈,邀请《人民日报》社三位驻港记者吴长生、朱思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