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游方记-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的10年。为此,人民网特别推出系列访谈,邀请《人民日报》社三位驻港记者吴长生、朱思雄、王尧做客强国论坛,以“香港回归:那一夜这10年”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讲述他们驻港期间的见闻和故事,畅谈“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的“变”与“不变”。6月28日14:00,访谈嘉宾:《人民日报》驻港记者、主任编辑朱思雄。访谈全文【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的系列访谈,今天做客直播间的是《人民日报》社记者朱思雄老师,朱老师您好。【朱思雄】您好。在香港人们生活状态很自由,工作很敬业【主持人】朱老师和香港和我们人民网都很有缘分,去年您来过我们这里一次,当时是因为您的这本书《盛开的紫荆花——一个内地记者眼中的香港》,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香港,其实今年也是因为做回归报道,我包括外面的导播同志一起去了香港,所以看您的书更有感触,今天很高兴能和您一起聊一聊。【主持人】我们提到香港很自然容易想到自由,不管是它的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香港的自由程度令整个世界肃然起敬。您在这本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自由、关于民意的一些说法,不知道您怎么看“自由”这个词对于香港的意义。【朱思雄】“自由”这个词,在我们内地人看来是比较政治化的一个词,我们一说到这个词,首先想到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比如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往往从这个角度考虑。从辞典上看,“自由”的第一条词义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随自己意志行动的权利”,这个解释还是过于概念化和政治化。实际上在香港生活3年半以后,我对香港的自由的感觉,首先不是从政治的角度,不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而完全是从作为一个人在一个环境里生存,所感受到的这种精神上的自由、这种放松。包括去年我写的《盛开的紫荆花——一个内地记者眼中的香港》,里面所有章节涉及与香港有关的问题,以及香港和内地进行的比较,我想告诉大家的,主要是在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实践的情况下,大家精神上的放松,这是我作为一个内地记者在香港生活3年半以后感触最深的一点。【主持人】我们知道您这3年半是从《人民日报》借调到香港的《紫荆》杂志社。我看您文章里提到香港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是生活上的高度自由。可是很多人印象中觉得香港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他们的压力非常大,不知道您怎么看他们这种生活上高度自由,同时又追求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呢?【朱思雄】最初到香港去的人,尤其是我们内地人,如果在香港待的时间不是很长,一般会得出一个结论:香港这个城市太浮躁,节奏快。它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快是肯定的,但是说到浮躁,这是对香港比较浅的认识。当你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香港社会,了解到港人的工作和生活之后,你会觉得它实际上并不浮躁。港人生活上高度自由,它的表现方式,一方面是有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从住房等有关民生的方方面面,香港给市民提供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前提,基本生活有了最根本的保障之后,老百姓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其次是工作,即使在231香港不工作,也可以活得比较有尊严,工作相对来说就会比较放松。有了这种保障,香港人出来工作,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你有这种选择的权利。在香港,如果你想追求一种更好的生活品质,或者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个社会给你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通道,你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达到你想达方 到的目的,不会有太多的限制或者是羁绊。因为有了这样两方面的结合,所以说,我个人感觉港人在生活上的自由体现得比较充分。到了香港以后,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看香港人的脸,从脸上就能看出来一种安逸、闲适,也可以说是富有或者是富足,我个人觉得,香港人脸上的这种形态,比很多地方的人要生动。我妈妈2003年到香港看我的时候,我带她从罗湖坐火车,然后转乘巴士,大概一两个小时,到了我在香港的家以后,她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个地方人长得不行”。确实从香港人的外在形象来说,大多数可能跟我们内地的相比,确实不行,确实长得不好,但是你看他们的神态,他们的气质跟我们比还是有区别的。让我概括的话,香港人脸上的神态来说,我说第一个就是生动,你看不出他的那种沉重或者是灰头土脸,这种神态很少,也许他长得不好看,但是因为在这种自由的环境里,他很放松,精神上很愉快很愉悦,看起来很灿烂,这也是一种因自由而获得的一种很重要的支撑。【主持人】您刚才是说,他们生活状态很自由,其实我看您也提到香港人是非常敬业的,他们的这种敬业好像跟他们所谓自由的生活状态也并不冲突?【朱思雄】对,我们叫做敬业精神,实际上叫专业精神可能更准确。