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大家都在排队,你想插队总得有个让人信服的说法。故而有资格打破次序的,要么是要有足够的身份地位——普通的监司官和州官还不够资格,必须是要郡、要路的守臣——另一个,就是身负紧急军情,备天子询问,而韩冈,两个都不是。

“……”李舜举沉默着,就算想说话也不敢开口,他只有传话的资格,公事上没他插嘴的份。

冯京居高临下的瞥了李舜举一眼,重重怒哼一声,显是怒气仍在,但口气已经和缓了下来,“如今依序等待面圣的尚有百人之多,皆是身荷军国重任。韩冈不过一偏鄙小臣,却能跃居众人之上,有乖常理,必会惹来议论,对韩冈本人也非是好事。他连京朝官都不是,仅仅是个选人。虽是小有才智,薄有微功,但越次觐见,奖誉过甚,岂是周全之道。你回去回复官家,朝堂之事,祖宗自有成法在,当依此而行,陛下谕旨,臣不敢奉领!”

冯京冷冷的拒绝了天子的谕旨,说是为了维护朝廷惯例,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对王安石的反感。冯京并不是新党一派,他升任参知政事,本就是赵顼秉持历代宋帝处理朝堂政局时,所惯用的‘异论相搅’手法的结果。

韩冈来自秦州王韶门下,很明显就是王安石一派。今次天子连夜点名要让他越次入对,冯京怎么想都是有人为了他在天子面前说了话。在冯京看来,韩冈这等新进逢迎之辈,如同见缝就钻的苍蝇,实在让人很难对他们升起好感。

冯京不想看到韩冈坏了朝堂上的规矩,没有理由为了一个选人,而改变维护朝廷秩序的成规。又非地方主帅,又非军情在身,这样的地位,实在让人看不到他越次入对,在天子面前能有什么作用。将天子的口谕丢在脑后,冯京决意维护朝廷秩序。

阻了天子无视朝规的口谕,冯京也有了点淡淡的自得,‘幸好是我,若是王禹玉【王珪】听了,肯定不敢有所推搪。’

冯京不把圣谕当回事,李舜举也不敢多话,这样的事多了去了。莫说口谕,就是天子亲笔写的手诏,被宰执、两制打回来的情况也是常见。

宰执们处理的决议,天子若是反对,便会被一通拒谏的指责给淹没。反倒是天子诏令,宰执们看不顺眼就可以不加理会,皇帝也没辙——几乎所有的诏书前面,题头都是‘门下’二字【注1】,其含义就是诏书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才拥有颁行天下的权威。这一条例从唐时,一直传到宋朝。如今中书、门下两省合一,并称中书门下,也就是政事堂。

故而冯京拒绝赵顼的口谕,他是理直气壮。

李舜举哪有说不的资格。本朝的内宦,大约是历朝历代以来最没有地位的。完全没有汉时十常侍把持内外朝政,更不似唐时的神策中尉,想换皇帝就换皇帝。朝中内外事,宰相无处不可干预。他们这些内侍,如果恶了宰执或是那里让言官看不顺眼,一封弹章上去,就算天子也不一定能保得住他们。

躬身应承下来,李舜举就要回去覆命。可冯京忽而又叫了一声,“等等……”

李舜举连忙转了回来,听候冯京发落。

“李舜举,你此时奉天子口谕过来,难道官家现在还没有就寝?”

李舜举一呆,心道冯京怎么说起这事,但还是得老实回答:“官家的确还没就寝。”

冯京双眼重又泛起怒意,厉声喝骂:“如今已是三更天后,官家却尚未安寝。你身为天子近侍,如何不加以劝诫!?”

李舜举低声回道:“官家在武英殿中,与宋殿帅商议军事,下官不敢打扰?”

“天子行事不当,难道你们就不能规劝?就看着官家中夜不眠?传到宫外,外人不知天子勤政,反倒以为官家耽于嬉乐……在这样下去,太皇太后和太后还能看得过去?是不是得换一个敢说话的跟着官家!”

