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大壮又叹了口气,唏嘘着。道:“唉,当年我三兄弟也就是你三壮叔,就是太傲了,老人家留下的这些打猎的玩意儿瞧不上眼,自己鼓捣了一套家把式就上山了。他要是穿着这登山靴,也不至于会因为脚滑掉到山沟沟里。唉,不说了,说啥都没用。”
刘大壮说着话,刘大婶子提着一。个麻袋走了进来,一进屋就紧张的嚷嚷开了:“老头子,这鸟铳跟这把大弓我找到了。这大弓都烂了,咋办啊?”
方翔与刘大壮闻言一惊,刘大。婶子已经将麻袋里的东西拿出来,一把鸟铳跟一把弓。方翔本以为这铁胎弓是全铁弓身,此时才看得清楚,明白了刘家这把铁胎弓的庐山真面目:这弓长约一米,外部是铁背,铁背腹中中空、有一道约莫三毫米的缝隙,整体好似弓的模子,而这道缝隙里塞着木片。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木片已经被蛀虫蛀蚀了,有的地方甚至已经蛀空。这把铁胎弓就只剩下一个铁胎模子完好无损。
‘看样子这把铁胎弓是以铁为胎模,把木片塞进中。间,弯弓的时候木片受力弯曲,反弹的力量也就比单纯的铁模强大。’方翔暗自琢磨,望着刘大壮,赶忙问道:“大壮叔,这铁胎弓成这样了,还能用吗?”
“能用是能用。不过那力道肯定差多了,没这些竹片。衬着也容易坏。”刘大壮随口解释着,笑着又道,“不过没啥。小时候我跟爷爷学过这弓的制法,魏大叔也挺明白的,咱把这弓给拾掇拾掇。”
铁胎弓的拾掇,说来不费时间,却挺耗力气。
锦华镇上有人做竹器生意,刘大壮跟老板挺熟。的,托老板从南方进了一根竹子,要求很明确也很苛刻:新砍的竹子,竹节尽量要长,竹龄在4年左右,太小太老都不成。
那老板办事痛。快,老家就有一片竹园,特快专递两天到货。
魏老头与刘大壮一起,照着回忆,开始进行铁胎弓的制作:先锯掉了竹节,单单留下一根根的竹筒。
刘大壮锯竹子的当口,刘大婶子就开始在铁锅里加水,把那些锯好的竹筒放在笼屉里搁在锅中,大火蒸一夜。蒸竹筒还有个讲究,竹筒必须竖着放,不能倒,要时不时的xian开锅盖瞅瞅,别被蒸气嗤倒了。
第二天早晨,竹筒出锅,凉透后拿着竹筒找上了竹器店的朱老板帮忙。在刘大壮的要求下,朱老板把竹子劈成半指宽的竹条,劈掉里面的竹瓤,然后把剩余的部分用锋利的篾刀分剖成极薄的篾片,篾片的成色决定了日后铁胎弓的威力,所以这道工序必须由朱老板这样的老竹匠来完成。
篾刀纷飞,竹屑纷飞。
朱老板其貌不扬,胖胖的脸庞圆滚滚滚的身子,那十根手指就像是十根小棒槌,肿胀而难看,可就是这双跟漂亮压根不搭界的手,却有着远常人的灵活。
在朱老板娴熟的刀工下,竹条被削成了一片片半透明的篾片,铃铛拿起一片搁在眼前瞅瞅天际烈日,只觉得耀眼生化。方翔出于好奇,拿起游标卡尺微微一卡,不禁连连咋舌:这些篾片的厚度居然只有o。4毫米左右,而且每片的厚度都极为接近,没有大的浮动。方翔啧啧称奇,对这些技艺精湛的民家匠人,不由的生出极大的敬意。
朱老板也知道刘大壮要搞铁胎弓,那真叫是一个兴致盎然。一来他对这古代的冷兵器颇感兴趣,二来,方翔对他这手削篾片的绝活褒奖不已,老匠人心中得意,就多了那么一点点的卖弄之心。
朱老板在刘大壮的指导下,挑选出一摞弹性最佳的篾片,放在一小锅鳔胶里,这鳔胶是鱼鳔熬出来的,也有用猪皮熬制的,粘性极强,多用来粘木头。将篾片扔进鳔胶里,朱老板就开始用一个酒精炉加热。
