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催眠之声伴随你 作者:[美]罗森 埃瑞克森 翻译:萧德兰-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并不在乎各位能在这房间中学到多少催眠,因为你们全都心知肚明自己未来将时常在催眠状态中(在那不属于任何时空、非睡非醒的状态裡),大量学习催眠。我个人习惯在清晨醒来之际,一睁眼即双脚下地。我妻子却总是喜欢花上二十分钟时间逐渐恢复意识状态。我的血液一向立即冲向脑门,她的血液则多半缓缓流向脑部。我们全都拥有个人独特的模式。你必须进入催眠状态多少次(也许十二次之多),才会失去审视个人经验的兴致呢?
各位是否拥有在大盐湖中游泳的经验呢?其间湖水看起来像水,触摸起来也像水。我却老早就知道无法在此湖中游泳。我颇怀疑如果自己姑且一试,后果将如何?我完全了解大盐湖中的水是过度饱和的盐水。伹我必须拥有亲身一试的经验,才可能确知冒险一试的后果。绝大多数接受催眠的对象渴望了解所经验的事,我则认为下妨将经验与理性分析加以隔离,姑且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生。
 ※   ※  ※  ※  
艾瑞克森藉由触觉体验强调身体的知觉反应,当他提及不同的感觉、韵律、动作时,听众将不由自主地忆起类似经验。与其说:「你们当中会游泳的人士必定能够回想到双脚在水中的感受????」艾瑞克森却选择以否定式的陈述表达重点。「你们当中不会游泳的人士无法描述????」稍后,他甚且利用询问的方式传达他的建议:「当你逆向游泳时,会对背部下方飞溅的水花付出多少注意力呢?」他藉此暗示听众值得将注意力专注在感知经验方面。
当艾瑞克森转而说道:「我并不在乎各位能在这房间中对催眠学到多少????」时,他提供了一项长远的后催眠暗示——指出有关催眠的学习势必在这房间外继续进行。他藉着间接暗示进一步说明,「此番学习」将在有如清醒过程般的各种特殊情境中进行。他同时建议每位听众应根据个人「独特的模式」进行「学习」。他解释进行经验学习的最佳方式是让自己单纯地有体验,而非一再检视个人的经验。他并且又不知不觉地说出另一项后催眠暗示——此事将会在历经十二次催眠状态后发生。稍后的论述中,他再次强调当经验发生时不去试图了解个中内涵的重要性。当然,这原则应适用于所有不同的经验,并非仅限于催眠体验而已。如果当事人想要进一步了解经验内涵,最好将检视、审核以及进行分析的程序加以延后,直到与当时经验有段距离时再有所行动。
这故事若用在性冶感治疗过程中可能深具疗效。举例来说,它可以当成感觉专注练习的引言。对于那些与自身感觉相当疏离的人士来说,练习将心神专注在触觉体验方面必将大有帮助。
 

第八章  主导你的生命



 
病、残障与死亡的调适过程。协助家人们充分处理哀伤情绪常是些无聊之举。我认为人们应谨记在心。当你出生之时即使开始走向死亡之日,只是有些人走得比另些人有效率.从不浪费时间等待死亡,但另些人却得在世上耗上妤长一段时间才走向死亡终点。
我的父亲在八十岁时首次经历严重的心脏病突发,当他被送往医院时,整个人已陷入昏迷状态。我的姊姊赶去医院看他。主治医师向我的姊姊表示:「没多大希望了。你的父亲年事已高。他一生操劳又拥有非常严重的心脏问题。」
姊姊事后描述:「我对那位医睡乏以鼻,我告诉他:「你根本不认识我老爸。」」
当父亲逐渐恢复意识时,主治医师正巧在场。父亲问道:「发生了什麽事?」
医师告诉他:「艾瑞克森先生,别担心,你历经一次非常严重的心脏病发作,但只需两三个月休养,你就能完全康复了。」
父亲勃然大怒地说道:「两三个月时间,真是笑话!你是说我得浪费一整个星期的时间待在这裡?」一星期后,他果真康复出院。
八十五岁时,他的心脏病再度发作。仍是先前那位主治医师负责他的病况。父亲在清醒
后照例问道:「发生了什麽事?」医师回答:「同样的状况。」
