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海外出口市场。这些年来,中国关税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日本就会非常地关切。

……”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

中日两国的劳动力价格差不多。中国却有《劳动法》限制,对劳动环境、劳动保护等方面有很多规定,变相增加了生产成本。而日本则有关税、运输等费用支出。两国的商品最终到达中国市场的价格差不多,只是质量上各有千秋,产品各有所长。所以,日本对中国的轻工产品出口也还是可以的。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关税的多少,或者说,产品价格的高低,就是决定因素了,对日本的出口影响是很大的。

加之,日本虽在贸易上搞了一些儿小动作。但日本在中日贸易中,已经存在不小的贸易逆差了——这自不算是日本愿意的,但相对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而言,却已经是日本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换句话说,中国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已经有意无意中对日本留情了。

“此次关税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如何应对日本,还是需要详加考量。

……”

我点点头,关税提高,美国问题不是很大,日本就会急红了眼的。日本连续多年贸易逆差,一直是很依赖中国市场的。但我也不能够为了日本而不提高关税,或者单独不提高日本的关税——那就太明显了,中日同盟只是秘密同盟,见光死的。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考虑一下,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日本前来找你,就先拖延一下。要注意安抚好日本方面,多强调我们的困难。

……

这时候,我们只能先顾自己了。总之,关税是一定得提高。这不是很着急的事,关税的提高,要放到下周,甚至于明年初。

你考虑考虑,有什么好办法……”

当天的内阁会议决定:提高关税,至少提高一倍,以限制进口,扩大我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减免出口货物的税金,全部都免除;对中国出口的强项,如纺织品、汽车、电气等,提供比例不等的出口补贴,以支持出口;对所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并提供补贴以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就像我在会议中说的,决议很多,却不都是着急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

最关键的是终止货币与白银间的自由兑换,严格管制外汇,禁止金银出口。但这个也不是可以立刻执行的。说白了,这就等于宣布“放弃银本位”,货币贬值个百分之三五十,是很正常的。先等等吧!

25日,星期一,工商部宣布“减免出口货物的税金,全部都免除;对中国出口的强项,如纺织品、汽车、电气等,提供比例不等的出口补贴,以支持出口;对所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并提供补贴以增加就业机会”。

28日,中国政府宣布降低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降低幅度为10%。这是中国政府十年来首次宣布工资待遇下调。

工商部宣布的几项政策,都是很普通的增加出口的措施。随后,中国政府宣布裁减政府工作人员工资,也被当作是头两年裁员的继续了。

况且,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美国股市,那顾的上中国的小小政策。故而,这些政策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注意。

美国股市很快尘埃落地,崩盘已经摆在世人面前。

中美两国间经济联系密切,美国股市的变化,中国股市也很敏感。

25日,美国股市崩盘的消息传到后,上海交易所也是一片卖单,首当其冲就是外贸企业。一直被追捧的外贸企业股票一落千丈,带动整个大盘走势。很快,股票价格在连续几天的小幅下降后,终于因此消息,一路猛跌。上交指数从最高点59点跌至54点,日跌幅达8。3%。

但是,中国股市在上半年就已经开始下滑,并没有多少泡沫。于是,第二天,中国股市还出现了小幅反弹。当然,这只是昙花一现。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股市是不可能出现牛市的。

从27日开始,中国股市继续下行,股价阴跌不止。

到12月7日为止,上交指数又下跌了6%。

12月8日,中国国会通过了旨在提高关税的《贸易法案》,把中国进口关税整整翻了一番。

股市受此利好消息影响,止跌反弹,上交指数猛涨2。5点,达到53。26点。

9~12日,股市继续上涨,上交指数涨至54。5点。此后,股市一路跌至48点,并在此小幅振荡。中国股市进入调整期,持续几年的熊市开始了。

这就不错了。对比美国道·琼斯指数从最高点386点跌至年底的198点,并在两年内跌至41点,中国股市一个月才下跌18%,一年内才下跌33%,美国股民羡慕死了。

《贸易法案》一公布,反响就很大了。

中国在国际贸易上的地位,已经被大大加强,是排在英、法、美等国之后,全球第五大市场。尽管美国和日本凭借着最惠国待遇,确立了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但是,英、法、德等国都是老牌工业国家,工业基础不是日本能比较的。所以,到1929年,美国无可争辩的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第二的位置并不是很稳,与英、德两国的差距不大。

也就是说,各国在中国市场都有不小的利益。但中国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保护自己,是理所当然的。我才不管他们怎么说。最多各自提高关税而已,早晚的事。

但是,日本就受不了了。

当天下午,日本大使芳泽谦吉就来到外交部,求见唐绍仪。

芳泽谦吉,新泻县人,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英国文学科,是日本第一个以文科生的身份考上外交官的。年初,他接替了日置益,成为中国大使。年来中日关系很平稳,故这是芳泽谦吉成为大使后,处理的第一件重要事务。

经过这么多年,日置益终于为日本国内民众原谅,或者说遗忘,可以公开回国了。我设宴为其送行,看了这些年猪头人,忽然换人,还是让我有些不习惯。在我一手培养教育下,日置益已经成为我理想中的亲中派人士——这是不可能的。也许我不是一个好的教育家,也许我不够用心……

