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章 愉快沟通,让孩子快乐成长 第一节 愉快沟通——母亲为金波开启了一颗通往文学艺术殿堂的心灵

    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县。1957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北京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有:《会飞的花朵》、《我的雪人》、《窗外飘进一朵云》、《金海螺小屋》、《金波诗词歌曲集》散文集《妈妈的爱》。

    金波作为一个大作家,他总是很感谢母亲小时候对自己的教育。金波的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却有着自己的一套教育孩子的方针。她从来不讲什么大道理,也不训斥孩子,而是往往用一句不经意的话,给孩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孩子在愉快的沟通中接受知识。

    父母与孩子愉快相处,顺畅沟通。

    金波的母亲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她都要保持人生快乐原则。只要她有空,她就喜欢用浓郁的河北乡音给金波唱童谣。金波每次都听得如痴如醉,跟着摇头晃脑,还和母亲对唱,或联唱,常常是娘儿俩乐作一团。随着母亲那优美的嗓音和那童谣优美旋律,金波进入了一个充满韵律的世界,这个韵律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

    金波的母亲除了教他童谣,母亲还教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边唱童谣边玩游戏。游戏常常是在母亲那温和的声音和幽默的语言,以及孩子们开怀大笑中进行,这不仅培养了金波幽默、乐观的气质,还让金波知道了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协调动作,让他越玩越高兴,越玩越上瘾。她认为“游戏是儿童最大的精神享受,玩具是儿童最忠实的伙伴”,所以当金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时,她总是以鼓励的眼神,微笑的目光看着他们,尽管那些游戏让他们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尽管那些泥塑的、木雕的、纸折的玩具都非常简陋。对此,金波的母亲并没有表示什么。在童谣、游戏的影响下,金波开始对韵律节奏敏感起来,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歌词创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金波母亲教育孩子从来不讲什么大道理,也不训斥孩子,往往用一句不经意的话,给孩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时候的金波穿衣服从不在意,刚穿上身,转眼工夫弄得又脏又皱,母亲见了既不打他也不骂他,只是说了一句:“看,这衣服像是从眼『药』瓶里掏出来的!”形容衣服皱皱巴巴,用了这么一句生动的话,让金波大笑了很久。从此,金波记住了这句话,同时也记住了穿衣服要注意整洁、要爱惜。

    还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是背诵课文,让家长听。开始金波没用心背,等母亲来检查时,他只能背下开头的一段,下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对此,母亲还是以宽容的态度来面对他,——只见母亲拿起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意思就让背。”说完,她特别得意地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看母亲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金波很受鼓舞,以后遇到难背的课文,他就用母亲的话激励自己。

    教子感悟——

    愉快沟通使孩子健康成长

    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梦想。然而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只是提供给他必要的生活用品是不够的。我们的父母还必须知道如何与孩子心理沟通。

    其实,许多父母也都想象金波母亲一样,能够和孩子愉快的沟通,因为能和孩子愉快沟通,是一种幸福。只要父母要改变用强迫、指责等消极方式对待子女,要肯花时间、有耐『性』,做个有修养的听众,“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扬。鼓励孩子,尝试着不去批评孩子,只要父母耐心去做,了解关怀接纳孩子,孩子就会很乐意和父母在一起,如此,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并非梦想,孩子也能顺利迈进向成功之路。

    要知道,孩子都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父母若能以正确、中庸的态度和孩子沟通,可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及责任心,否则任由他自我放纵,会发展成倔强自私的个『性』。

    

第八章 愉快沟通,让孩子快乐成长 第二节 愉快沟通——隋文帝依法惩子

    隋文帝(541…604),即杨坚,隋代建立者。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后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隋文帝虽然治国有方,但他在教育孩子方面却让人很失望。

    由于儿子作恶多端,隋文帝以法惩子。

    隋文帝有五个儿子,长子杨勇为人率意任『性』,无所矫饰,又好『色』奢华,无所节制,隋文帝以节俭著称,对他的庸碌无为且好奢华深为不满,加上二子杨广的推波助澜最终被废为庶民。

    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杨俊,立过几次战功,被封为秦孝王。他仗着是皇子,又有功劳,便目无法纪,胡作非为,不仅放高利贷盘剥老百姓,甚至派部下直接抢掠,他管辖下的百姓真是苦不堪言。

    隋文帝听到一些反映,便派人去调查处理。派去的人只拿杨俊手下一些人做替罪羊,根本不敢动杨俊的一根毫『毛』。这一来,杨俊更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他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并用掠夺的大量钱财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宫殿,用玉石铺设台阶,把珠宝镶嵌门窗,将高级香料涂抹墙壁。他就在这金碧辉煌、珠光宝气的宫殿里过起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荒『淫』生活。谁也不敢管他。