父亲咕哝的说:「又得浪费一星期了。」
他事后还曾历经一次腹腔大手术,足足割去了九呎长的肠子。自麻醉中逐渐恢复意识之际.他问身旁的护士:「这回又发生了什麽事?」
护士遂向他报告病况,当他听完时忍不住哀歎:「这回可不只一星朗了,恐怕得浪费十天时间待在这裡。」
第三次心脏病发作时,他已年届八十九岁。恢复意识后,他问医师:「老样子,是吗?」
医师回答:「没错!」
父亲表示:「快要养成不时浪费一星期的坏习惯了。」
九十三岁时,他第四度心脏病突发。这回他对医师说道:「老实说,医生,我本以为第四次脏病发作便会要了我的老命。现在,我开始对第五次发作失去信心了。」
九十七岁半时。父亲与两位姊姊计画到一处农庄共度週末。父亲当年的老朋友以及他们的一些孩子均已与世长辞。他们详加计画拜访对象、住宿的旅馆以及用餐的餐厅后,即准备上车出发。当他们走到车旁时,父亲突然说道:「啊,我忘了帽子了。」
他遂跑进屋内拿帽子。我的两位姊姊等待了一段够久的时间后,漠然地望着彼此说道:「事情就是这样了。」
她们走进屋内,发现老爸已经因脑溢血死在地上。
我的母亲在九十三岁时跌伤了她的臀骨。她表示:「我都这把年纪了竟还会发生这种荒谬的事,我一定得设法痊癒。」她果真做到了。
一年后,她跌伤了另一边的臀骨。她表示:「自头一次的臀骨损伤中复元已耗尽了我大半精力,我想这回大概是撑不过去了。不过,我可不想让任何人说我不曾努力尝试。」
我心中十分明白,其他的家人见我面无表情的态度也多少有些心理准备,她大概即将就此与我们告别。未料,她却死于充血性肺炎—— 一种高龄妇女常患的疾病。
我的母亲生前最喜欢引用的文句是:「每个人的生命中多少一定会下雨,某些日子势必黑暗又荒凉。」取自朗费罗的诗作《雨天》。
我的父亲与母亲两人一向充分享受他们的生命。我秉承庭训,试图影响个桉:「请享受生命彻底些旱受生命。」你愈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添加幽默,就愈能享有幸福的生活。
我实在不晓得那位学生从何得知我即将与世长辞的消息,我可要避开此事。
※   ※  ※  ※  
艾瑞克森衷心希望,死亡不至于被视为是引发焦虑不安的生命必然结局。他强调生命的目的在于尽情生活。他告诉我们他的父亲即使年届九十七高龄依旧勤于种树,如此的人生定位往往只着眼于未来。他的父亲生性活跃,连死亡都是发生在准备进行某些事的过程中!他正想要回到屋内取帽子并出发前去拜访他人。艾瑞克森老父发生事故前所说的那句话:「嘎,我忘了带帽子了。」应来自于潜意识的认知——在他的大脑内发生了事情。
艾瑞克森经常在说完这故事后顺口表示,他父亲在第四次心脏病发作后失去信心的直觉是对的。他的父亲随后果真在九十七岁半时死于脑溢血。艾瑞克森也常会连带分享他父亲对疾病所持的态度——老人家将疾病看成生命粗食的一部分。粗食一向是健康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艾瑞克森并且指出,俸粮的军人即非常了解粗食的重要性。悲剧、死亡、疾病均可说是生命中各种必要的粗食。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当中,艾瑞克森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协助众人面对他的死亡。他并不希望造成长久的哀伤,而惯于利用笑话与讥讽言词解除众人的焦虑不安。某回他甚至错引了田纳西的话:「当我的船驶向远洋时,请别在酒吧中为我叹息。」他往往公开讨论死亡。一如他的父亲般,艾瑞克森也在迎向未来的过程中撒手人寰。他原本期待在接下来的星期一继续他的授课生涯。他的死亡没有所谓的「埋葬」,他的骨灰被自由散撒在山峰顶。
艾瑞克森在此故事的结尾时说道:「我实在不晓得哪位学生从何得知我即将与世长辞的消息,我可要避开此事。」避开什麽呢?死亡阴影?或是那位学生的想法?
