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汉-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始皇帝一生出巡次数甚多,几乎每隔两年就出巡一次,而且一去就是几个月大半年的,最后还死在出巡地路上;秦二世皇帝也是一登基就出巡。而刘邦就更不用说了,他即位后天下未靖,帝都也未定下,因此出巡出征的次数竟然是最多的。

而刘盈即位后,至今尚未出巡过。虽然大皇帝在天下名声极响,但“巡狩”乃是展现皇家武力的重典,一如后世的领导人们“国庆大阅兵”一般,有彰显武功之意,吕雉还是很赞成的,她甚至提议,让儿子把拱卫帝都地中尉部队

半,去全国好好的转上一圈,让天下人都看看咱大汉

不过刘常满可不能象阿妈那样胡思乱想。带着二万多人的部队,出去转上一圈?那简直是开玩笑。但转念一想,阿妈说的倒也有些道理,毕竟这“巡狩”一事,乃是皇家重典,按照自己原来想的那样,过于简单了也不好。



于是刘常满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特意把韩信召回,命令他在中尉中精选五千精兵——全都要步骑皆能的精兵,拱卫自己出行。

皇帝出巡,自古以来都是要在史笔上大书地大事。在春秋时代,周王被晋文公召到河阳见面,天子沦为诸候颐指气使的对象这样的窝囊事,《春秋》里也还得记上一笔,当然,善于为尊者讳的孔老夫子,改写为“天王狩于河阳”。

要说起选兵布阵地本事,天下确实没有人能强过韩信。不过对于刘盈让韩信带兵拱卫自己出关,吕雉是绝对的不同意。

在她眼里,这个韩信,始终是个不可靠的人物,虽然当年刘邦把他吃得死死的,但儿子毕竟还小(嗯,在母亲眼里,儿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倘若路上韩信突然发难,以他的军事能力,就算只有五千人马,照样也可以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

虽说当初刘常满重新立韩信为王时,吕雉没说什么,但那个时候,是她存了私心,想让刘常满立韩信为王,率先破了刘邦“非刘不得为王”的白马盟誓,好为自己的两个兄弟立王趟路。

而且韩信虽然被封在河套,但有秦莹这个出身水一带的女将军镇守长城一线,韩信微有风吹草动就能侦知,谅他也做不起怪来。

可要是让他跟着去巡行,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现在韩信的儿子也十几岁了,就算他不为自己打算,说不定还会为儿子打算呢!吕雉可是深深理解这种心情的,所以她当初差点把韩信、戚懿、彭越一帮子人全都干掉,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儿子!

因此她坚决不同意让韩信跟着出巡,刘常满也拿她没有办法,只好在韩信选出兵士后,让夏候婴为主将,跟着自己。

要说起来,夏候婴的军事能力跟韩信差得没边,就连刘常满的指挥能力也要比他大了不少,不过夏候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忠心。

夏候婴原来不过是沛县县衙的马车夫头,因为与刘邦感情极深,经常在一起玩闹,成了好朋友。而后刘邦与他扑击为戏时,不慎把他击伤,县里要治刘邦的罪时,夏候婴拒不承认是刘邦击伤的,结果被打了几百藤条,吃尽了苦头。

(前面有个兄弟提出,说是汉文帝除肉刑时,改为笞三百,笞五百,还是量刑过重,其实兄弟是误解了。当时的笞,用的是藤条,可不是电视里常见的那种水火棍,大板子,笞刑打出的,只会是皮肉之伤,疼是疼了点,但和杖刑打出筋骨之伤,致人伤残还是大有不同的。)

后来彭城大败之后,又是夏候婴驾车载着刘邦逃命。那是刘邦一生中最为危险的时刻之一,想当初,陈胜王就是在乘车逃命时被车夫庄贾所杀的。但夏候婴却凭借自己的车技,把刘邦带出了险境。

