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7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钕铮嫒艘丫皇裁春帽嫩Q的了,我们北伐中原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剩下的,不过就是软枺樱荒缶屠茫≌劭ね醮耸比梦颐窃卮一挂谒橇骄肟庵蟛拍芙夥置骶褪桥挛颐腔次骶拦Γ 绷豕夤牧成瞎衣挪环蕖

此时,李显忠的部将王德忽道:“折汾阳功盖当代,名震天下,当不至于如此吧?”

这话在节堂上就显得有些突兀了,顿时,多少道诧异的目光投向了王德,刘光远大皱其眉:“王德,你怎知折汾阳不至如此?上番北伐,他折家的部队损兵折将,大败而回,难道此次不想讨回颜面么?怕我们淮西军抢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王德是个火爆脾气,肚子里藏不住话,正要反驳时,李显忠以眼色制止了他。王德此人,绰号“王夜叉”,打仗极为勇猛,淮西军中称得头号悍将。这厮谁也看不上眼,独服两个人。一个是徐卫,他曾经是南方军官团的一员,到陕西西军中见识过,佩服徐卫的手段;另一个,就是他顶头上司,李显忠,不为别的,只为其忠义壮烈,当世无双!

所以,见长官打眼色,他硬生生把不好听的话吞了回去。李显忠这才接道:“且不管旁的,折郡王是诸军统帅,已有明令在此,我们淮西军总不好违节吧。”

话音落地,马上有人接口道:“这从何说起?太尉与折郡王皆为统帅,如何作不得主?”

李显忠盯那战将一眼,道:“太尉,自我军重整旗鼓,这一路过来,的确是打得顺风顺水,但恕我直言,金军的抵抗并不激烈,我军虽然夺取多座城池,但战场上的斩获并不多。这说明,金军在保存实力,折郡王之所以让淮西军最后进入战场,恐怕也是考虑到我们的兵力最弱,怕孤师深入,遭了暗算。”

第七百六十三章 决战前夕

在场的淮西军将领,哪个不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听了李显忠这话,心知有几分道理,但却没有人表态支持。因为在淮西军中,李显忠是个外来户。当初淮西军草创,名义上是归两浙宣抚司赵点节制,实际上是独立运作。也就是说,刘光国刘光远两兄弟,是淮西军的创军元老。他两兄弟在军中威信既高,自然也就是“大家长”了,李显忠属于归国人士,派到淮西安抚司来统兵的,人虽不轻,但言却甚微。

但话又说回来,李显忠到底是李显忠,名气大,本事也不小,纵使刘家兄弟能在淮西军一手遮天,也没办法无视此人。所以,刘光国听完他的话后,皮笑肉不笑道:“公弼到是折郡王的知音呐?”

李显忠知道他什么意思,但仍旧正色道:“太尉,如今三路大军连奏凯歌,只差这最后一步。此等时机,以求稳为上,要是睡醒了再尿一泡在床上,那就不划算了。”

节堂上一时沉默,刘光国看起来并不是真想怎么样,不过是因为自己“国丈”的身份,对于折郡王的命令有些不爽利,所以发发牢骚而已。刘显忠一劝,他不说话了。刘光远倒挺知晓长兄的心思,见状道:“成吧,既是人家折郡王的命令,咱们淮西军俯首听命才是,让咱几时去就几时去,我就不信,他们把肉吃了,汤也不给我们喝一口?”

军事会议结束后,诸将步出帅府,李显忠和王德两个骑马并行,走得远了,王德忍不住说道:“李安抚,这淮西军就不是咱立足之地!”

