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空间守则-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楚谦益觉得面前的女子给他一股十分亲切熟稔的感觉。
听了她的话,楚谦益不由自主地点点头。他自从自己的亲娘过世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在自己的外祖家虽然生活无忧,可是小小的孩童心里藏了个天大的秘密,心理负担十分沉重。有时候,他会在没人的时候,对楚谦谦说说心里话,告诉她,他们的继母是个坏女人。
仅此而已,再多的话,他也不敢说。他本来以为楚谦谦年岁小,一定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可是现在看来,她还是把自己的话都听进去了。楚谦益有些苦恼:以后可怎么办呢?
沈氏在旁边看见内向的楚谦益对贺家的大小姐印象十分好,心里也有些惊讶。不过眼前她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楚谦益的乳娘姜妈妈和楚谦谦的乳娘洪妈妈这时都赶了过来,把两个孩子从沈氏身边接了过去照料。
宁远侯府的太夫人十分疼这两个孩子,眼下见他们完全不把她这个嫡亲祖母放在眼里,心里微酸,对站在另一边的裴舒芬叫道:“老大媳妇,你过来吧。”
裴舒芬歉意地对贺宁馨和沈氏笑了笑,低声道:“两位别往心里去,我娘她也是担心两个孩子。”
沈氏再也忍不住,冷笑道:“担心孩子?真的担心孩子还会任人造谣,诋毁孩子亲娘的名誉?——你们宁远侯府,真是越来越没有规矩”说得声色俱厉起来。
太夫人在堂上有些下不来台,绷着脸轻哼一声道:“老身劝你还是悠着点儿,别再把我们宁远侯府,当成刑部大堂就谢天谢地了”
沈氏见宁远侯府的太夫人还是昏聩无知,不再给他们留情面,便束着手走上大堂,站在太夫人身旁,正色问道:“请问太夫人,我们裴家的大姑奶奶到底做了哪些天怨人怒的错事,让太夫人觉得宁愿让别人来做原配正室?——要不要请出老侯爷的牌位来问一问?”
裴舒凡同楚华谨的婚事,是老宁远侯楚伯赞一手撮合的。若是太夫人认为裴舒凡不配做原配正室,便是指责老宁远侯,也就是太夫人自己的丈夫识人不明。——这种做法,对太夫人自己而言,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为三从。太夫人当然不敢当着大家的面,说自己的先夫没有带眼识人。她要说了,不贤的人就是她,而不是她的儿媳裴舒凡。
太夫人被沈氏问得一噎:她既不能说自己的先夫不对,也不能将她对裴舒凡不满的原因宣诸众口。皇后娘娘已经告诫过她,这事儿一定不能闹大。闹大了,让圣上知道了,说不定裴舒凡的恶毒计策就成功了。——太夫人并不是有急智的人,脸上涨得通红,嘴里嗫嚅了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她本以为裴舒芬也是裴家女,她夸一个,贬一个,裴家人也不好意思出头的。
裴舒芬在旁看了,忙走过来对沈氏端庄行礼道:“大舅奶奶莫气,我娘并没有说大姐不好的意思。大舅奶奶也知道,大姐在宁远侯府主持中馈,相夫教子,打理家务,任劳任怨。最后操持得病入膏肓,到去的时候,都在为宁远侯府费心盘算……”说着,有些哽咽起来,两串晶莹的泪珠留下了裴舒芬的面颊。
太夫人这才缓过来,有些讪讪地道:“就是,就是。舒凡是个好的,舒芬也不赖,都是我们宁远侯府的好媳妇。”
沈氏点点头,道:“原来刚才都是我误会了,那我也给太夫人道个谦。”说完,沈氏福身行礼。
太夫人在旁暗暗松了一口气,满脸堆笑道:“有误会说开了就好。”
沈氏立起身来,又道:“既然太夫人也承认是误会,我就放心了。看来太夫人也不会对京城里近来那些对我们裴家大姑奶奶恶意毁谤的谣言袖手旁观、坐视不理了。”说着,又对太夫人福身道:“请太夫人还我们大姑奶奶一个公道。若是放任这种用心险恶的谣言继续流传下去,不仅让我们大姑奶奶的清名有损,而且对宁远侯府的名声是不小的打击。”
太夫人闭了嘴,讪笑着不说话,脸上却一幅不以为然的样子。
裴舒芬半低着头立在太夫人身旁,看不清她脸上的神情。
沈氏看了太夫人的脸色,就知道她还没有真正想明白,便提醒她道:“我们大姑奶奶,既是圣上亲封的一品忠贞国夫人,也是楚家的先宗妇。你们就能任由别人诽谤自己的一品夫人和宗妇?——还有没有把圣上和皇后娘娘放在眼里?”
这话说出来,堂上堂下的人都有些不自在。——天大地大,宗族和圣上最大。家族宗室,是大齐朝立身之本。宗族力量对大齐朝的人来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个人若是被逐出了宗族,基本上就只有亡命天涯了。正常的社会里,再也没有这个人生存的一席之地。
而宗族里面,族长和宗妇的权力,也是很大的。楚华谨是如今楚家宗族的族长,裴舒凡是先宗妇。裴舒芬是继室,是现宗妇,不过比不得原配在宗族里面的地位。——就看宗族里一有大事开祠堂,她就得向裴舒凡的牌位行妾礼就知道了。
听见沈氏把有关裴舒凡的谣言,拔高到毁谤楚氏一族先宗妇和一品国夫人的程度,太夫人忡然变色,不虞道:“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可有什么法子?——我说是假的,也得别人信才是啊?”