而且,在逃到沛县一带时,还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刘常满和刘乐两人。

因此,吕雉母子三人,对于夏候婴都极为感激,刘盈即位后,当即加封夏候婴两千户,又把长乐宫北边最近的一座大宅子赐给了他,号曰“近我”,以示尊崇。

如今夏候婴虽然也年将六十,不过要说起来,在武将中,当然以他带队,吕雉最为放心。

“那好吧,阿妈既然如此说,就让太仆带兵好了。陇王那里,我自有安排。”对于吕雉提出来的这个人选,刘常满确实没法拒绝。

第五卷 盛世

—第十四章 … 巡狩重典(二)—

说起来,这巡狩大典虽然有彰显武力的意思,但更多实可以称之为“耀威扬武”,既然是炫耀,那这带兵的将军,当然也是荣耀非凡,“与有荣焉”,吕雉想让夏候婴去,当然也带了让他沾光荣耀一把的意思。

大汉国从征战纷乱中建国,将星如云,要主到打仗能力,夏候婴只能算得中下,不过这次出巡,根本没有可能打仗——天下谁不知道,大皇帝当初带着两万蛮兵,就把临江国、九江国、楚国打得稀里哗啦的?

就算是不偏不倚的评论,当世名将中,除了韩信之外,恐怕也就只有商、傅宽还能和大皇帝一拚了,别的根本都不是大皇帝的对手,只要看看当初淮南王布的下场就知道了。

于是,汉历十九年春,大皇帝终于准备好了一切,由夏候婴为虎贲将军,率领五千近卫,浩浩荡荡的东巡去了。

不过吕雉没有想到的是,刘常满根本就没有打算真的去“耀武扬威”一番。这番出巡,刘常满只想看看自己做了这么些年的努力之后,世间的百姓,到底得到了什么好处。

因此,等军队到了大梁,刘常满就吩咐夏候婴按着既定的路线缓缓前进,该做什么做什么,但不管是谁求见,都一律都皇帝旅途劳顿,需要休息为由把他们挡回去。

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是因为到大梁这个地方后。齐王刘肥,楚王刘交,都已经前来拜见过了皇帝。自古旧例,皇帝出巡地时候,到了诸候国境,诸候需要离开国境前去迎接皇帝。以示尊敬。

而刘肥、刘交回去之后,除了齐楚两国,淮阳国和淮南国的国王都还小,尚未就国,所以也不存在前来拜见的事情。因此过了陈留之后,会有很长时间没有诸候王这个量级的非见不可的臣下,于是刘常满这才准备溜出出巡队伍,到自己熟悉的那些地方转转去。

皇帝地奇思异想。把素来持事谨慎的夏候婴吓了一大跳。不过夏候婴终归拗不过刘常满——他本来就不是个意志特别坚定,凡事都有主意的人。

刘常满一番大道理说得他连连点头,最后竟然催着皇帝赶快收拾行装,回去单父、沛县一带看看家乡的父老们过得到底怎么样,从大汉皇帝的行政中得到了多少好处。

虽说刘常满本人已经算得上是技击的高手了,不过出巡的时候,带着忠心而又武功高强的大剑客,曲成候虫达那总是错不了地,另外又带了一个年轻的郎官,名叫田亮。却是田横的二儿子,专门送到长安来“恭领教益”的,还有一个文士,也只有二十几岁,正是刘常满的小舅子萧尚。

要说起来,萧尚也算不得文士。当初也参过军,和雍齿的儿子雍鹿打架,把人家打得跟猪头也似的,还让刘邦笑话雍齿了好些天。不过比起精擅剑术的虫达,水陆功夫都极好的田亮,铁枪无敌的大皇帝,萧尚也只好算个文士了。

这三个人都是心腹臣子,又都有功夫在身。四人一起,便是真地遇上百余人的盗贼之类,也不见得就会输,因此夏候婴倒也同意了。不过等皇帝一走。他便派出了一百名精锐的士兵乔装成各种客商,远远的吊在皇帝后面十几里处,以防万一。