“小心点,别热大火了,能拉丝就行,大火了这胶性就差了。”刘大壮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望着酒精炉的火苗子,紧张的嘀咕着。
“你急个啥子吆,皇帝不急太监急洒。”掌控火候的朱老板一翻肿眼泡,调侃了一句。
朱老板空里往鳔胶里加了一点水,用一根长篾片不停的试着鳔胶,等到胶液能顺利拉出长丝,立马把酒精炉的火拧小,这篾片也就煮好了。
接下来,趁热取出篾片,照着长短搭配起来,把篾一片片的塞进铁胎的缝隙里,就像是砌砖一样,填进去压紧,没别的要求,就追求一个境界:严丝合缝。
一段段的篾片塞进铁胎的中空缝隙里,用细而结实的尼龙绳将铁胎弓的弓身缠紧,免得那受到挤压的篾片会顺着粘滑的鳔胶被挤出来。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道工序,将弓身放在烧火的火炕上烘上三天,然后用砂纸把铁胎上的锈迹打磨去,刷上一遍防锈底漆,待漆干透,就可以缠上弓弦,这铁胎弓就算是制作完成了。
这种铁胎弓的制作方式,源头已经无法考证,方翔查过网上的资料,对铁胎弓的定义与类型也是众说纷纭,不过这种弓体轮廓为铁、内嵌竹片的弓,跟古代铁脊弓颇为类似。
……
拿着成型的铁胎弓,方翔回到了养殖场。方翔小时候跟着魏老头学过射箭,水平不差,只是搁了这么多年,有些生疏了。这就在养殖场的偏僻角落里扎上一稻草人,空闲的时候就端着这铁胎弓射击练习,到了晚上,在稻草人的头顶ha上三炷香,也不射,就这么弯弓搭箭的瞄着那三点红头。
瞄香头,是宁远村老猎户练箭的法子。山中猛兽多是昼伏夜出,古时候马虎成灾的时候,猎户就上山猎狼。狼行动迅,一身灰色毛皮籍着夜色与树林阴影的掩护,就像是月下鬼魅。在山林中,常人很难捕捉到它的运动轨迹,甚至遭到了袭击,却连它的影子都看不到。猎户们就拿着香头练箭,这时候瞄的那红红的香头,日后进山了,瞄的就是狼那鬼火似的眼睛。当然不是射狼眼,那是扯淡,而是以狼眼为标靶揣摩出狼的身子而已。
刘大壮祖传的这把铁胎弓,方翔用起来只觉得异常顺手,以方翔的力气而言,这弓的拉力不是特别大,可射程却是极远,力道强横,三十步外拳头粗的小树也可以轻易洞穿。究其原因,就是这铁胎弓拉动起来,内嵌在里面的那些韧性极强的篾片一起使力,扩大了弓身的反弹之力。
方翔的训练也不是单纯的瞄准死靶子。
等到在五十米外,射死靶十箭十中的时候,魏老头就另扎了个小号的稻草人,搭一木架用绳子吊起来。木架上还有几道与地面平行的滑索。稻草人屁股上拴着一根长绳,魏老头离得远远的就拿着绳子拽着稻草人,把稻草人拽动起来,沿着木架的几道滑索没有规则的晃动。然后就要求方翔出箭射击稻草人。因为山里的猛兽很少会傻愣愣的呆站在原地给你一个静心瞄准射击的机会,必须利用这种移动的靶子,练成那种条件反射的射击习惯与手感。像这种活射手法的练习,铁胎弓这样的传统弓颇为合适,不像滑轮弓用撒放器动作慢,当然各种弓也是各有优劣,方翔对现代弓一窍不通,暂时也就不选现代弓作为进山工具了。
等到方翔射击移动靶子、十箭**中的时候,射击训练就告一段落,方翔收拾着装备:刘大壮提供的猎人状跟网上采购的一些狩猎装备,准备进山寻找那神秘的黑疙瘩了。
【回家的路上地面滑溜的一塌糊涂,不敢骑快,好不容易安全到家,把昨晚的这一章修改了一下,上传。晚了点,大家原谅。】
………【第一百十二章 进山见闻】………
清晨时分,方翔进山。
来到山脚下,跟几位护林员通了通气,之后方翔沿着山路快步上山,身上也多了一把护林员借他的信号枪。