冯京疾言厉色,李舜举吓得不敢抬头,连声请罪。

而拿着李舜举发作了一番,冯京瞪了一下眼,把他赶了出去。

李舜举如逃命一般急匆匆的走了,冯京犹有余怒,端起杯中冷茶一饮而尽,又重重一声把茶盏顿在了桌上,‘这王介甫,前日任用新进之辈,好歹还是进士出身的京朝官。现在韩冈不过一选人,素无重名,又无出身,竟然还让他越次入对。真是越来越过分了!’

……………………

韩冈并不知道自己倒霉的被误伤了,兀自安然入睡。

抵京后的第二天,是冬日里最受人欢迎的无风的晴天。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棱,射入室中的时候,韩冈已经醒来。离开温暖而让人留恋的被褥,起床后,他匆匆梳洗了一番,吃过早饭,跟王韶说了几句,便起身前往中书等候发落。

韩冈是奉了中书的命令,从秦州赶到京城的。他现在已经知道,这是因为王安石是想把他调去鄜延帮着韩绛。但昨天跟王安石闹了一点不快,韩冈便想着要怎么拒绝这个让人麻烦的任务。

韩冈并非朝官,也不用赶在上朝时去宫中。他要去的中书门下,只有朝会之后,才会正式开始办公。慢悠悠的骑着马抵达宣德门前,偌大的广场是空空荡荡。拿着中书发到手上的文字,顺利的从右掖门进宫,韩冈直往中书省的馆阁行去。

通过中书省的一名公吏呈了名进去,跟一群同样等待宰执召见的官员们一起,韩冈在门厅处坐起了冷板凳。他在这些官员中显得很年轻,不少人都多看了他几眼。

等了许久,韩冈只见门厅中的官员越来越多,却就是不见有人被召进去。

“今天怎么这么慢的?”有人低声抱怨起来。

有人消息灵通:“政事堂里现在人手少,王相公今天又被留中,如今政事堂中只有冯大参一人。”

众人恍然。如今政事堂中,名义上有两名宰相,一名参政,但眼下韩绛在关西,王安石今天朝会后又被天子留在崇政殿中,只有冯京一人处置公务,当然快不起来。

“王禹玉不是已经任参政了吗?怎么他没来?”

“王禹玉前日才上了第一份辞表,至少还要七八天才能成事。”

王禹玉就是擅长以金玉为诗、人称至宝丹的王珪。他已经被内定为参知政事,现在正处于辞让名爵的阶段。等到辞个几次后,才可以正式的担任一国副相。

韩冈就一旁静静倾听这群官员闲极无聊的谈论着朝廷上的各种传闻,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一名中年公吏走进门厅。

厅中顿时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看着这名公吏。

“秦州韩冈。”公吏叫着韩冈的名字。

韩冈应声而起。

“请韩官人跟小人来。”公吏的声音平静得毫无起伏,转身便要往里去。

韩冈微微一愣,周围突然尖锐起来的视线仿佛如针一样刺着皮肤。正常情况下,普通官员都没有单独谒见宰执的资格,必须跟着七八个官员一起去拜谒。他刚刚得罪了王安石,现在却还单独叫进去,难道他还如此看重自己?

“只有我一人?”韩冈追上去问道。

中年公吏没有回答,只是重复道:“韩官人,请跟小人来。”

注1:无论唐宋,诏书的开头都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门下’。若是看到唐宋时的历史剧,有哪人读诏书读出了‘奉天承运’,就可以笑一笑了。



