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个女人演义`49-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海]汪洋中的小岛,像一叶颠簸的渔舟。

  田安与彭石贤坐在小岛的茶楼里,正回忆到他们共同采访时的那段所谓被“遗忘”的特殊情景。

  “我能理解秀姨当时的苦心,她那是担忧,是宽慰,也是一种声援吧。而我当时料不到上诉就叫翻案,更不能明白散发上诉书会是颠覆政府,所以,听不进他们的警告。”

  “我那时则完全不懂事,虽然已经上了大学一年级,却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想不透为什么会站错了队的红卫兵——但那次的见面,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倒是真的!”

  两人都品着自己杯里的茶。

  “你儿子多大了?这就上大学了!”

  “  外婆的丧事一完他就走了,正是你来那天的上午,他在上大学一年级,已经满二十了——我还记得,那年我母亲满六十岁,你告诉我说,你正准备结婚,你儿子今年多大?”

  “我家老大是女儿,今年十八,我结婚比你稍稍晚了两年,因为当时又惹上了点麻烦事。”

  “原来是这样?可你当时是应该告诉我的!”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命运无须算,自己知道一大半。那又何必连累别人?”

  “仅是如此?”

  “唉,也许是我欠的人情债还多吧——我们不去海滩上走走?”

  在大海边。田安与彭石贤攀过礁石,沿着小岛的周边走着。

  “你丈夫出国多年了,他不能回来,你就不可以去吗?”

  “他选择了事业,我便选择了儿子,守着内心的孤独,也可以得到了一份如同小岛般的宁静,这不是也很好吗?”

  “你真这样想么...但孤独只是一种形式,有如这小岛一样,实际上它也是与整个世界相连,只是联系的方式不同,就如这内心的宁静虽然是一个人与外界达成的平衡,但如果能让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他人建立起更为广泛的交流来,那么,你也同样可以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或许,还能享受到一种别样丰厚,别样幸福的人生。”

  “没错,那就希望我们之间能够有更多的联系。”

  “当然,我们本来就可以更为坦然而自在地相互联系。”

  他们在海边的一片小沙石地上坐了下来。

  “你想不想回青石镇去玩些日子?那会有很多人来欢迎你的。”

  “那要不要除开你呢?”

  “相反,很有可能,我是第一个前去街口迎接你的人。”

  “小镇这个地方我是一定会去的,那里不只是我母亲生长的土壤,也留有我的根系。虽然,‘*’时,我在  小镇度过的那两年,像我母亲所说,又好似回到了在姜家的岁月,而我父亲的力气却远不及姜圣初,他只能上山采些草药,拾些遗落的杂粮回来,我也少不得饿着肚子去打柴。可是,当我们咒完了它时,又还深深地爱着它,过后,还会时常地牵念着它。我母亲临终时嘱咐,一定得把她的骨灰送回到吴家后山的向阳坡上,她说,不要去惊动许多的人,入土为安就好。”

  [场景3]叶落总归根

  [解说]大概,人都会有一种游子心态。故土情深,它不仅是人生轨迹的起点,还往往是其终点——我们不也都是因为拥有这片土地,并且为着改变它而在努力地生活么?所幸的是,它在正从贫困与愚昧之中走了出来。

  蓝天高远,大地苍茫。

  在青石镇的郊外,这里依旧是连绵起伏的峰峦叠嶂,依然是霞光掩映的溪水丛林。

  傍溪而行,有花草夹岸,盘山公路两边,或远或近地散落下来好几处村舍民居。

  进入吴家后山,有一片向阳坡地,那里已经聚集了好些人。

  他们是为安置吴枣秀的骨灰而来,按照当地的习俗,正在举行一场简单的野祭:

  田安领着她的儿子来了。

  张炳卿、彭石贤与他们的家人也来了。

  上祭,奠酒,跪拜,诵读祭文,焚化香纸,最后,还燃响了鞭炮。

  旷野里,青烟飘荡,最终消散在蓝天上空。

  吴枣秀走了,她留下的也许是一份对故土的深深牵念。

  人们没有眼泪,甚至没有悲伤,只有难以释怀的追思。

  在无限广阔的视野里,青石镇只如沧海一粟,虽然它新添了许多色彩,也延伸扩大了,却并不特别的显眼。

  张炳卿已经退休,吴国芬开办了一家很大的石材厂,她的车子就停放在山脚下,等候着接送离开坟地的人们。

  张炳卿与彭石贤陪护着田安母子,正缓步走下山来。

  [解说]吴枣秀的爱情故事最终获得了圆满的结局,这无疑是一种幸福的人生,它同样是时势使然,是四九年那场革命的赋予。这是必然抑或是偶然,当事者则未见得了然,吴枣秀只是在她平凡的一生中,把真心与挚爱种在了后人的心里,而后人能够把对她的敬仰和感激留在自己的心中,那同样是一种人生的幸福。顺乎天理,合乎人情,或许,就是这一点才成就了天地万物的永恒!

