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巾张狂-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望一直在自己之上的大汉名将。
    但是,无论董卓心里的算盘打得有多好,他却忘了一件事。如果皇甫规之妻不愿再嫁,又当如何是好?
    对于马氏意料之外的强硬拒绝,董卓一时冲动之下,干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对他诟病不已的坏事。他竟然让手下,当着无数旁观者的面,将此女用乱棍活活打死!
    这件事情,充分的暴露了董卓在长期征战沙场的过程中,染上的罔视人命、残暴不仁的性情。在军队中,杀伐果断算是个优点。可是若将这样的性格带到日常生活,甚至是朝堂政治当中去,可就是极为不妙的坏事了。
    更关键的是,马融之女,乃是太傅袁隗之妻。作为同族的姐妹,两位夫人的关系向来不差。董卓悍然当众棒杀马氏女子,哪怕只是怒气之举,都相当于无视扶风马氏的地位。在朝中大臣的眼中,董卓的行为,无疑是狠狠的给了太傅袁隗一个耳光!
    从此开始,汝南袁氏与董卓的蜜月期正式结束。而大汉名将皇甫嵩,也由于婶婶被生生逼死之事,与董卓有了难以化解的矛盾!(未完待续。。)
    ps:  ps:皇甫规之妻,参见《后汉书,列女传》:
    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娉以軿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妻乃轻服诣卓门,跪自陈请,辞甚酸怆。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而谓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
    妻知不免,乃立骂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邪!妾之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君亲非其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卓乃引车庭中,以其头县軶,鞭扑交下。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下。后人图画,号曰“礼宗”云。
    又ps:按照惯例,明天休整一下,后日开始新的一卷,名为:窥关东,希望各位书友继续支持,谢谢!



第1节 枭雄报新仇
    董卓在打死马氏夫人以后,立刻就后悔了。因此,他的心情之暴躁,就可想而知了。
    偏偏这个时候,曹操居然送上了一封辞职信。正感觉被一介女流瞧不起的董卓,立刻敏感的认为曹操这个阉竖遗种,也是因为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才会突然辞官。
    暴怒之下的董卓,是没有任何道理好讲的。这样一折腾,就有了接下来的官府缉捕曹操之令。
    于是,在曹操毫不知情的情形下,他就惹上了一身大麻烦。以至于当曹操带着几个亲随,一路大摇大摆的走到中牟县的时候,居然就在措不及防的情况下,被县中的吏员带人给包围捕获了!
    对于曹操这样的世家子弟来说,这件事情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要知道,以曹操的武学修为,等闲对上几十号人,也是敢杀进杀出的。若非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吏员带领的人丁,是冲着自己来的,就算来的人再多一倍,也一样奈何不了曹操啊!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就在曹操被几名衙役五花大绑着押进县寺之时,在他的心里,这样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毕竟,生死操于人手的滋味,真的不那么好过的。从这一刻起,曹操心中对于权势的威力,才有了直观的认识。
    ——董卓,你真是太过分啦!我与你势不两立!
    这是曹操,在弄清楚了自己被官府追捕的原因之后,所产生的巨大怨念。
    还好,曹操这次的被捕,只是虚惊一场。
    中牟县的县令,是袁氏的门生故吏。他当然知道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即使不看曹操与袁绍的关系,出过太尉的谯县曹氏,也是大汉知名的官宦世家。哪怕曹氏顶着一个权阉后人的帽子,在士人中的名声不算好,却也不是区区一个县令可以对抗得了的。
    为了董卓那个关西武夫的的事情,让自家惹上强如曹氏的冤家。不是聪明人所为。再说了,董卓的追捕文书上,对曹操被通缉的原因描述不清。这里面的问题,多半与朝廷大权的争夺有关。袁氏不出头,中牟县令也没有必要为董蛮子出那么大的力气。
    于是精通官场门道的中牟县令,一方面上报朝廷,说那个被捕的通缉犯“曹操”其实不是本人;另一方面还找了一具与曹操矮小身材相似的尸体,附加说那个假“曹操”在入狱之后,突然暴毙身亡。
    如此双管齐下。曹操才得以顺利的摆脱了这次大意被擒的后果,在县令心腹的悄悄护送下,离开了黑洞洞的县牢。之后,曹操不敢大意,变装隐名,一路顺利的逃回家乡。
    对于这件事情,还有一个小插曲。
    由于曹操走的仓促,他的家人仆从动身返回谯县的时间。比起曹操本人的出行时间要晚上七、八天。
    结果,袁术这个袁氏嫡子。因为董卓棒杀马氏女子的行为,对董卓极为厌恶,决定也像袁绍和曹操那样,离开雒阳,回袁氏的老家去走走。也不知道他的脑子是怎么想的,在离京之前。居然特地拜访了向来与他关系一般的曹操家。
    当然,拜访也就拜访,这位袁公路又特地将他打听到,中牟县捕杀了一名叫做“曹操”的逃犯的小道消息,通知给曹家。
    如此一来。这个假消息,一时间弄得曹府一片混乱。尤其是那些投靠曹操的部下和门客,更是觉得连主公都死了,前途算是没了奔头,都想离开洛阳回老家去。
    这时候,多亏了身为曹操妾室的卞氏挺身而出,料理内外事务。她面对袁术传来的消息,亲自走出内室,对将要散去的曹操部属劝说道:
    “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
    ——曹君的生死不能光凭几句传言来确定。假如流言是别人编造出来的假话,你们今天因此辞归乡里,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诸位还有什么面目见主人?
