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陵春梦-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仍不免杀伐;斗加才为抖,会有人以’混身发抖‘作谜,谜底为’总体战‘,似也符合实情。又以孙字拆开,左为子孙之子,右为派系之系。与科字并言,左为子禾,如为子孙(老百姓)着想,应和;为派系(国民党)利益着想,必战。”
  孙科读完,一身是汗。苦笑道:“太恶作剧,太恶作剧。”
  秘书道:“据院长看来,前途到底是战是和?”
  孙科叹道:“当然和不了,老头子一心一意想请美国人出面,又在江南练兵,怎能和得了?”
  “中共方面反应如何?”
  “那份战犯名单就说明一切了,”孙科再叹息:“名单之中,且有主张和平的人在内,说明了中共彻底革命的态度,我心里烦透了。”
  秘书笑道:“有人从纽约来,说夫人在美国又挨了一记闷棍。”
  “是么?”孙科吃惊。
  “可不,美国人说,蒋夫人此去的计划之一,是直接向美国社会宣传反共援蒋的必要,同时攻击美国的不肯出面戡乱。她己经和好几个广播公司谈妥,排好了演讲节目。可是美国政府知道了她的计划,派人警告她说:’如果她这样做,美国政府将公布许多蒋介石政府的贪污证据,同时公布蒋介石等人在美国的存款数字。‘这警告把夫人吓坏了,再也不敢随便说话。所以她到达美国之后,迄未接见记者或公开谈话。”
  孙科问:“老头子在美国到底有多少存款?”
  “这个没公布,”秘书道:“只知道,非官方人士曾经透露,宋家在美国的存款总在六万万美元之上。”
  孙科皱眉道:“这数目可不小。”他此刻无意为蒋介石的家产算账,只是强烈地感到,蒋介石第一套方案已经给延安那份战犯名单击溃,十二月二十九日那个重要会议,可能是第二套方案或第三套方案的开始了。
  事实也真是那样。国民党中枢大员对蒋的下野问题,已连续举行好几天的秘密会议,拍桌拍凳,头胀面红,一致认为蒋介石非下台不可。
  “各位。”面对着四十几个大员,蒋介石心里好不恼恨。他停了一刻,一眼望去,只见高矮肥瘦,稀稀疏疏坐满了一客厅。李宗仁、谷正纲、谷正鼎、张道藩、王世杰、王宠惠、卢汉、胡宗南、朱绍良、宋子文、白崇禧、夏威、阎锡山、张治中、张群、邵力子等一个个正襟危坐,但模样似无往日那种恭而敬之的态度,好象都在用目光发问:“你到底下台不下台?你到底下来不下来?”
  蒋介石恨透了!
  “今天请各位到这里来,”他说:“主要是想听听各位质直的意见。局势如此,不独外面对我个人很不谅解,即我们内部,也有人认为我如果能够引退,便可以获得更多的美援,也可以为今后的时局留一大后步。我个人进退出处,无所萦怀,而取决于国民之公意,所以请各位远迢迢来南京共商国是。到目前止,傅作义、马鸿逵两人还没赶到,我等不及了,请各位先发表意见。”他补充:“我准备在元旦那天发表引退文告,请各位先说说各人的看法,认为这个文告有没有必要?”他见众人不响,便问李宗仁:“李副总统有什么意见?”他认为李宗仁一定会客气几句,假留一番,不料李宗仁简简单单说:“我同总统并无不同的意见。”
  蒋介石气得没话说,但又无法发作。目光四射,希望自己圈子里有人出来发言。王世杰果然开口道:“我觉得总统没有必要发表这个文告。如果发出去,等于向共匪示弱,而目前形势还不至于向共匪投降,我们还大有可为!”
  谷正纲、谷正鼎闻言齐喊:“对!对!”
  张道藩跟着喊:“对!对!”
  王世杰也说:“是的,是的。”
  王宠惠道:“不错,不错!”
  蒋介石那颗心比较安定一点了,便咳声道:“那么,到底该不该发表我的引退文告?”
  宋子文发言道:“我想说几句话。”众人闻言如释重负,因为己经有五分钟以上没人开口了,这情形端的尴尬,便静听宋子文开口。
  “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局势了,”宋子文说:“我不再解释什么。我的看法是,如果蒋总统的引退对局势有帮助的话,那么引退比不引退要好。”
  众人一怔。
  “据我所知,”宋子文说:“到今年底为止,共产党的占领面积己达二百五十八万一千六百万公里,人口达一亿九千多万,城市达七百三十七座。在这两年半内战之中,我们的军队已损失了四百三十三万以上,这些数字太可怕了。”
  “我报告这些数字,是对方发表、而经过我们查对过的。我为什么要提起这些数字?目的倒不是强调人家怎么厉害,而是告诉各位,我们还没有失败,我们还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人口、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军队!”
  众人皆怔,不知道这位国舅爷有何高论。
  “所以,”宋子文说:“为了扭转劣势,为了动用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同敌人作战,我赞成蒋总统引退,即使引退一个时候也好,可以使局面稍为松弛,转移举世的注意力。保存我们的老底子。所以蒋总统之引退乃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得。”
  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频频点首。
  谷正纲道:“我的意见稍有不同。宋先生说得对,我们手里还有更多的人力与物力,惟其如此,我以为总统不该引退,因为谁都知道,只有总统才能领导我们!从北伐到剿匪;从抗战到戡乱。现在局势紧迫,阵地易帅,乃兵家大忌,还是请总统领导下去。我们一定能够收复失地,消灭共匪!”