第29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一)
【第二更,求红票,收藏】
韩冈跟着那名公吏,行走在楼阁之间的廊道中。擦身而过的官吏,许多人手上捧着一卷卷的公文,都是脚步匆匆,以着近乎小跑的步子,无暇旁顾,仿佛有人拿鞭子在后面赶着他们。
中书省的楼阁还是那副破破烂烂的样子,比起外面的酒楼要差了许多。韩冈前次上京,虽然没有进来参观,但从门前经过去流内铨时,他不禁为宰执们的艰苦朴素而惊叹不已。如果有外人来到这里,应当很难想象,这就是当今世界最为繁荣的一个帝国的行政中枢所在。
天子平常要修宫室,一般都会被朝臣们骂上一通。不过官员们就没必要由此顾虑,天子就算说些酸溜溜的话,谁也不会放在心上。但修好后自己享受不上,也便没人愿意多事。说起来,只有胥吏在会在一个衙门中待上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相信他们应该想有更为舒适的工作场所。只不过,不会有人去征求他们的意见。
韩冈被人领着,走了大约有半刻钟。最终抵达的并不是最后面的主殿,而是隔邻的一栋人来人往的偏阁。走到这里,韩冈心中也有了些数。所以当他被带到章惇面前时,并没有感到任何诧异。
“韩冈拜见检正。”
“玉昆,别来无恙。”
章惇如今担任的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如果拿后世的职位来比较,应该算是国务院办公厅主任……在吏、礼、户、兵、工、刑六部全都成了摆设的情况下,章惇眼下的职位,应当更为重要一点。只是他的官品还是不够高,依然是绿袍,并没有能像王韶一样被特赐五品服色。不管怎么说,章惇现在所做的工作,只能用位卑权重四个字来形容。
与韩冈相见,章惇表现得很亲热,寒暄了两句便拉着他平坐下。让人送上茶水,斥退了厅中人众,摆出了要长谈的架势。
韩冈看着阁外小院中,忙得恨不得长出四条腿的胥吏们,也不避忌的直言问道:“检正,你这一职事务繁芜,千头万绪,是怎么有闲坐下来喝茶的?”
章惇笑道:“玉昆你是白担心了。不妨事的,我这里的事自有下面的吏员和各房检正官去做!”
韩冈皱起眉头,为章惇担心起来:“万一有人见检正你行事阔达,升起了不轨之心,又该如何是好?”
“以我的手段,自不会让他们有机会作出不轨之举!”章惇对韩冈的担心毫不在意,他抬头很自负的说道:“大凡役人者,授其法而观其成,苟不如法,自有刑律候着!使人可尽其才,吾当为之。底下的琐事,便由他们去做。吾只需做一监察,又何须事必亲躬?当然能有空喝茶闲谈。”
章惇的一番话,让韩冈有会于心。他赞道:“如果在下说检正疏其小节,执于大略,乃是宰相气度,不知算不算奉承?”
章惇闻言,顿时放声大笑,“玉昆之赞,吾当仁不让。宰衡国事,吾之所欲,也是迟早之事!”
章惇丝毫不掩饰他的野心,韩冈也不免要佩服他的自信。宰相一职,开国以来,也不过几十人坐上去过。就算是一榜状元,能做到宰相的,也不多见。乃是人臣的巅峰,不是那么容易爬得上去的。韩冈虽也是有心于此,但现在还做不到章惇这般能放声豪言,这其中,并不仅仅是性格上的差别。
又说笑两句,章惇终于跟韩冈谈起正事。他收起了笑容,正色对韩冈道:“其实今次中书发文招玉昆你上京,主要还是天子想见玉昆你。你在过去立下的那些功劳就不提了,天下间,弱冠之年便有如此功绩的也就玉昆你一人。你的名字,早已让天子记下。现今连韩子华都上表要用你,官家当然想见你一见。”
章惇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看了看韩冈,却见这位年轻人仍是一副从容淡定的微笑,不见任何情绪上的波动。章惇不由得有几分佩服起韩冈宠辱不惊的气度来。换作其他官员,听说天子一直看重自己,赶着要召见,怕都是要涕泪横流、激动不已了。
又喝了口茶,斟酌了一下言辞,章惇方才道:“不过玉昆你昨夜在王相公那里,把话说岔了。对横山的事指手画脚作甚,冷水也不是你该泼的。”
“事关国事,不能欺瞒。”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