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没有必要把这个宣扬得太多。当然,作为中国的一块土地,终于回到了中国,对全体中国人来说还是比较值得庆贺的事情。第二个问题,这10年香港给予了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应该说我在香港感觉到精神上的放松,使我改变了我对工作,包括对社会、对与人交往的很多观念和态度。比如说,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第一很少开会,也很少有人说工作上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自由发挥的余地就比较大,虽然不能说我在那儿干得很好,但是在这种环境下,我的潜能发挥得还可以,除了我的本职工作以外,包括写的这本书,就是在这3年半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可以很安心、很静心地写出来。有这样一个环境能够让我做一点儿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给我的感触很深。现在回到内地工作,我在想:本职工作要做好,本职工作之外的别的事情应该以什么样积极的态度来做呢?在香港生活的这几年对我有很大的冲击。在香港这3年多时间我感触比较深的,包括现在回来以后也会不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香港除了自由另外一点就是文明程度,这一点对我刺激比较大,在很多场合比如说坐公共汽车或者在商场购物,大家都自觉排队,尤其是坐公共汽车,在北京坐公交车,经常可以看见乘客自己坐一个位置,包占一个位置,在香港不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个位置一定是空着的,包都放在乘客自己腿上。如果来了乘客,看到你包放在这儿,可能心理会有负担,人家是坐还是不坐?你无形中给人家增加了负担,这是一种文明程度和文明的素质。在香港,坐自动扶梯从来都是所有人靠右侧站,我刚开始不知道这个情况,但是每天早上赶着上班,时间特别紧的时候,我才感觉到扶梯的左边空235出来是多么重要,我可以很快地从扶梯上跑步。不过现在北京地铁里面的自动扶梯大部分时候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了,大家很自觉地靠右侧站立,左侧的通道是空出来的。我从香港回来以后,每当想到我在香港接触到的香港社会、香港市民的这种文明行为时,我也会时常提醒自己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我喜欢方 抽烟,但是什么场合该抽、什么场合不该抽、什么时候禁烟、什么时候不禁烟,我就要首先对自己提出一个基本要求,这也是我本人自身的一个提升。【主持人】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让您找一个词形容香港,您会选择什么词呢? 【朱思雄】自由。这种自由是精神上的一种自由,是一种彻底的放松。有了这种放松,就可以调动人的很多潜能,甚至于调动整个社会的很多潜能。香港被英国人占领以后就宣布为自由港,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人的精神上的自由,有了它,就能够爆发出无穷的活力。现在内地提倡建设和谐社会,香港正是因为有生活上的高度自由,当然也不仅是生活上的高度自由,我认为香港社会是和谐的。前不久香港特首曾荫权在一个发言中也提到了香港也要建设和谐香港,我相信他们已经达到了目的。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视频访谈就到这里,如果你有问题想问朱老师的话,我们一会儿会转到强国论坛,欢迎继续和我们一起交流,谢谢大家!【yoyo】嘉宾您好,香港人比较关注内地什么样的新闻?比如类似此次黑窑事件,香港媒体有何评价? 【朱思雄】应该说无论是香港人还是香港的媒体,他们也关注内地的新闻,过去更多的是政治性的,回归以后,内地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等,他们都比较关注。关注政治性的问题还是受回归前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新闻自由的这种影响,他们可以做很多演绎,想象比较丰富,我们一般是不大容易接受的。像黑砖窑这样的事件,香港的媒体肯定会做比较大的报道。有一些媒体肯定会把它往政治上引导。我们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对香港传媒有一个基本评价,那就是:回归以来,香港的传媒生态没有大的改观。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可能在对传媒的宏观管理上,特区政府很难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其实没有改观也是一个正面的评价,毕竟是“一国两制”,要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传媒一贯坚持的操作方式,也没有大的改观。 【黄晨】尊敬的嘉宾,您好,有人说,香港是内地经济的负担,算经济账我们是亏损的,政治账我们是大赢家,请问,是这样的吗? 【朱思雄】香港回归之前,香港是要给英国政府交很大一笔税的,包括香港的驻军,很大一部分也是由香港政府承担。回归以后,香港特区政府不需要给中央政府交税,驻军的费用也由中央政府承担,由此给很多人造成一个印象,觉得是内地在中央政府收回香港以后经济上是亏了。实际上,香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特殊窗口,在没有回归之前,就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回归以后,这种作用就更加明显,如果一定要算经济账,其实应该是双赢的,当然政治上我们更是大赢家。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值此10周年之际,深刻缅怀小平同志,所谓得一人而兴邦,不虚言也,请问嘉宾如何评价小平同志的功劳? 【朱思雄】在香港回归的问题上,中英有关香港问题的谈判,从一开始,小平同志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国两制”虽然是针对台湾提出的,但是,首先在香港付诸实施,对谈判的顺利进行以及最后圆满解决,功不可没。回归10年来,香港“一国两制”成功的实践,更加证明小平同志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屋建瓴。