  王世杰也说:“我同意谷先生的意见,总统不必引退。美国的做法深信即将摊牌,到那时候情形大变……”王宠惠期期艾艾道:“如果引退,我担心会不会引起其他变故,问题倒不仅仅是共产党。”接着七嘴八舌,闹成一片,纷纷要求蒋介石不必引退。
  叶青(任卓宣)也发言道:“我赞成总统不必引退,击败共匪的力量我们还有,不必自乱阵脚。”他背后却有人低声在说:“你做过共产党,却骂共产党是匪,最没骨气了!你见不得共产党,却要老百姓在战火中家破人亡,你他妈的狼肺狗心肠!”叶青听在耳里,却又不好意思回过头去“相面”,十分难堪。这个乌烟瘴气的会议一直闹了两天,越开越不对劲,蒋介石感到心烦意乱,头昏脑胀,竟破例在会上喝起自兰地来了。
  邵力子叹口气发言道:“这个文告中,我看是有商量余地的。例如文告中说:’如果共党诚意言和,并明白表示此意旨,政府固极愿与之商谈终止战争之方法。如果商谈的和平方法不致有损于国家之独立与主权,而能有补于人民之福利;如果宪法与立宪原则不致被侵犯,民主政体得以维持,军队完整获得保证,又如果人民的自由生活方式与其最低生活标准皆得保障,则个人亦深满意。‘这一段话,在措词上似乎有商榷之处。”
  “什么?”蒋介石冒火道:“这种口气还不妥当么?为什么?”
  “因为充满了招降的口气。”
  阎锡山点头道:“是啊,是有浓厚的招降口气。”蒋介石心想阎老西死守太原,用日本兵对抗共军,在山西打了个日月无光,此番开口,一定是主张打下去。不料阎锡山按了按老花眼镜,说:“如果真想拖一拖,我们就得和一和。既然要和,招降口气便有不妥;如果不想和,那就无所谓。”
  “你的意见?”蒋问。
  “我赞成和一和。”阎锡山道:“我是决心剿共的,身上己准备了氰化钾,”边说边掏出一个小瓶子,向各人晃了晃道:“可是大家别笑我,拼死也不能解决问题,还是想办法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吧。如果大家一定要打下去,我当然只能奉陪。可是请大家听听楚汉春的话,他守北平,说北平城墙比大同城厚一倍,共军炮火再凶,了不起在城墙上增加几个大麻子,这句话算是很有胆子,但事实上平津战局很难打得下去。”
  蒋介石不悦,问:“如何见得?”
  “因为有长春的例子,”阎锡山道:“一个攻不破的城容易饿垮,长春是例子,平津商民饿得受不了时,部队吃什么?部队饿得受不了时,战局就难维持……”张道藩不待他说完便发表反对引退的说法,谷正纲、叶青前后呼应;而白崇禧、张治中等人却赞成和,阎锡山补充意见道:
  “我们现在是讨论,大家不必动肝火。要和呢,该和个痛痛快快,不要拖泥带水,徒然使对方小看咱们……”此言未终,“开汽水”之声四起,会议虽在蒋介石官邸进行,但仍混乱之极。蒋介石又气又急,再一想便心胆俱裂,原来主战者都是文人,而将军们则反而主和。蒋介石象泄了气的皮球半天作声不得。为了留条后路,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开会那天,他决定先正式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
  “大家对这个任命有什么意见?”蒋介石问:“为了使台湾避免亲共分子的阴谋威胁,万一大陆发生意外,台湾可以作为本党最后坚守的堡垒,力图复兴之基地。”
  众官员见任命都快发表了,也就没人开口。却有人发言道:“对台湾的阴谋威胁,似乎不在共方,廖文毅的做法,倒是值得注意。”
  蒋介石不悦道:“我知道,我知道,这个大家可以放心。我们在台湾有重兵,’二二八‘闹得凶,不也是一扫而平吗?廖文毅的活动值得注意,但不要紧。”蒋介石本来还想骂骂美国人,但话到嘴边,感到不妥,不如搁下。
  有人又说:“既然如此,京沪一带的兵力也该——”蒋介石连忙接嘴道:“已经决定了,上海南京一带的军队归汤恩伯指挥,大家可以放心。”
  那边厢魏道明、郑毓琇夫妇也恨透了。眼见大陆已经无望,只有台湾一省暂告无事,满以为可以“从安定中求繁荣”,不料一纸电报,台湾省主席变成陈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也由CC的李翼中变成蒋介石的化身蒋经国了。
  陈诚当然高兴之至,寂寞了几个月的冷灶,开始有人烧香拜沸了。自有人接他到台北去住,说草山那个宾馆又远又小,太不方便,陈诚做官不是新手,马上复了个电报“恳辞”,而第二天收到了意料之中的南京复电,也就满面春风,走马上任,招待记者,发表谈话。
  台湾的CC人马有如当头挨了一棒,陈诚的“主台”,对他们太“恐怖”了,因为他们之间有宿怨。
  任命陈诚“主台”,更增加了南京玫府的不安情绪。人们知道陈诚和蒋介石的关系远较魏道明密切,如今去魏而用陈,说明南京政府已经危在旦夕,广州无法久守,蒋介石只有唯一的出路——退守台湾这一条了。
  任命了陈诚、蒋经国“主台”,解决了后顾之忧。蒋介石刚刚喘了一口气,便听侍卫长报告道,司徒和李、白活动频繁,正在策划新的“步骤”,刚松快了一点的心情,马上又抽紧了。要秘书拟电稿立刻发给宋美龄。电文如下:
  “……目前有何进展,念甚。美军顾问团长巴大维今日已去台北。盼美方能以更多援助予我,祈多催促。余将在元旦发表文告。余在文末将强调如有必要,余将继续作战,吾人所需者为一完整的中国,并非真正的这种和平,谅有同感也。今日据报,白健生突令桂军转移阵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