  这时,隐隐约约地,从山梁那边又飘过来一支古远而又激情的山歌,这回荡在旷野里的歌声依然是那么粗野而狂放,只是,它已经变化出许多的现代韵味来了:

  我站在高坡上打一望,

  溪边洗衣的妹子呀你莫心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提 示
提 示

  49年的革命属于中国人,中国人也就属于了它,我们至今生活在它延续的年代中。作者对经历过那场革命的人们抱有深厚的同情,乃至敬意,其中也包括龚淑瑶。

  阶级斗争是鼓动革命的理论,它或许为马上打天下所必须。然而,革命成功以后,却应舍而未舍,依旧拿它坐天下,那就只能叫“瞎折腾”,倘若追究其责任,则远远不是龚淑瑶们所能承担得了的。

  49年是一个悲壮的年代,所有走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带着它独具的悲剧色彩,仅是各自有着不同的情景与心曲而已。

  环境是铸造人的磨具。人们当年遭遇的生活境况艰难而又险恶,经受的精神折磨痛苦而又忧伤,充分地体现出了历史脚步的沉重。

  龚淑瑶打坐在小镇的政坛上三十多年,虽然是风风雨雨,可也算得稳稳当当,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女人的能耐。尽管不少人把一路而来的痛苦、难磨、冤屈、罪孽都化作非难与咒骂,狗血喷头似地加在她头上,可也有人将小镇的变化、进步、繁荣以及欢乐同她的名字扯到一起,看来,要评价龚淑瑶的是非功过并不容易。

  毋庸讳言,暴力革命不能是社会的常态,途经自由*而走向和平安定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我们就置身在这个演变当中,须知,唯有人类通过劳动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力量源泉。

  龚淑瑶游刃于那个年代的人物与事件之间。贫穷困苦、愚昧落后,及至铁血争斗的现实对她性格的形成不可能没有扭曲与局限,她有自私、取巧、势利乃至冷漠的一面,乃至较旁人尤甚。然而,谁都会有良心善意的发现与罪恶过错的自省,人的一生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完善。这种生命个体的进化功能不仅为遗传基因所决定,天人合一,更是大自然的启示,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时代精神的召唤使然。正因为是大千世界,百态人生,人类这才有可能从众多的角度去修练和升华共同的品性。

  文学就是通过对个性人物的刻画来确认与弘扬人性人情的,它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褒贬,应该体现出社会发展的方向。对于《龚淑瑶》,如果不用那种极为偏颇的阶级斗争理论去框套,去支解,那么,读者可以见到:故事主人公历经感情颠簸与思想冲突,那同样是一个表达生命诉求,磨练人性的过程,可能,它仅仅是多了一些突显个性人物特征的幽怨深沉与心路曲折。

  
  【第1——21集 场 景 标 题】

  [第1集]

  1,解放庆典   2,农民夜校   3,陈裁缝家  4,管制地主  5,疏散财物

  5,乘夜潜逃

  [第2 集]

  1,小镇易帜   2,手镯之谜  3,干爹由来   4,香媛茶会   5,抗婚事起

  [第3 集],

  1,兄妹斗嘴  2,不速之客   3,眷恋徘徊   4,灵机一动

  [第4 集]

  1,宣传革命   2,抗婚落败   3,通风报信   4,拦路求计

  [第5 集]

  1,划清界线   2,要求工作   3,景象翻新

  [第6 集]

  1,妇女心声   2,风言风语   3,上任妇联   4,尼姑还俗

  [第7 集]

  1,不相与谋   2,被迫退学   3,有求必应

  [第8集]

  1,安插银花  2,旁落国芬  3,图谋离婚

  [第9集]

  1,牵线搭桥  2,棒打鸳鸯   3,包办代替

  [第10集]

  1,逢场作戏   2,有惊无险   3,幸福家庭   4,走投无路

  [第11集]

  1,权力转移   2,缉拿归案   3,解押上路

  [第12集]

  1,立场不稳   2,探虚问实   3,惯性思维   4,顽固落后   5,临战请缨

  5,斗争大会

  [第13集]

  1,婉言劝慰   2,处决人犯   3,疑难顿释   4,捅下漏子

  [第14集]

  1,正面冲突   2,波澜叠起   3,火力侦察   4,兵来将挡   5,事出有因

  [第15集]

  1,合家议政   2,相互窥测   3,四处诉求   4,做好做歹

  [第16集]

  1,旁敲侧击   2,炳卿落马   3,筹划接任   4,派人吹风   5,赌气旷工

  [第17集]

  1,愤愤不平   2,人在低檐   3,办理移交

  [第18集]

  1,即席演说   2,天要下雨

  [第19集]

  1,挑拨离间   2,不得脱身   3,多方解构 

  [第20集]   

  1,秋夜加班   2,坦诚相见

  [第21章]

  1,退休生活   2,孙女来客   3,未了情缘    4,祝贺生日   5,醉酒失态

  6,何须再见。 最好的txt下载网

1——3


  [场景1]解放庆典

  青石镇的街市后面,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向东流去。

  小河下游,人们用两块宽阔的青石板搭成了一处方便洗刷的踏水码头。

  这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名叫龚淑瑶,现在,她已经成了陈裁缝家的儿媳。

  龚淑瑶提着满满的一大桶衣物,踏着步步石级,从高高的河岸向这里走来。

  龚淑瑶刚刚踏上码头,正欲俯下身去,小河上游突然响起了一串鞭炮声。

  那是张炳卿带领着他的地下武工队正式进驻青石镇来了。

  龚淑瑶掉过头去,直起起身子,向远处眺望。

  [青石桥头]一支土生土长的农民队伍,前面由二十多杆长枪短枪开路,后面是一色雪亮的梭镖紧随,这些农民排成两行,兴冲冲地朝街市快步而来。

  李墨霞老师带领着儿童团在街口迎接武工队,孩子们扛着木棍,又是唱歌,又是呼口号,相拥在队伍后面。

  小镇人纷纷围聚拢来了,男女老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