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海]汪洋中的小岛,像一叶颠簸的渔舟。
田安与彭石贤坐在小岛的茶楼里,正回忆到他们共同采访时的那段所谓被“遗忘”的特殊情景。
“我能理解秀姨当时的苦心,她那是担忧,是宽慰,也是一种声援吧。而我当时料不到上诉就叫翻案,更不能明白散发上诉书会是颠覆政府,所以,听不进他们的警告。”
“我那时则完全不懂事,虽然已经上了大学一年级,却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想不透为什么会站错了队的红卫兵——但那次的见面,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倒是真的!”
两人都品着自己杯里的茶。
“你儿子多大了?这就上大学了!”
“ 外婆的丧事一完他就走了,正是你来那天的上午,他在上大学一年级,已经满二十了——我还记得,那年我母亲满六十岁,你告诉我说,你正准备结婚,你儿子今年多大?”
“我家老大是女儿,今年十八,我结婚比你稍稍晚了两年,因为当时又惹上了点麻烦事。”
“原来是这样?可你当时是应该告诉我的!”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命运无须算,自己知道一大半。那又何必连累别人?”
“仅是如此?”
“唉,也许是我欠的人情债还多吧——我们不去海滩上走走?”
在大海边。田安与彭石贤攀过礁石,沿着小岛的周边走着。
“你丈夫出国多年了,他不能回来,你就不可以去吗?”
“他选择了事业,我便选择了儿子,守着内心的孤独,也可以得到了一份如同小岛般的宁静,这不是也很好吗?”
“你真这样想么...但孤独只是一种形式,有如这小岛一样,实际上它也是与整个世界相连,只是联系的方式不同,就如这内心的宁静虽然是一个人与外界达成的平衡,但如果能让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他人建立起更为广泛的交流来,那么,你也同样可以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或许,还能享受到一种别样丰厚,别样幸福的人生。”
“没错,那就希望我们之间能够有更多的联系。”
“当然,我们本来就可以更为坦然而自在地相互联系。”
他们在海边的一片小沙石地上坐了下来。
“你想不想回青石镇去玩些日子?那会有很多人来欢迎你的。”
“那要不要除开你呢?”
“相反,很有可能,我是第一个前去街口迎接你的人。”
“小镇这个地方我是一定会去的,那里不只是我母亲生长的土壤,也留有我的根系。虽然,‘*’时,我在 小镇度过的那两年,像我母亲所说,又好似回到了在姜家的岁月,而我父亲的力气却远不及姜圣初,他只能上山采些草药,拾些遗落的杂粮回来,我也少不得饿着肚子去打柴。可是,当我们咒完了它时,又还深深地爱着它,过后,还会时常地牵念着它。我母亲临终时嘱咐,一定得把她的骨灰送回到吴家后山的向阳坡上,她说,不要去惊动许多的人,入土为安就好。”
[场景3]叶落总归根
[解说]大概,人都会有一种游子心态。故土情深,它不仅是人生轨迹的起点,还往往是其终点——我们不也都是因为拥有这片土地,并且为着改变它而在努力地生活么?所幸的是,它在正从贫困与愚昧之中走了出来。
蓝天高远,大地苍茫。
在青石镇的郊外,这里依旧是连绵起伏的峰峦叠嶂,依然是霞光掩映的溪水丛林。
傍溪而行,有花草夹岸,盘山公路两边,或远或近地散落下来好几处村舍民居。
进入吴家后山,有一片向阳坡地,那里已经聚集了好些人。
他们是为安置吴枣秀的骨灰而来,按照当地的习俗,正在举行一场简单的野祭:
田安领着她的儿子来了。
张炳卿、彭石贤与他们的家人也来了。
上祭,奠酒,跪拜,诵读祭文,焚化香纸,最后,还燃响了鞭炮。
旷野里,青烟飘荡,最终消散在蓝天上空。
吴枣秀走了,她留下的也许是一份对故土的深深牵念。
人们没有眼泪,甚至没有悲伤,只有难以释怀的追思。
在无限广阔的视野里,青石镇只如沧海一粟,虽然它新添了许多色彩,也延伸扩大了,却并不特别的显眼。
张炳卿已经退休,吴国芬开办了一家很大的石材厂,她的车子就停放在山脚下,等候着接送离开坟地的人们。
张炳卿与彭石贤陪护着田安母子,正缓步走下山来。
[解说]吴枣秀的爱情故事最终获得了圆满的结局,这无疑是一种幸福的人生,它同样是时势使然,是四九年那场革命的赋予。这是必然抑或是偶然,当事者则未见得了然,吴枣秀只是在她平凡的一生中,把真心与挚爱种在了后人的心里,而后人能够把对她的敬仰和感激留在自己的心中,那同样是一种人生的幸福。顺乎天理,合乎人情,或许,就是这一点才成就了天地万物的永恒!