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是香港回归1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黎莘】香港回归10年依然繁荣昌盛,而且是更上一层楼,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保持维持了香港的发展?谢谢。 【朱思雄】首先是香港它有一个完备的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系等等,这些体系和制度在回归前就已经相当完备,保障了香港始终在一个平稳的尺度上运作、发展。虽然其中经历了很多风雨,但是社会的基础、制度的基础依然坚如磐石。这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回归以后中央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从CEPA、自由行等等,从经济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撑。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基本法的要求,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也是香港回归1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所有这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237【我来探索探索】让内地的老百姓轻松自由起来,并且让老百姓法律意识浓厚,你认为大陆与香港相比目前存在哪些差距? 【朱思雄】应该说内地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和香港相比相对薄弱一些。我们的法律制度也还有待完善,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工作作风还有待提高。我们现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整个社会和谐方 了,老百姓就轻松了,精神上就会更加自由。 【朱思雄】谢谢各位网友,很多问题我都想回答,可是时间来不及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上我的博客和我继续交流,我的回答可能太正统,换一个场所我会给你们展示另外一种风采。再见!图文直播网址:视频网址:央视《双城故事》第三集:爱在他乡
走马观花巴阿秘(12)
央视一套《亲历·见证》栏目2007年6月29日 01:20首播央视七套7月2日20:30重播附记:2007年香港回归10周年前夕,中央电视台《亲历·见证》栏目拍摄系列纪录片《双城故事》,此为其中的第三集,文字为该集的解说词和对白的全文。解说:2003年的2月1号,是癸未羊年的除夕,全国很多地方的人,都在庆祝新年的到来。在香港工作的朱思雄也回到了北京过年。朱思雄,两年前被《人民日报》派驻香港《紫荆》杂志社工作。 解说:2003年2月3日,中山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向中国疾病防控中心报告,广东省发现一种怪病,但病原不清,具体表现为:肺部感染,高烧等,而且有家族及医护人员极易被集体传染的特点。解说:忙着庆祝新年的人们,很少有人注意到上面这条消息。整个春节假期,朱思雄都是在兴奋的情绪里度过的,因为他的妻子已经怀孕5个月了,为了给妻子增加营养,朱思雄从香港带回了妻子爱吃的水果。采访:人民日报社记者 朱思雄我问她带什么水果,她说车离子,香港叫车离子,实际上我们叫樱桃。冬天么,那应该是比较少了,我说好。回来以后她问我多少钱一斤?我说30多块钱一斤,她说,那么贵?但是我买东西从来不问价的。只要想买,好就买。 解说:香港亚视的新闻主播李彤的这个春节却过得并不轻松。为了准备当年的“两会”,李彤的春节假期只休息了一天就又回到公司上班了。李彤,香港人,1993年加入亚视,时任亚视新闻部助理采访主任。采访:亚视新闻部助理采访主任 李彤因为那年的“两会”是党代会之后的一次“两会”,就是换届,而且这次换届,在我自己来说,觉得是比较重要的一次换届。 239解说:整个春节假期,朱思雄和妻子都在为即将出世的孩子祈祷祝福。采访:人民日报社记者 朱思雄就是盼着孩子赶快出生,所以应该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想法都是围绕她,怎么能让她平安地出生。解说:春节之后,为了方便照顾妻子,朱思雄把她送回了济南的岳父母方 家,然后返回了香港。他们约定,等孩子出生的时候,朱思雄一定回来守护在妻子的身边。采访:人民日报社记者 朱思雄孩子出生的时候我肯定是在我爱人身边的,不论是困难、是高兴、是幸福,至少我应该和她在一起,叫分享也好,叫承担也好。解说:随着香港和北京关系的日益密切,香港亚视每年都会派摄制组对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所以,新闻主播李彤和国内的接触就越来越多起来。采访:亚视新闻部助理采访主任 李彤以前有些部门跟我们是基本没有什么接触的,比如说公安部,记得那时候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一周两次就是我们最重要的新闻了,那是在回归以前。现在的担心就是说(记者会)太多了,怎么挑,怎么选呢?解说:春节刚过,李彤就带领4人组成的报道小组来到北京报道当年的全国“两会”的情况,虽然往年李彤也曾经不止一次地报道过“两会”,但这次她是作为组长带领报道组来北京的,压力自然不小。采访:亚视新闻部助理采访主任 李彤然后我还记得会还开得很快,当时想今天要找这个角度,明天要找那个角度,还挺忙得嘛。2003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警告,表示一种新型的不知名传染性疾病正在全球扩散。在此之前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已在世界上首先观察到新型冠状病毒,证明这个病毒可能与“非典”流行存在联系。2003年3月10号,香港首次上报“非典”病例,3月17号,香港感染个例突破100例。 采访:亚视新闻部助理采访主任 李彤然后到了“两会”的后期,我记得开始香港这边说,香港发现了一些不明的肺炎个案,好像问题不是特别简单了。我记得那时候还是“两会”的时候,大会的时候,所有的部长都会出现嘛。那时候我记得卫生部的部长、副部长都是我们追访的对象。所以那年我还记得突然之间把卫生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