总之,日置益的亲中立场很明确,却只是出于日本利益的考虑。他坚定地以为,日本的出路,惟有与中国合作,日中同盟是日本最好的出路——这基本已经成为共识。再疯狂的日本人,也不认为如今日本有能力征服中国。哈萨克战争后,日本最狂热的右翼份子谈到中国,也就是说说“错失良机”什么的。所以,合作是唯一的选择。

我又一次请日置益喝“大红袍”,茶香与桂花香交融,沁人心脾,唇齿留芳,他很是陶醉。我学会喝茶后,已经多年不送人“大红袍”了。日置益喝到的时候,更稀少了。要他自己去买,那是想都不要想。日置益买不起,也买不到的。

此次离开中国,日置益都满怀希望,盼望我能够因此再送他筒“大红袍”。但是,一直到了告别的时候,我也只是送了些儿其它东西,日置益不由得面露失望之色。

我大笑三声,亲手把“大红袍”拿出来……

就这样,我送走了猪头人,心里却有点儿……我过于念旧了吧!

正文 第95章

此时此刻,日本与十年前已经大不相同。

先说外交。

中日同盟建立,是中日间的秘密条约。虽然许多日本右翼份子不喜欢该条约,但随着时间的持续,这些人也清楚,这是日本所能够取得的最好结果。中日同盟结束了俄罗斯的威胁,并为日本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反之,中日战争的话,日本的“胜负难测”不说——中国国防军在哈萨克横扫苏军后,日本就没有人说必胜了,只说“胜负难测”——持续的战争一定会极大的削弱日本。即使胜利了,也无力在关东大地震后保持战果。

对日本最为重要的公开条约有两个,《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四强条约》。

之前,我曾经提到过《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华盛顿条约》。

对日本来讲,这条约是个合算的买卖。日本“舍其名而获其实”。

虽然,“对美七成论” 一直是日本海军政策的基础,即“在与英美交战时,日本海军至少要保有对方70%的兵力,才有50%的胜算”。因为进攻舰队必须对防守舰队保持50%以上,也就是3:2的兵力优势,因此防守舰队的实力要超过对手的2/3,达到70%,才能有战成平手的起码基础。

但是,在20年的经济危机后,日本已经无法维持占国家预算总额40%以上的巨额军费了。“美国如无此次之建议,日本海军绝难获得60%之比率”。

而且,该条约还迫使美国终止了在关岛、菲律宾、阿留申等接近日本的前沿哨位的基地建设,日本本土及周边水域的安全得到了高度保证,日本获得了西太平洋地区不可动摇的海上霸权。

与《华盛顿条约》全然不同,日本在《四强条约》上却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吃了点儿亏。

英日同盟缔结于1902年,两国同病相怜,嫉妒俄国势力之南下而共同对之加以抵制,遂一拍即合。第一次英日同盟的期限未满十年,两国就在1905年,又缔结了第二次英日同盟。这一次,两国针对的对象增加了德国,并把条约适用范围扩大到印度。

英日同盟成立后,一直是日本在亚洲扩张的支柱。英国也限制了俄国的扩张,并确保了其亚洲殖民地的安全。

然而,第三次英日同盟时,世界局势大为改观。俄国国力凋零,德国几至不国,中国异军突起。英日同盟本来在限制中国方面大有可为。然,美日冲突的加剧,却破坏了这一可能。英美关系密切、利害错综复杂,远出英日关系之上。

此外,日本对华政策悄悄改变,从而取得了最惠国待遇,并加紧对香港、印尼、马来亚、新加坡、缅甸甚至印度等地进行渗透扩张——对东南亚的渗透也就算了,对印度的渗透却是英国人所不能容忍的,英日矛盾因此趋于激化。

不过,英日矛盾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美国。英日同盟在失去目标后,美国觉得这是个针对自己的同盟,便决心要拆散英日同盟。

英国面对美日矛盾,潜在的中美同盟,以及随之而来的两个同盟的对抗,感到忧心忡忡。

如果美日之间发生战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只能选择支持美国。而英国迫于同盟条约,支持日本的话。有可能会出现宗主国英国与日本结盟、同与美国结成同盟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自治领开战的荒诞景象。

总而言之,英国最终放弃了英日同盟。英、美、法、日四国签署了《四强条约》,英日同盟结束。

用日本某政治家的话说,“英日同盟得到了一个体面的葬礼”。

英日同盟的结束,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国策。

在中日“满洲”冲突的时候,日本判断,没有速胜的可能。一旦引起战争,美国不会沉默。考虑到随之而来,日本就要对抗中美组合——数量庞大、训练有素的中国国防军,及财力无穷的美国,这样的组合决不是日本愿意见到的。

这时候,中国提出了一个中日秘密同盟,满足了日本相当部分的要求。注意,这里的关键在于“秘密同盟”。这就使日本在与中国结盟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英日同盟。说白了,日本打算骑墙,在尽可能获取眼前利益的基础上,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然后,再选择倒向英国,还是支持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