这时,隐隐约约地,从山梁那边又飘过来一支古远而又激情的山歌,这回荡在旷野里的歌声依然是那么粗野而狂放,只是,它已经变化出许多的现代韵味来了:
我站在高坡上打一望,
溪边洗衣的妹子呀你莫心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提 示
提 示
49年的革命属于中国人,中国人也就属于了它,我们至今生活在它延续的年代中。作者对经历过那场革命的人们抱有深厚的同情,乃至敬意,其中也包括龚淑瑶。
阶级斗争是鼓动革命的理论,它或许为马上打天下所必须。然而,革命成功以后,却应舍而未舍,依旧拿它坐天下,那就只能叫“瞎折腾”,倘若追究其责任,则远远不是龚淑瑶们所能承担得了的。
49年是一个悲壮的年代,所有走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带着它独具的悲剧色彩,仅是各自有着不同的情景与心曲而已。
环境是铸造人的磨具。人们当年遭遇的生活境况艰难而又险恶,经受的精神折磨痛苦而又忧伤,充分地体现出了历史脚步的沉重。
龚淑瑶打坐在小镇的政坛上三十多年,虽然是风风雨雨,可也算得稳稳当当,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女人的能耐。尽管不少人把一路而来的痛苦、难磨、冤屈、罪孽都化作非难与咒骂,狗血喷头似地加在她头上,可也有人将小镇的变化、进步、繁荣以及欢乐同她的名字扯到一起,看来,要评价龚淑瑶的是非功过并不容易。
毋庸讳言,暴力革命不能是社会的常态,途经自由*而走向和平安定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我们就置身在这个演变当中,须知,唯有人类通过劳动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力量源泉。
龚淑瑶游刃于那个年代的人物与事件之间。贫穷困苦、愚昧落后,及至铁血争斗的现实对她性格的形成不可能没有扭曲与局限,她有自私、取巧、势利乃至冷漠的一面,乃至较旁人尤甚。然而,谁都会有良心善意的发现与罪恶过错的自省,人的一生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完善。这种生命个体的进化功能不仅为遗传基因所决定,天人合一,更是大自然的启示,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时代精神的召唤使然。正因为是大千世界,百态人生,人类这才有可能从众多的角度去修练和升华共同的品性。
文学就是通过对个性人物的刻画来确认与弘扬人性人情的,它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褒贬,应该体现出社会发展的方向。对于《龚淑瑶》,如果不用那种极为偏颇的阶级斗争理论去框套,去支解,那么,读者可以见到:故事主人公历经感情颠簸与思想冲突,那同样是一个表达生命诉求,磨练人性的过程,可能,它仅仅是多了一些突显个性人物特征的幽怨深沉与心路曲折。
【第1——21集 场 景 标 题】
[第1集]
1,解放庆典 2,农民夜校 3,陈裁缝家 4,管制地主 5,疏散财物
5,乘夜潜逃
[第2 集]
1,小镇易帜 2,手镯之谜 3,干爹由来 4,香媛茶会 5,抗婚事起
[第3 集],
1,兄妹斗嘴 2,不速之客 3,眷恋徘徊 4,灵机一动
[第4 集]
1,宣传革命 2,抗婚落败 3,通风报信 4,拦路求计
[第5 集]
1,划清界线 2,要求工作 3,景象翻新
[第6 集]
1,妇女心声 2,风言风语 3,上任妇联 4,尼姑还俗
[第7 集]
1,不相与谋 2,被迫退学 3,有求必应
[第8集]
1,安插银花 2,旁落国芬 3,图谋离婚
[第9集]
1,牵线搭桥 2,棒打鸳鸯 3,包办代替
[第10集]
1,逢场作戏 2,有惊无险 3,幸福家庭 4,走投无路
[第11集]
1,权力转移 2,缉拿归案 3,解押上路
[第12集]
1,立场不稳 2,探虚问实 3,惯性思维 4,顽固落后 5,临战请缨
5,斗争大会
[第13集]
1,婉言劝慰 2,处决人犯 3,疑难顿释 4,捅下漏子
[第14集]
1,正面冲突 2,波澜叠起 3,火力侦察 4,兵来将挡 5,事出有因
[第15集]
1,合家议政 2,相互窥测 3,四处诉求 4,做好做歹
[第16集]
1,旁敲侧击 2,炳卿落马 3,筹划接任 4,派人吹风 5,赌气旷工
[第17集]
1,愤愤不平 2,人在低檐 3,办理移交
[第18集]
1,即席演说 2,天要下雨
[第19集]
1,挑拨离间 2,不得脱身 3,多方解构
[第20集]
1,秋夜加班 2,坦诚相见
[第21章]
1,退休生活 2,孙女来客 3,未了情缘 4,祝贺生日 5,醉酒失态
6,何须再见。 最好的txt下载网
1——3
1
[场景1]解放庆典
青石镇的街市后面,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向东流去。
小河下游,人们用两块宽阔的青石板搭成了一处方便洗刷的踏水码头。
这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名叫龚淑瑶,现在,她已经成了陈裁缝家的儿媳。
龚淑瑶提着满满的一大桶衣物,踏着步步石级,从高高的河岸向这里走来。
龚淑瑶刚刚踏上码头,正欲俯下身去,小河上游突然响起了一串鞭炮声。
那是张炳卿带领着他的地下武工队正式进驻青石镇来了。
龚淑瑶掉过头去,直起起身子,向远处眺望。
[青石桥头]一支土生土长的农民队伍,前面由二十多杆长枪短枪开路,后面是一色雪亮的梭镖紧随,这些农民排成两行,兴冲冲地朝街市快步而来。
李墨霞老师带领着儿童团在街口迎接武工队,孩子们扛着木棍,又是唱歌,又是呼口号,相拥在队伍后面。
小镇人纷纷围聚拢来了,男女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