敬业精神在我看来可能是偏重于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就是说我喜欢这个工作,酷爱它,不干这个不行,所以我才会拿出我全部的精力去做。其实,专业精神不是这样的。所谓专业精神,说庸俗一点儿:你干的这个工作只是谋生的一种方式,你到了这个位置上,不管你爱不爱干,但是你需要它,你需要通过它来改善你的生活,需要通过它来提高你的生活品质甚至你的社会地位,包括改善你家庭的生活环境,那么你到了这个位置上以后,你就要按照专业上的要求,按照专业所赋予的某种规范,完全按照这个规则去做。这样的话,专业对你的要求,与你对规范的适应两相结合以后,你的工作只能做好,不可能做坏,而且也不允许你做坏。这种不允许是你自己约束自己的,不一定是老板的要求,你做不好老板会开你,但是你会很自觉的,这个工作应该说更主要的是为了你自己,尽管老板有要求,实际上你也可以炒老板。 我个人理解,专业精神应该还有一层意思,比方说,你是一个建筑师,想设计一个建筑,你肯定会挖空心思从艺术上、技术上,从建筑学,包括从美学的角度,花很大的工夫,每一个人,不管在哪个地方,只要把这个建筑的设计任务交给你,你肯定会全力以赴。但是仅有这个还不完全够,作为一种专业精神来说,你在建这个东西的时候还要考虑周边的环境怎么样,建筑物建起来以后对周围的环境有没有影响,会不会对大环境有影响,这个建筑物确实很漂亮,但是也有可能一枝独秀破坏了整个环境,作为真正有专业精神的人,这些问题都要考虑进去。  大夫也是一样,不是你找我看病,把病因摸清楚,对症下药就完了,不是这样的。可能还要考虑你能不能承受,我怎么说病人更容易接受,不要因为你来看病增加了过多的负担。总之有很多软性的东西,提倡专业精神可能在这个方面强调得更多一些。而不是说你一定要爱这一行,爱这个东西有时候说起来比较虚。香港人的专业精神确实非常强,我印象比较深,我认为这个事情对我很有启发。在内地除了提敬业精神,今后随着专业化的分工越来越细,随着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倡专业精神可能对我们这些工作的促进会更大。 【主持人】刚才说了生活上的自由和专业,其实它的自由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也很多,我们内地人还很关注。对于香港的新闻自由,不知道作为内地记者的您,是怎么看待的?  【朱思雄】香港的新闻自由,是在资本主义的生态环境下的一种客观存在,香港毕竟是实行“一国两制”,和我们内地有很大区别。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们的立足点就是新闻,也不能说完全不附加其他的因素,但是相对来说要少。立足新闻是指什么,首先考虑的是读者,是受众,是观众,是听众,这是第一需要。 【主持人】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读者的需要而去关注新闻本身,可以这么说吗? 【朱思雄】对,应该这么说,所以他们在新闻的取舍上,跟我们的感觉,包括操作方式上,都不完全一样。甚至于尤其是涉及政治新闻的时候,233跟我们的这种管理上的一些做法完全不一样。 【主持人】那您说,比如涉及政治经济的包括新闻出版高度自由的城市,我们能够体会到的是很强烈的一种来自这个城市的人的法制意识,他们的法制意识都非常强,您是怎么看待这两个鲜明的对比呢? 【朱思雄】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方 围内,随着自己个人的意志行动的权利,它是有一个权利,所谓自由,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有自己的自由,如果你违法,那法律不可能给你自由。 作为香港来说,它法制的完备在世界上有口皆碑、有目共睹。有这么一个大的法律框架的监管,可能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法制太完备,会不会受很多限制,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要受到很多规避。实际上一个法制完备的社会,是对老百姓来说,对市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比较稳妥,让你心里比较踏实的社会。 人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法律完备,所以人本身的很多需要满足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安全感,被尊重就不说,主要是一个安全感,在这种法制完备的情况下,你就尽可能地做你想做的事情,或者是你希望做的事情。在这种环境下,你就可以把你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当然前提是你有这种愿望。 刚才我讲了,我什么事情都不想干了,也可以,这个社会也会让你有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吃住行等等都有社会保障。实际上我们过去讲到北欧社会主义的福利,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会不会造成老百姓都不干活了,都不工作了?其实不会的,越是在这种环境下,实际上人工作的欲望可能更强。差别在哪儿?你到底具备多少技能,你到底可以为这个社会贡献多大的力量?很少有一个人说,在这个社会有吃有喝、吃穿不愁就颓废了,有没有?有,但是很少,因为人的本性还是向上的,还是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在这个法制完备的环境里面,你向上,你想有所作为,法制对你来说是一种保障,给你提供一个强大的法律支撑,有了这个支撑,应该说,人的自由度、一个社会的自由度可能更大,可以把你潜在的能量尽情发挥出来。 我认为香港社会是和谐的【主持人】有网友问您“那一夜”;指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的那一夜,您在干什么?这10年,您觉得香港给予了您什么? 【朱思雄】1997年的7月1日,我在北京,那一夜好像是我们在一个饭馆里喝酒,一边看电视一边喝酒,当时有几个人提出来说,要喝完酒搞点儿娱乐活动,我说算了,香港回归,百年一遇,以后很难有,我们还是看一看吧。那一夜就是一边喝酒一边看了政权交接仪式,当时比较激动、比较兴奋,尽管我个人觉得,当时把“洗刷耻辱”的成分宣扬得稍微多了一点,其实没有必要把这个宣扬得太多。当然,作为中国的一块土地,终于回到了中国,对全体中国人来说还是比较值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