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一次性到位,获得了东京到西平府的整个铁路的修建权利,整个铁路的勘探和计划工作,就更要提升到一定的程度。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在西北是一层层的高山,东部则是一连串的平原,在这个地势之下,河南正好处于整个中国的中心位置,从河南向东,是一片平原,地势较为缓和,山地很少,可是从河南向西,就是一片的山区了。
河南府是四京之一,在之前,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洛阳。
在目前,中国经历的历史之中,如果说那一个城市大名鼎鼎,那么,一个长安,一个洛阳。
他们不但是西汉和东汉分别的首都,也同样是唐朝的首都和陪都,拥有着非常可怕的战略地位。
北宋成立之后,也曾经想过,定都洛阳,可是多年的战乱破坏,让洛阳较为残破,没有一个成为都城的基础,同样,宋朝继承了后周的版图,也很自然的,把都城定在了汴梁。
哪怕是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很多东西跟古代已经不一样了,可是在地理位置上面,变化的还甚少,河南府之所以成为文明世界的都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北临黄河,东临洛水,周围还有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等八个关口。
一个城市是否可以成为都城,地理位置是关键,在之前的时期,长安长期成为都城,一方面,关中平原的沃土,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函谷关这样的关卡。
洛阳也是差不多,曾经东汉时期,守住虎牢关,就可以抵挡住兵锋,只要守住,就可以把一切的危险拒之门外。
相反,汴梁就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一旦突破了黄河天险,就没有任何可以守卫地方了,虽然突破很难,可是在一些特定的时刻,突破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建立都城,需要考虑的,是安全的问题,越是容易防守越好,可是在修建道路特别是铁路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就是交通的便利性。
八关和外围的防御体系,构成了洛阳强大作为都城的根本,但是也成为了目前的困局,实际上,运河在北宋的时候,只是通行到了开封,从开封到洛阳一段运河,是断断续续的,这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困扰,现在,一条铁路的贯通,让这个问题得到的解决。
洛阳有众多的关卡,可是黄河平原,主要还是以平地为主,这些山也不是那么的高,不如秦岭那么的险峻,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实际上,在的前期勘察的工作之中,这一条铁路的一个关键的点,还是在关中,这是一个很难以解决的问题。
关中之所以可怕,一方面是河道上面,三门峡的关口可怕的,让河运到这里终结,黄河从中游的高原,到下游的平原,在这个区域落差极大,而黄河携带泥沙,在中游并没有大量的堆积,原因就在于,中游过了黄土高原之后,落差巨大,黄河水的流速非常的快,让泥沙不具备堆积的条件。
可是经过了三门峡之后,伴随着地势平缓,黄河水携带了动能,开始向海洋流去,却因为平缓的关系,大规模的蓄积。
从长江逆流向上,虽然说三峡拥有众多的风险,却也不是完全不能逆流向上的,可是在黄河,这不存在。
没办法逆流,就没办法利用黄河方便的水运,只能够走陆路了,可是关中天然的环境,也让陆路无法走通。
关中的险峻,就是函谷关之险峻
有一个成语可以形容函谷关之险峻丸泥可塞,秦岭函谷关,成为了制约的关键,到了20世纪的时候,进入到西安的铁路都没有多少,甚至到了接近21世纪,越秦岭,依然是一个汽车都难以逾越的问题,每年在这个上面发生的事故,不知道凡几,也就是到了21世纪左右,大量秦岭隧道的开凿,这才让交通问题解决。
没错,没有越不过的险峰,如果有必要,发展对外的交通,就算是喜马拉雅山,也不是不可以开挖隧道的,只不过在11世纪的北宋,要开凿一个隧道,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隧道,铁路的施工难度,就大了许多,甚至的一些后世证明有用的方法,也步伐利用下来,曾经京张铁路的之字形,也只能够解决坡度在一定程度的丘陵,对于马来说,力量还是差了一点,坡度到了一定程度,就没办法继续。
正因为铁路的长度足够长,其中很多地方,还是处于高原,中国的东部,是大片的平原,到了河南,湖南湖北这一线开始逐步的抬高,南方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这样的地方,在北方,就是黄土高原,蒙古高原这样的地方。
从海拔一两百米,提升到了上千米,甚至更高,这中间,是一连串的山脉和高原,对于铁路的施工要求,提升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
赵信也不是毫无准备的,以他对于地图的了解,只要重现原来21世纪的铁路,基本上,可以节约很多的东西,在这个程度上面,还需要实际情况实绩分析。
在平原,可以用绕的方法,铁路的较高效率,哪怕绕行个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也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关中平原,那就只有一条路,哪怕是绕几千里,也比一定能够绕出去,除非绕到更北的地方,那里就不是北宋的领土了。
下面测量人员,他们只用大规模的实地测量,然后把情况汇总起来,交给上面来处理。