此番进山,方翔可算是做足了准备。刘大壮的爷爷留下来的猎人装穿在身上,腰间挎着锋利的开山刀;那登山靴大了一点,垫了两幅厚鞋垫刚刚好。登山靴鞋跟处的齿轮早已打磨的锃亮,刃口透着慑人的锋芒;身上背着一把鸟铳跟一把弓一壶箭;因为天太热,老张太太送的虎皮大氅没有穿在身上,而是缠在腰间。
方翔身上还携带着网上订购的指南针跟急救药物等一些必备物品,手机也充满了电带在身上。山林间信号会受干扰,一些山谷山坳间信号也可能跌至为零,只是方翔知道,即便手机没有信号,甚至电力也很微弱,依旧有一个全国各地通用的112专线供遇险人员使用。112专线跟普通号码不同,它接入的是一个免费广播信号,这个号码无论手机中有没有卡都可以拨打,也不需要任何费用。任何品牌的手机在任何地点都可拨通112专线,可谓是遇险之际最好的求救电话。
方翔伴着轻如薄纱的白雾走入了大奇山,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都浸在袅袅白雾里,整个大奇山静谧幽然,这种安静,就像是混沌初开的沉寂。而那郁郁苍苍的山林,空气湿润而清新。徜徉此间,方翔惬意极了,甚至感觉到一丝安魂般的悠然气息。
“笃笃笃笃…”不知何时起,红日蒸腾,林间白雾渐渐的散去,山林中传来了啄木鸟的声响,那啄击树木的声音,铿锵而厚重,就像是奏响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日上。三竿之际,方翔已经步入了大奇山深处。
从远处看,大奇山是一座小山脉,。蜿蜒曲折却不算多雄伟。而真正进了山,方翔才现,这大奇山的奇美秀丽与瑰伟雄壮,是一点都不缺的:前一刻,耳畔鸟鸣啾啾、眼前繁花夹道、身畔绿树成荫,行走其间,心情着实是好的一塌糊涂;而转过一个山坳,却见此处巨石嶙峋犬牙差互,不远处那铁似的山壁陡峭险峻、挺立百米之高,让人望之生畏。
‘这大奇山的风景真是够不错。的。处处都是原生态,只可惜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哈,这水也真够甜的。’
山涧小溪特别多,溪水汩汩流淌,声响如佩,侧耳倾。听片刻,只觉得心境欢快;掬起来喝上一口、清冽甘甜,落入腹中,周身凉意顿生,夏日的烦躁早已祛除殆尽。在溪流旁静坐片刻,真是有几分心空如洗的美妙滋味。
方翔徜徉在山林小径中、崎岖山石上,不由的为大。奇山的美丽与瑰伟所折服,若不是有任务在身,他真想在各个美景前多逗留片刻,好好欣赏一番。
……
方翔是照着张大爷留下的地图、按图索骥,地图。上留有很多标志,瞧来异常明白:比如张大爷刻意用柴刀在山壁上砍下的印痕、一些奇特的树木与石头等等等等。
方翔体魄健壮,。只是山路累人,到了中午,一连赶了六个小时路方翔也有些吃不消,这就停下来休息。
方翔找了一处枝叶不算繁茂的树爬了上去。照着刘大壮的爷爷留下的法子,在山间休息用餐的时候,人的警惕性不可避免的会降低,这时候很容易被饿狼偷袭成功。上树可以安稳用餐,不惧狼之类的猛兽袭击。而且登高望远,便于观察四周情况。之所以要选枝叶稀疏的树,是因为这样的树不容易隐藏毒蛇,即便真有毒蛇,也易于瞧得清楚。老辈人留下的话,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可总是在这大奇山磨练出来的经验之谈,方翔琢磨着有道理,也就一一遵循。
“悉悉索索…”
方翔刚吃了几口馒头,就听得不远处的参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