故事2:求婚记
当我父亲十六岁离家出走时,仅仅在枕头上留了张字条即奔往车站。他将辛苦储蓄的全部零钱使劲掷在票务人员面前说道:「给我一张这些钱所能买到的最远程车票。」于是他到了威斯康辛州的比佛大坝—— 一处乡间村庄。他走在街道上看着当地来来往往的农人,有人骑马,有人赶牛车。他拦住了一位赶着牛车的银髮庄稼汉说道:「你需要一位聪明的年轻人协肋你工作吗?」
拦车男孩声称他的名字是查理?罗勃靳。他表示自己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又一无所有,银髮庄稼汉遂决定收留他:「上车吧!你可以随我至田裡工作。」
行至半途。庄稼汉停下了牛车,告诉查理:「你且待在车上,我去探望一下我的女婿。」
此时,一位身着花裙的女孩躲在枫树后偷偷观察这位来自异乡的年轻人。查理问女孩:「你是谁家的女孩?」对方静静地回答.「我爸爸的。」查理却接口:「现在,你是属于我的了」
七年后,当我父亲正式提出求婚时,我的母亲自口袋中拿出一隻除拇指外四指相连的小手套递给他。在那农村中,「给他一隻小手套」即是拒绝对方求婚的表示。被拒之后,我的父亲昂首阔步地离开了屋子。当天晚上,他整夜无法成眠,直到次日清晨时再度去见母亲:「我并未向你要一隻小手套。我要一双。」那隻由羊毛织成的小手套是我母亲由洗羊毛、梳羊毛、纺纱成线、针针亲手编织而成的。
她在十七岁时织了那隻小手套,直至二十岁时才等到了我父亲的正式求婚。我的父亲认识我母亲,我的母亲也认识我父亲。而我则曾经在我母亲就读过的乡间学校中教过书。
※   ※  ※  ※  
「查理.罗勃斯乌是艾瑞克森的父亲十六岁离家出走时选用的名字。艾瑞克森描述其老父的各项故事中,一再彰显出他老人家的冒险精神,以及坚持达成目的的信心与能力。尤其是后面这项特徽,更是经常出现在艾瑞克森描述其家人的一切故事中。
此处所传达的主要讯息显然是,你不妨专注目标、坚持不懈,而且绝不接受他人口中的「不」作为答桉。当然,除此之外,你也得为达成目标而进行必须的努力。艾瑞克森一笔带过查理.罗勃斯为他未来的岳父工作了好几年的事实。其他故事中.收穫倒不见得一定会随着固执与坚持而来。除了运用正确的策略之外。你还得以一种受当地社区重视的方式努力工作——如果你想要令所处的社区留下美好印象的话。即使如此,艾瑞克森却利用下面一个故事指出,你不可能赢得全部。
故事3:意见不和
当我们刚结婚时,我的新婚妻子询问我的母亲:「当老爸和你意见下和时,你怎麽处理?」
母亲说道,.「我会毫无顾己地说出我心中的想法,然后闭嘴。」
我的妻子又跑到庭院裡去询问父亲:「当你和老妈意见不和时,你会做何反应?」
父亲回答:「我会说完我必须说的话,然后闭嘴。」
贝蒂接着又问:「接下来会发生什麽事呢?」
父亲表示:「我们当中一个人会达到目的,事情总是这麽解决的。」
※   ※  ※  ※  
艾瑞克森的父母亲结漓将近七十五年之久。他们和谐的婚姻生活显然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