“皇上,前面有个小店,我们要不要停下打个尖再走?”从陈留出来已经两天多了,眼看着就进入了单父境内。

刘常满他们因是微服私行,所以只带了两匹走骡,一匹供刘常满骑乘,一匹装了些丝绸货物——武器等物自然也混杂在内。

本来夏候婴要他们驾车的,不过刘常满却说,驾车的话,一路上走马观花,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反正这里到单父、沛县一带又不远,大军缓缓而行地话,刘常满几人从彭城穿出,正好能再回到军中,神不知鬼不觉的,又可以接见南方来的诸候们了。

不过武器带在身上确实太过扎眼,特别是刘常满的双截铁枪和田亮的亮银刺。因此几人中除了萧尚配了一柄剑外——他是文士打扮,佩剑才符合身份,大汉朝的规矩就是怪异——其余三人的武器,都放在了货物底下。

四人之中,以田亮最为年轻,又身手敏捷,头脑灵活,因此由他充了小厮,刘常满当然充了少公子,萧尚充了门客,虫达便成了老经纪了。

所以一路

前途的事情,都由田亮来做,因此他才回来汇报。

“那就停下打个尖吧?也走得累了,我们歇歇再说!”虽说是春天,不过天气已经渐渐地热了起来,走了半天的路,刘常满等人也感到有些疲惫了。

“哎哟,老客你又来了!”刚刚走近小店,一个妇人便笑着迎了出来。

“上回光临小店,怕不有好些日子了吧?老客你这总算又想着照顾小店生意了!小子,出来把老客们的坐骑接住,好水好料伺候着!”那妇人言语爽利,口齿清楚,一口一个老客,差点把刘常满叫晕了。

“我们明明没来过这里呀,她怎么一口一个老客?”萧尚毕竟年轻,坐下后便问虫达道。

“嗨,这是店家拉客人的话头罢了。不信你看,外面又来那位,她上去也照样这么说!”虫达走南闯北地,什么事情没见过,笑道。

“原来是这样,我说嘛,我也从来没有来过这里。”田亮也醒悟过来,笑道。



“大嫂子,我问问你,你这家店里,就你一个人照应吗?”刘常满却不和他们掺合,转脸便问起了那妇人。

“可不是嘛。我们当家的腿不灵便,出来做不了事儿,家里老老少少七八口子,我不出来支应一下,家里可拿什么嚼用呢?”那妇人见路过的店门的客人没有停下的意思,又听刘常满问起,便坐过来笑着说道。

“那你这店子里,一年能有多少出息?”刘常满说起来,也是在单父一带长大的,骤闻乡音,倒颇有些高兴。

“能有多大出息?不过挣个钱混个肚圆罢了,还能有什么出息?你看这个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就靠着官道上的行脚客商留下吃个饭打个尖什么的,没有什么出息的。”那大嫂笑道。

“大嫂子,听你说话爽利得很,你贵姓呀?”虫达听刘常满不太会拉家常,便接过了话头。他可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什么贵姓,我姓赵,娘家就是单父城里的。自从嫁到这里。就一直在这儿开店啦。”那妇人说道。

“嘿,那我是沛县的,咱俩也不算远呀!”刘常满笑道。

“就是,就是,说起来还都是同乡呢。我说怎么听着老客的口音,象是咱这一带人呢!”那妇人笑着说道。

“对了,赵大嫂,你知道最近朝廷颁布的诏令不?”刘常满接着问道。

“诏令?什么诏令?”

“那就是那道让女子参政的诏令。”萧尚在旁边接口道。他打扮成文士模样,正适合这个时候出来说话。

“原来是这事儿呀!我不知道什么诏令不诏令的,里正大人倒是来说过一回,大家笑了一场,也就算了。”赵大嫂笑着说道。

“笑了一场?”

“是呀,当然是笑了一场。你想呀,皇帝想让男人女人平等,那是好的。可这种事情,皇帝说了,那也当不得真,做不了数呀,所以我们大伙就当是听了个笑话儿了。”那大嫂笑道。

“就是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