丁海军的铁路施工部队,可以说非常不错,经验也算丰富,可是充其量,不过是修建了几百里长的铁路,他们遇到的事情有多少,这些事情,完全无法跟这么一条2000里长的铁路相比。
更多的问题逐步的向上,也就到了赵信这里,虽然赵信不懂得如何修建铁路,可是他的见识广,发散性思维更强,有些问题,在他的手中可以迎刃而解,比如说,确定方位,选择某些方案,可是唯独一个最大的限制,函谷关和秦岭,这一点的,几乎无法越过去。
这也成为了目前困扰着这个铁路的最核心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东平铁路的开工,就将会遥遥无期了,这不但会影响到整个北宋的财政收入的提升,也会影响到未来定海军的用煤,没有一条稳定的运煤通道,未来就算蒸气机完成,定海军的提升也会受到影响的。
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关()
自然界的问题,虽然逐步被人类克服和解决,人类征服世界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于自然界开始的改造的过程,可是在各方面科技都没有达到的前提下,要想征服自然,非常的困难。
在21世纪,伴随着整个中国各地都已经修建了各种铁路的前提下,西藏铁路一直都是一个难点。
修建一条铁路线并不困难,可是关键在于,冻土地带的稳定性问题,如何让这个铁路能够长期的存在下来,并且,如何保证机车在越过高原的前提下,保证足够的做工。
高原,之所以是高原,很多方面的自然条件,跟平原不一样,比如说,水的三态,在摄氏温度之中,冰水是零度,沸腾的水是一百度,这是一个基本的数据,也是放在地球上面,都得到认可的。
可是在高山,或者是高原上面,就不一样了,伴随着高山和高原上面的自然条件,水的沸腾温度,大幅度的减少了,举个例子吧,青藏高原上面,水的沸腾温度在70度左右,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水的沸腾温度会更低,按照记载,珠峰顶端,水的沸腾温度达到30度。
现在,赵信还没有奢望,一下子去修建西藏铁路,在21世纪,都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放在这个时代,更是如此,现在,一个简单的秦岭,就足以阻断他的脚步。
火车无法上山,这是公认的,就算是后世的西藏铁路,也不是在崇山峻岭之中上上下下,保持一定的坡度可以,可是一直都在坡度之下,盘旋上升,那是汽车才有,火车根本不可能。
要怎么解决秦岭这个问题呢?绕路,是已经被否决的东西,从这里绕路的话,要绕过整个秦岭山脉,这不是一两百里,这是超过了千里,并且,北方的土地,并没有控制在北宋的手中。
在朝堂之上,已经认可了铁路的重要作用,这么一条可以跟京杭大运河相比的交通大动脉,几乎肯定,必须要控制在北宋的手中,铁路独特的作用,也不可能让铁路出现在边境,哪怕因此耽误了效率。
赵信再一次审视已经测量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面,不得不承认,定海军的各种测量队,在素质上面,是值得认可,他们在短短的时间之中,已经把整个西部的大部分的地方都给测量了一次,这中间,所有能够用经验,甚至是特别的方法解决的地方都给标注了出来,其中西行的铁路,已经解决了绝大部分的问题,唯独一个函谷关,无法解决。
再一次把心思放在函谷关之上,跟往常纸面上面的函谷关不同,这一次,经过了众多的人员的测量,已经把函谷关,通过数据显示出来了。
如果说,目前还是汉唐时分,长安依然是首都的话,这么一份报告,足以让很多人,可以选择攻破长安了。
长安之险,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历史上,很多的时代,都有通过别的地方,突破长安的记录,可是在修建铁路上面,恐怕还是必须要经过函谷关。
赵信随着年岁的增长,特别是卡牌系统对于基本素质的提升,这种出身于几百年,甚至是数千年之后的科技发达时代,哪怕是玩具,也是直指根本,不说大一统的理论,就说通过能量和一些未知的能量,对于人体进行的修改,非常的神秘,赵信不但力量大大的增加,在思维和其他方面,也有巨大的提升。
一个个的数据,在脑海之中,填入到了的图纸之中,一个巨大的三视图,不是在赵信的面前,被绘制出来,而是通过赵信凭空的想象,在脑海之中构造。
整个秦岭和函谷关的图片,凭空的出现在脑海之中,然后对他们进行审视和考虑。
在没有航拍的情况下,赵信用强大的脑力和计算能力,凭空制作出了一个俯视图。
进过了历史的变迁,函谷关已经不是原来,位于秦朝,甚至汉朝时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伴随着关中的没落,函谷关的重要性也大大的减弱了。
甚至在秦岭,还有周围的山地,还有众多的小道,可以越过山脉,进入到了关中的。
如果在汉唐时期,这样的小道,会让任何人如获重宝,一些对于王朝有不良企图的家伙,一定会把这些应用上的。
可是在这个时代,整个别送的核心是汴梁,京兆府,在某种意义上面,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城市,可是他的地位却不高,没有人会利用这些小道,攻击京兆府。
俯视,审视其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地点,赵信不得不承认,京兆府真的是一个很险峻的地方,在这里建立关口,或许在最初的时候,建设的时候,有些困难,因为很多的砖头,巨石,都需要从山上,或者是从很远的地方,运输而来,可是一旦建成,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雄关,哪怕是千军万马,也别想攻破。
从某种意义上面,函谷关,已经有棱堡的意思,只不过因为历史上面的那种局限,让他没有按照棱堡的方法建设,在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