“嗯?”李显忠侧过了头。

“刘家兄弟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好不嚣张!前一次,若不是刘光远轻敌冒进,何至于败?上头居然不追究!若换成你我,只怕已经连降几级了!”王德怒道。

李显忠听罢,倒不见生气,只叹道:“刘家系出西军,也算得一大将门,除刘太尉和刘都统外,刘光世也是西军大帅之一。朝廷借重,无可厚非。”

“哼,将门?都说将门出虎子,我看倒不然……”王德冷笑道。

“徐家呢?”李显忠问道。

王德一时语塞,片刻之后才道:“徐家两代名将,自不必说。”

“折家呢?”李显忠又问。

王德咳了咳:“折家也是实至名归。”

“这就是了,所谓将门出将,相门出相,史有明载。眼下大战在即,东京恢复在望,无须为此等小事介怀,同心戮力吧。”李显忠沉吟道。

“是。”王德点了点头。又走一阵,他突然道“对了,安抚相公,此番南方诸军北伐,西军不是也奉命协助么?怎地没有消息?”

李显忠听到这话笑了起来:“以我对徐枢密的了解,此等大事他必不旁观。指不定,已经在河东打开了。否则,我们开战既久,如何不见北夷大举来援?”

王德嗯了一声:“此番必逐金贼过黄河,光复故都!我等正逢其时!”

李显忠的神情突然变得阴沉起来:“驱逐过河就完了?河北河东不是我故地?燕云十六州不是先人遗留基业?北虏窃据久矣,到时候连本带利还回来!”

王德诧异地看着这位长官,南方宋军一直以来的口号是什么?那就是北伐中原,光复东京,口号喊得久了,大家都把这当成终极目标来追求。像李显忠“志向”这么高远的,倒不多见。其实他哪里晓得,李显忠父子当初为了脱离金军,回归大宋,历经苦难,最终,除李显忠外,他的家人全部遇害。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他岂能善罢甘休,只要条件允许,莫说两河燕云,便是一直打到东北去,他也义不容辞,勇往直前。

十月,就在神武前军,神武中军淮西军部,神武后军这三支南方方面军集结,准备与窃据中原多年的金贼决一死战时,黄河以北,已经炸开了锅。

在徐卫的策划下,以徐洪为首的三路西军,以金国“西三州”为目标,发动猛攻。秦凤、鄜延、永兴这三支军队,与徐卫的嫡系无异,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自不待言,徐五作为徐九的堂兄,更是能领会堂弟的战略意图,所以一开始就打得极猛。至十月下旬,三司西军已经打下宁边,东胜两州,歼灭金军近万,目下已经进入丰州,西三州很快就会被扫荡无余。西三州一旦被西军占据,那么燕云十六州的一个重镇,大同府,就将受到直接威胁。上一次,辽军东征,也是这么打的,但兀术在大同府集结了重兵,击败了契丹人,再加上党项人在背后搞鬼,以至于辽军的东征复国计划,首次施行,便遭受挫折。但徐五这次不同,他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攻下多少城池,只在乎能牵制多少金军。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太明朗,因为徐五率领的这一支军队,暂时还没有遇上金军大规模的兵团。

而徐卫亲自坐镇的阳凉关战场,则更“不济”,西军领袖亲自出马,而且带着环庆、泾原、熙河、两兴四司部队,阵容可谓强大,兵力可谓雄厚,更不用说还有河东军助阵。但如此庞大的军团,在阳凉关却迟迟没有动手。

但就算徐卫不动手,光凭他在这一带摆了多少部队,金人也不敢大意。金军河东统帅仆散忠义在第一时间就派兵增援了阳凉关,勤修战备,以御西军来犯。同时,他预感到光凭一座阳凉关恐怕难以抵挡住西军的攻击,所以还在太原一线设置一道防线,打算尽可能阻延西军进兵的步伐,消耗其军力。

但聚集在阳凉关之前的西军迟迟不动手,这让仆散忠义起了疑心。在给平章政事完颜亮的报告中,他就提出,观(阳凉)关前南军之动象,似乎意在不我,让金廷小心在意。

他的意见不是没有引起金帝完颜亶和平章政事完颜亮的重视,而是这两位会错了意,他们认为河东的西军确实有可能是在故布疑阵,虚张声势,其目的,恐怕就是让打西三州的这一支西军拼命往前突。

