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米罗山营地-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便留下一笔礼金,告辞而去,说好十天后再来。

    在几个突击队员下山活动的期间,戴维斯和梁元明一直留守在昔加里丛林里的临时营地里。戴维斯这个时候也化装成华人,穿着唐装,戴着竹制的斗笠,可他那张欧洲人的脸是无法遮掩的。所以不能被人看到,否则风声传到日本人耳里就会知道是一个间谍来了。而梁元明虽然是华人,可是不会讲广东话、福建话,在山下的城镇也难以开展工作,所以陪戴维斯在营地留守。他苦闷的是他们带来的无线电台过于笨重,至今还埋在海边的树林里没办法运过来。龙朝英也开始单独行动,下山去寻找工作以掩护身份。他在红土坎附近咖啡摊喝咖啡,遇到摊主是海南人。龙朝英和他认起同乡,相谈甚欢。龙朝英就请摊主让他留下来帮忙摊上工作。接着摊主帮忙龙朝英去办报户口,取得身份证。过一段时间后,获得摊主协助,在附近租了一个摊位,贩卖香烟和水果做掩护。而他的这个香烟、水果摊,成了各路人马最方便的联络点。

    吴在新找到了马共游击队代表黄君,李汉光和蔡群英结成海上伙伴,是突击队最初取得的重大突破。戴维斯指示李汉光在下次约定时间出海接潜水艇时,带上游击队代表黄君出海,让他亲眼看到潜艇,这样才能让游击队信服136部队背后的盟军力量。

    于是在七月份第二个星期的一天,李汉光、龙朝英以及马共代表黄君一起来到了邦咯岛,登上了蔡群英的五十担载重量的帆船。这条帆船上有两个船工,都是海南人,分别叫陈崇月和陈昌蕃。这条帆船虽然不很大,却是蔡群英的心爱之物,平时是用来运送鱼翅、海参、鲍鱼等高档海产干货的。这两个船工跟随他多年,算得上是自己人,所以蔡群英知道即使帆船去做些黑市的生意也不必过于担心。帆船开出后,在马六甲海峡上一个叫九屿的海面上转来转去。那两个船工甚为疑惑,问为何在这里打转?李汉光说就在这里等候接应的船。中午时分,李汉光在船的桅杆上挂起了一条猩红色的呢毯子,在海风的吹拂下像是一面旗帜。李汉光拿着望远镜在海面上扫描着,心里不免十分焦急,不知潜艇是否如约而来?是否能看到他挂的红毯子?因为关于这一次登陆所作的约定是在一个多月之前,这期间谁能知道是否有什么差错?傍晚时分,他在望远镜里突然看见了远处的海面上升起一根细细的杆子,还能看得见杆子上有反光。李汉光知道这是潜艇的潜望镜,于是用旗语向潜艇发出信号,约定天黑后行动。潜望镜又沉入了海中。

第四章局面初开 三

    天渐渐黑下,深夜12点,潜水艇浮上了水面,停到帆船与海岸之间。潜水艇以岸上高山丛林为背景,目的是为了在别的船航经这里时,看不到黑色的潜水艇浮在水面上的影子。突击2号的领队勃罗姆和余天送划着小艇登上了帆船,随后,李汉光带着黄君坐着同一条橡皮艇到了潜艇的塔台,又顺着扶梯进入了潜艇内部。李汉光和突击2号的陈崇智、谭显炎以及黄君一起往小艇上搬运一个个绿色的密封防水箱子,里面都是武器弹药和其他军事装备,当然还有现金、黄金和鸦片。他们总共运送了三次才把东西运完。这次由于有帆船在外海接应,潜艇的任务完成得很顺利。说好了下次的接头时间和地点之后,潜艇沉入海中,回航印度。