    当然,由于曹操随后被证明已经成功的返回家乡,卞氏的所作所为就极为让人钦佩。等曹操一家子从雒阳出发,到达谯县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正月。而在那个时候,曹操已经矫诏举兵快一个月了。
    曹操的举兵,不但是对董卓无故抓捕自己的一种报复性反应,也是他推演了时局变化以后的自信选择。
    在被中牟县吏意外捕获以后,曹操一路上对自己的行踪,进行了有效隐匿。以汉朝末年,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威望不足的董卓,可无法让多少州郡大吏唯命是从。曹操的一个小小变装,在基层执行者阳奉阴违的敷衍下,立刻让董卓下发的通缉令无所作为了。
    从一路上的观察中,发现到董卓威信严重不足的曹操,见此自然大喜过望。他不但没有乘机赶紧逃回家乡,反而特地绕了个弯道,前往拜访了在兖州任职的几位袁氏一派的太守。
    袁隗心中的打算,当然不会满世界的宣扬。在不明真相的“群众”眼中,董卓是太傅袁隗一手提拔上来的,却依靠自己的兵势威胁,毫不客气的夺走了本来属于袁氏的朝廷大权。
    在曹操的拜访中,这些地方大吏,对于董卓压制住袁氏一门,强行掌控了国家权柄的行为,也是多有不满。外加上还有好几位何进的故吏,见到原大将军一脉的士人们多半被董卓清洗,心怀惶恐之下,便纷纷与曹操这个通缉犯约定,一齐举兵讨伐董卓。
    董卓虽然执掌了朝廷权柄,可毕竟根基浅薄。兖州诸郡的几位地方大吏一致认为,董卓对中央的控制,完全是依赖西凉兵的威压,才得以实现。在地方州郡上,董卓可谓是鞭长莫及,无法施展他的淫威。
    一旦关东多个州郡同时举兵,目前统兵三万,镇守长安一带的大汉名将皇甫嵩,必然随之而发起响应。这样一来,就完成了东西两个方向上,对董卓的凉州军的战略夹击。董卓就算兵强马壮,难道还能同时对付两个方向上的重兵合围吗?
    当然,在曹操进行串联时,也有人提到,袁氏一族的核心人物,无论是太傅袁隗,还是后将军袁术,亦或渤海太守袁绍,可是都没有透露过以武力讨伐董卓的意思。对此,现为东郡太守的桥瑁、桥元伟突然冷笑一声,从身上取出了一封书信。
    这封信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董卓依仗兵力,在朝廷事务上胡乱指挥,擅自主张,是大汉的奸党,希望有关东义士能够受大义感召,起兵驱逐董卓,以恢复朝廷的正常运作。
    从信的内容来说,倒是没什么惊人的。相比信中的言词,许多士人私下里通讯时,更加大逆不道的话也是说过的。
    但是,信件末尾的署名,却颇让兖州的郡守大吏们吃惊。
    因为,这封信的最后署名,居然是太傅袁隗,还有杨彪这位刚刚接过司徒之位的三公之一!
    换句话说,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这两大朝廷重要派系,已经决定联手对付董卓这个蛮子了!
    由于这封极为突然的来信,兖州的几位州郡大吏,总算是确定了起兵讨伐董卓的决心。看到这样一幕,拿出信件的桥瑁与曹操会心的相视一眼,暗自得意。因为,这封信其实并不是真的,而是由曹操伪造的。
    曹操虽然在雒阳士人们眼中,以精通律令,坚持法度而出名,却毕竟是一代奸雄的种子。当他发现操纵朝廷大权的董卓,并不是依靠朝廷的法度就可以打到的之后,又被董卓的通缉威胁,差点儿小命不保之后,心中果断的更改了行事的原则。
    在串联兖州的几位封疆大吏以前,曹操就明白,这些大吏也许会对董卓凌驾于袁氏之上很不满,却绝对没有就此起兵,直接武力对抗董卓的勇气。
    能够让州郡大吏们果断起兵的人,绝不是曹操这个官场后辈,只能是当今朝中最强大的势力,汝南袁氏!
    所以,曹操选择了忘年交故太尉桥玄的侄子——东郡太守桥瑁,作为联手的对象,伪造三公书信,以诱使其他兖州大吏,决定一齐起兵。要不然,曹操这个朝廷的通缉犯,就算回了家,也得悄悄的躲起来,不得随意出门。这等如老鼠般躲藏的日子,曹操可没有随遇而安的想法。
    睢阳桥氏并非什么根基深厚的大汉望族。桥玄能够在官场做到太尉的高度,也是借助了大汉的时政变动,利用当年“党锢之祸”所导致的朝廷大洗牌,才得以乘机高升。若论起在朝廷里的势力,桥玄死了接近十年,当年遗留下来的那点儿人脉,如今也差不多消散殆尽。
    桥瑁在伯父桥玄死后,朝中没有了依靠,为了自己的仕途,只得主动接近曹操所属的曹氏阵营,算是曹氏的一个盟友。因为他时常自诩出身于大汉高门,对于董卓这个凉州武夫在朝廷中的突然崛起,自然是极为看不上眼的。(未完待续。。)



第2节 名族遭毒手
    在桥瑁的眼里,大汉的天下,只有在如自己这样的世代公卿大族子弟手中,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理。以董卓这种卑贱武人的手段,只会将大汉一步步带入衰败的深渊。
    正是在心中有着如此的偏见,桥瑁才会在与曹操会面以后,想法与曹操一拍即合。就连共同伪造三公的书信,去诱骗其他兖州大吏的事情,桥瑁做起来,心里都毫无负担。
    至于他这样做,会不会产生什么不利的后果?
    在桥瑁与曹操的推导中,只要在起兵的诸侯里,有多个袁氏故吏的存在,则天下人都会认为这次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