第七百六十四章 徐家庄

十月,天气有些凉了,在麦场里玩耍的孩童们都已经穿上了厚衣裳,围着那一个个堆得如小山般高的麦草垛子追逐嬉戏。乡间顽童作游戏,这本不稀奇,但这群娃娃却有些特别。他们手里都操着棍棒,若仔细看,他们虽是闹着玩,但有时候一棍子出去,还颇有些章法。也难怪,这里本来就是尚武之乡,庄子里上到头发胡须一大把的老者,下到刚脱下开裆裤的娃子,多少都会两手。

那里面有个领头的,约莫有十岁左右,穿件灰袄,腰里不知从哪处弄来一条革带,扎得结实,手里提条哨棒,突然止住玩伴们道:“我们每日这般胡耍,也没规矩,今日且换个耍法。”

玩伴们一听,都问什么耍法?却听他道:“你们几个扮作贼寇,我扮官军。”

“凭什么你扮官军,我们扮贼寇?”有娃娃质疑道。

这时,一个八九岁的男童插话道:“他是九叔公本家。”此话一出,满场无声,大家都默认了这个安排。于是,一大群孩童便玩起了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官兵抓强盗。

在这片麦场的北面,那条小河仍旧缓缓流向夏津县,只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年庄子里的年青后生都出走了,所以这条河也没有了生气。其实,何止是这条小河?便是昔日繁荣的徐家庄,如今也不成样子。徐九当初穿越过来,徐家庄有几百户人家,因为这里是本朝名将马仁禹的家乡,所以远近闻名。后来,因为出了徐茂、徐彰、徐绍,乃至第二代的徐胜、徐洪、徐卫等人,更不得了了。

可惜,这尚武之乡,随河北大地沦入女真人之手后,就给糟蹋得不成样子。高世由作大韩皇帝,大名府是其都城,他的弟弟高孝恭进入夏津以后,不止是扒了徐家的祖坟,跟徐家关系密切的都受到牵连。

后来伪韩倒台,女真人亲自管理河北,更是一塌糊涂。女真人知道夏津是徐卫的家乡,所以特别“关照”。委派到夏津作知县的,无一不是酷吏,女真人怕什么?能出得了徐卫这等人的地方,那肯定是龙潭虎穴,必须得防着。

事实证明,也确实是这样。在伪韩和大金统治期间,徐家庄没少出“乱民”。自徐卫以后,从这里走出了多名抗金义军的领袖,至今还有一支“流窜”在山东。徐家庄的汉子们,用他们的血性,表达了不屈的精神。但代价也是相当沉重的,徐家庄从最初的几百户人家,锐减到现在只剩下不到八十户。而且,现在的徐家庄是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徐家的老宅,早就不复存在了。

尽管被逼着剃服易发,但徐家庄的人仍旧没有屈服。最好的例子,就是那群玩耍的孩童。他们都是听着徐九的故事长大的,你随便到徐家庄找个娃娃,他都会对徐九的壮举如数家珍。抵抗贼寇,救援夏津,组建乡兵,靖绥地方,再到后来的起兵勤王,激战紫金山……

徐家庄的百姓相信,早晚有一天,后生们会打回来的。这十几二十年,他们断断续续地听到有关徐家兄弟的消息,知道徐卫现在是西军大帅,女真人畏之如虎。他们就盼着有一天,徐家军能光复桑梓,赶走女真人。

但一年一年地等下去,一些老人已经等不及先走了,后头出生的晚辈对于徐家兄弟的印象基本上就是个传说了,而那些还活着的同辈人,也渐渐失望……

这一天晌午,庄民们吃过午饭以后,因为是农闲时节,也没其他什么事。于是三三两两地汇聚在村西头,摆闲条。大人们扎堆,孩子们就在外头疯跑,少年不知愁滋味。

百姓们谈论的话题,当然不是徐家兄弟,那太遥远了。他们关心的是眼下,女真人为了在中原打仗,巧立名目,在河北大肆摊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