    黑暗中完成工作后,帆船就扬帆往昔加里丛林海岸出发。船上的两个船工陈昌蕃和陈崇月看得目瞪口呆,方知李汉光原来是反日的特工人员,先前对老板蔡群英说的都是假话。但这个时候在这些全副武装的人员面前,根本不敢吱声,只是祈求菩萨保佑不要遇见日本人的巡逻艇。船行半路时看到海岸转角处有灯光和机器声音,起先他们很是紧张,后来发现是渔船在捕鱼才松了一口气。此时船上有突击2号四位队员加上李汉光、抗日军代表黄君和两位船工,为了防止万一,他们在帆船的两侧各布置了一挺机关枪,还开了两箱手榴弹放在边上。万一遇上日军巡逻艇检查,就只能武装对抗了。

    到达预定的海滩后,大家一起将货物从船上卸下来。黄君已经做好准备,叫了好几个抗日联军的外围人员来搬运军火物资,所以一切进行得很顺利。李汉光要跟着帆船回邦咯岛,在帆船将要离去前,有农夫牵牛沿海滩经过,问船上的陈昌蕃为何开船到这里?陈昌蕃回说是所携带小船没有扎好缆绳,漂到这里,才会驶进来找小船。农夫听了就不再发问,自顾自地牵着牛,向前走过去了。

    李汉光随着帆船回到了邦咯岛。在他还未见到蔡群英之前,船工陈昌蕃陈崇月已气冲冲去找蔡群英,责问他既然要做这样危险的事情,为何事先不先和他们说明,以致让他们在海上受惊不小。蔡群英问其详细,才得知他们在海上和联军潜水艇接洽的事情。蔡群英大惊失色,正好李汉光过来见他,便责怪他为何要这样做?李汉光于是告诉蔡群英自己是重庆方面派到马来亚的,目的是要和英国人一起打败日本人收复马来亚,大家同为中国人,应该为抗日救国出力。将来盟军光复了,一定不会辜负帮助他们的人。蔡群英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便不再多言,他知道自己已经和他上了一条船,就难以下来了。不过李汉光原先所说的黄金鸦片生意却是真的,他从潜艇刚送来的黄金和鸦片中取出一部分,作为雇佣蔡群英的帆船的租金。蔡群英见到了这些上好的印度烟土和发光金币,觉得李汉光还是讲信用的人。他和李汉光一起把两个船工叫来多给了几倍的工钱,好言劝导晓以大义。这两个海南籍的船工本来也是痛恨日本人的,而且跟随蔡群英多年,老板对他们不薄,所以思想很快通了,并同意下次再干。

    突击2号的人员在黄君带领下很快和戴维斯梁元明会合。戴维斯从新到的军火中调拨了2挺机枪、5支汤姆冲锋枪、10支步枪、10支手枪还有大量的子弹手榴弹给马共游击队。黄君显然很满意,而且他亲自登上了潜艇,看到一切都是真的。他答应尽快去向游击队领导人陈平汇报,安排他到这边来和戴维斯见面。戴维斯急于见到陈平,问什么时候陈平才能到达这里?黄君说至少要一个月。现在游击队传达信息全是靠交通员人工传递,虽然怡保和这里距离才一百多公里,但是路上日本人的岗哨检查点很密集,游击队的人得绕很多的路。而且陈平总是在各个游击队营地之间穿梭,很难联系得上。戴维斯虽然有点失望,但也只得等下去。

    突击2号的队员来了,所有的人都住进了营地,因此又搭了一座亚答屋。

    有一天,有两位采野藤的马来人闯到营地附近,看见了溪边有人工筑围的储水小池。两位采藤工人走到小池边,突然放低了声音窃窃私语,似乎发现了什么不正常的事,然后就悄悄地离去了。这一幕,都被躲在树顶上放哨的梁元明看见了。戴维斯分析这两位工人下山后一定会说出森林里有不明人士躲藏着的秘密,这事要是被日军暗探知道,就会去报告,此地就不安全了。因此戴维斯观察地图,将人马迁到更深的丛林中去搭建新营房。