    杨俊贪恋女『色』,他的妃子崔氏非常妒恨,恼怒中把毒『药』放在瓜中让杨俊吃,杨俊吃后便中毒得了病,事情闹大了,引起朝廷上下轰动。

    隋文帝对这个儿子的所作所为十分震怒,立即下令召他回到京城,并撤消了他的一切官职,责罚他只许待在京城自己的府中,不准跨出府门半步。左武卫将军刘升替皇子求情说:“秦孝王只是营造室过分了一点,并没有其他的过错,我认为可以原谅他。”隋文帝说:“这是法律规定的,谁也不许触犯法律!皇子也不能例外。”刘升还想再为杨俊求情,但是看到隋文帝很生气的样子,便不敢多说话。大将军杨素出来打圆场说:“秦王所犯的过错,不应该受到这样严厉的处分。请陛下宽宏大量原谅他一次吧。”隋文帝说:“我是五个孩子的父亲,更是一国之主!如果像你们说的意思去做,是不是要为皇子们制定一个特别的法律?周公当年能不顾情面,杀掉发动叛『乱』的周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我虽然远远不如周公,但我也不能做出违背法律的事情呀!”隋文帝没有答应将军和大臣的请求,坚持依法惩处了胡作非为的儿子,为臣民做出了榜样。在朝野上下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统一不久的国家安定发挥了作用。但谁也没有想到他最后会被自己的儿子杨广杀死。

    教子感悟——

    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塑造良好人格

    上面的一个例子就是说隋文帝虽然固为一国之君,由于和孩子沟通不当,而致使儿子走上了犯法的道路。

    在这个越来越发达的社会里,在这个越来越富裕的社会里,有很多青少年把握不住自己人生的发展的方向,以至于走入了『迷』途,或因犯罪而坐牢,或因承受不住压力而『自杀』。然而当事者的父母却不明白孩子为何会如此,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那么有出息,念北大,上清华,而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所作所为多是受环境影响造成的,父母与孩子间缺少沟通。

    北大清华的几位高考状元去海南进行巡回演讲时,有人发现他们在讲自己的奋斗之路时,有一个内容惊人的一致,那就是:他们的父母从不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只要与他们有关的事,父母都会先征求他们的意见,与他们沟通后才做出决定。还有某网站对北京市1200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家长对孩子心理缺乏了解和沟通。

    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自不待言,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这样的一句话:“子女的好与坏,在乎沟通和关怀”。如果父母长期不与孩子沟通,孩子的『性』格便会非常内向、孤僻、冷酷、冷漠,甚至造成人格扭曲,从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总是独来独往。

    在现在的社会中,父母工作忙碌,而跟子女沟通的时间很少,有的父母当孩子做错事时,只会责骂或拳脚相加,逐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便产生了这样一个信息:什么都不对父母说。

    因此,家长们应该多与孩子们沟通,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八章 愉快沟通,让孩子快乐成长 第三节 愉快沟通——陶渊明写诗教子

    陶渊明(365~427),我国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又字渊明,也称靖节先生。今留有诗歌120多首,辞赋散文10多篇。他的诗歌基本上可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表现他对现实社会政治黑暗的不满和抨击,田园诗则歌颂劳动,赞美农村生活,同时也反映农民的疾苦,他的诗作中有代表『性』的有《杂诗》、《咏贫士》、《归园田居》、《移居》等。陶渊明的散文和诗赋也很有名。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晚年是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度过,对于教育孩子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幽默,在幽默中透着严肃,让孩子易于接受且消化。

    陶渊明写诗教子,诗中透着幽默与严肃,让孩子更易接受。

    陶渊明一生贫穷,年轻时曾经外出做过官,生活条件得到一点改善,他马上给孩子们雇了一个童子,给孩子们写信说:“这个人可以帮助你们,但他也是好人家的孩子,你们要好好对待他。”

    陶渊明从小好学,读书一有收获就欣然忘食。但五个孩子都资质平平,不喜欢读书,陶渊明也不强迫他们,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希望子女将来能够成为很有出息的人,他给长子取名为俨,字子思,就是希望儿子像孔子的后代子伋(字子思)那样继承家学。他常常写诗文教子。陶渊明曾写有一首《责子》诗:

    白发彼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重九龄,但觅梨与粟。

    天运苟如此,旦进杯中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