    新的营地比较接近海边,可以听到轮船经过时鸣汽笛的声音。梁元明觉得新营地的环境是别有风味的。午夜时分,就常常听到有像电影里野狼吠月似的声音,但从来未看到野狼的本身。他仅有一次看到在不远处树丛中跑出一只像獐的动物,一瞬间就跑入另一边的树林中了。另外一种飞鸟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就在上空翱翔,叫着发音像LO…TI…RA的声音,华人听了,会听成“六点了”的上海话发音。梁元明当时还想过,把这些鸟捉几只来,放在笼子里,可以当活的闹钟卖给上海人。另外在营地附近一棵野生的大树上结满了桃子,果身乳白色,可桃尖上涂抹着殷红色,完全和上海人家庭里为老人家祝寿时在厅堂上摆设的寿桃一模一样,而且还散发着扑鼻的香气。但是,虽然那仙桃令人馋得流口水,却不敢去采摘,只怕外人看到此桃树被人采摘的痕迹时会怀疑有人在此停留居住。所以那段时间营地里的几个人无事不敢离开营区,更不敢去摘桃子了。

第四章局面初开 四

    这段时间吴在新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他租下的水稻田让雇来的农工插上秧之后,就变得无事可做,所以就经常会前往红土坎、邦咯岛一带去观察活动。龙朝英在红土坎城内一棵榕树下摆设香烟、水果摊,吴在新会在这里和他交换情况。某一天,吴在新行经红土坎海滨区一条街路时,偶然间看见了一个小洋房外面挂着一个“阅报社”的牌子,门边还贴着对公众开放的时间表。吴在新见这个时候正是这个“阅报社”开放的时间,就走进门来。吴在新本来以为这里面会是个图书馆一样的读书看报的地方,进来之后见厅内没有多少书报,只有几个商人模样的人在一张桌子前喝茶聊天。让他有点吃惊的是他看到屋内堂前挂着孙中山的画像。一位戴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起身迎接吴在新,他自我介绍名叫李淑叶,是《星洲日报》的编辑,也是“阅报社”的负责人之一。吴在新也把自己本是昭南(新加坡)的富户,为逃避抽选兵补而流亡到昔加里,眼下正在山下种稻子的故事讲述了一遍。李淑叶听了吴在新的叙述,觉得他的谈吐不凡,且有殷实的身价,正是“阅报社”的发展对象。于是李淑叶详细向他介绍了“阅报社”的情况。他说“阅报社”是日本当局正在试行推广的一个华人社团组织,其形式是模仿孙中山1905年在马来亚槟榔屿设立的“阅书报社”。日本人设立“阅报社”的目的是想通过它和华人社会建立起情况互通的关系,接受华侨的申诉,放宽对华侨的经商限制,争取华人的合作。这个计划是日本东京商学院一群学者提出的,最初在槟榔屿试点。他们在华人中经推选选出十三名华侨杰出青年,并委派十二个顾问组成了“阅报社”委员会。据李淑叶介绍,日本人还准备通过“阅报社”从泰国运载大米到马来亚,以“阅报社”的名义来抑制物价。吴在新对这个情况十分感兴趣。那以后,他时常会到这里喝茶谈天,和李淑叶很是气味相投。

    认识了李淑叶、进入了“阅报社”之后,吴在新的社交范围快速扩大了。他很快与红土坎的华人以及马来人、印度人的头面人物混熟了,而且和红土坎的警察局警备队的头目也都有了交情。吴在新是在广州富商家庭长大的,十分适应城市商界场面上的生活。他出手豪放大方,经常在最好的饭店摆下酒席请人吃饭,皮包里的钱让人看了惊叹,不仅有当地货币,还有美金英镑。他这段时间还认识了一些日本军官。那些日本军官其实收入也不高,每次吴在新请他们到高级的餐馆吃饭,没有一个不来的。有一天,负责推行“阅报社”计划的槟榔屿州日本军政府总务部长滨田来到红土坎视察督导,吴在新请他在最好的日本人餐馆吃过大餐之后,送了他一个一两重的纯金戒指。不久后,李淑叶告诉他日本人已经批准了他做泰国大米的进口和批发特许生意。于是,吴在新便出资在红土坎大街三十五号租下了一座房子,开始做粮米的贩卖。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