裴舒芬也在一旁抬起头,看着沈氏微笑着道:“好教大舅奶奶知晓,我们宁远侯府,一向行事低调,不与人争风。这种谣言,你不理它,它自然就散了。若是大张旗鼓地寻根究底,反而让谣言越传越盛。——娘让我们不要理会外面的谣言,就是这个道理。”
太夫人也连声附和道:“就是这个理儿。——还是舒芬明白,说得透彻。”
沈氏不料裴舒芬居然说得出这样的道理,仔细打量了她一眼,见她还是笑得温婉得体,举手投足都是十分规矩守礼的样子。——同当年在裴家做姑娘的时候,完全判若两人。
古代女子婚嫁年龄考 (2) (免费)
《世范》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说男女议亲,不应该在两人小时候议亲。小时候看不出人品如何,而且世事变动,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而古代是不提倡合离的,都是结了婚,就要过一辈子的,自然要慎重又慎重。如果小时候定了亲,可是孩子长大后,男的浪荡不肖,女的人品败坏,就会出现大矛盾。信守前约,就要败家。不守前约,就要背信。(古人把背信同败家相提并论,俺觉得从侧面证明了古人比现代人更有诚信。)
所以应该等两个人长大成人之后,再行议婚。因为每个人都是在成长变化之中的。所谓三岁看老,其实是胡说八道。只有两个人都成长到一定的年龄,才应该开始论婚嫁。可见等男女成年了才议婚,那等成亲的时候,男女肯定就熟透了,自然也能顺利的进入婚姻关系中。
当然,在古代这么长的时间里,女子的婚嫁年龄也是有变动的,也有提前到十三岁的,但是能查到的最早的法定结婚年龄就是十三岁。如果不到十三岁,一般是接过去做童养媳的。不会拜堂,更不会圆房。当然古代也有人喜欢摧残**的,那属于变态,从古到今都是违法行为。这里就不讨论了。(另外多说一句,写文的人应该有一些法律常识和良知,希望再不要看到低龄**和大叔眉来眼去甚至上床的桥段了,实在是有教唆犯罪的嫌疑。就算喜欢萝莉大叔配,这个萝莉的年纪,最好不要小于十五岁。社会上有很多猥琐的不法分子,有女儿的妈妈,要记得保护自己的女儿,有些变态连三岁大的孩子都不放过的。)
言归正传,古代女子婚嫁年龄提前到十三岁,都是有特殊原因的。一般都是在战乱年代,或者大的战争之后,人都快死光了,需要活下来的人尽快繁衍人口,充实社会,才有女子婚嫁年龄的提前。所以大家查一查历史,那些战乱之中、或者之后朝代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对于女性的婚嫁年龄不仅有所提前,而且对于寡妇再嫁也极为鼓励,甚至有官府不许守节,一定要再嫁的。
因此本文的女子婚嫁年龄,采用了一般常态下的十五岁。本文中的大齐朝,是一个朝代发展的中期,慢慢走向鼎盛的时期,自然不需要让女子早嫁来繁衍人口。
   第七十七章 辟谣 (上)
“四姑奶奶这话有些道理,可是用在这里却不合适。——谣言分很多种,有的可以置之不理,横竖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可是有的谣言,却是不可忽视。所谓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有的谣言是空穴来风,自然会自生自灭。可是有的谣言,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你若不理它,便会越传越盛。以后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看,两位还没有真正想过吧?”沈氏笑着绵里藏针接着道。
“隆庆元年秋的时候,京城有谣言说地龙翻身,各家各户都开始囤积米粮油应灾,导致有些无良商人囤积居奇,大赚了一笔。后来刑部的刑侦司揪出来幕后的造谣撞骗者,乃是囤积居奇的商人在背后操纵。——这些商家的下场,想必在座的有些人早已知晓。”
其实隆庆元年的那件“地龙案”,并不仅限于商业上的诈骗和哄抬物价。更重要的是,有人企图利用这个地龙翻身的谣言生发开去,说成是上天预警,帝王失德,并且四处串联,隐有反意。
隆庆帝当时刚登基,让他昏招迭出的庞贵妃还没有进宫。那时的他还是个头脑清醒的年轻人,因此立即在缇骑的配合下,以雷霆手段收拾了这一起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和一些企图浑水摸鱼、渔翁得利的不法分子。
这桩“地龙案”,将当时大齐朝里最大的三户皇商灭族。男的十六岁以上一律处斩,女的全部没入官家教坊司为ji为奴,世代不可以赎身从良。还有若干跟地龙案有关的官员吏目,也都被清扫一空。因此给当年新科的进士们,腾空了许多位置出来,也使隆庆帝能顺势安插启用自己的人手,让大齐朝也颇国泰民安了十几年。——而那三户皇商的家产之富,能当得了先帝时代十年的国俸。这番抄检,自然为大齐朝国库的充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裴舒芬听见沈氏讲古,眉头微皱。她这几年囫囵吞枣读的书不少,可是像这种大事要案之类的书,她在前世就不喜欢读,到了这个异世,她更是将这类的书都直接跳过去了。
无奈之下,裴舒芬站在堂上,迅速地往堂下瞥了一眼,见屋里的人表情各异,心里便有了计较,微笑着道:“大舅奶奶说得有理,其实我们也查过的。只是大舅奶奶知道,这种谣言无头无尾,实在是防不胜防。——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沈氏听了裴舒芬的话,似笑非笑地道:“若是能查出头尾,你们宁远侯府又当何为?”裴舒凡正经是宁远侯府的人,此事从明面上说,得由宁远侯府为她出头才是。
沈氏此次所为,在外人眼里,已经有些越俎代庖,仗着三朝首辅的余威,咄咄逼人了。
裴舒芬想了想,看向太夫人道:“此事事关重大,当由娘做主。”
太夫人在心底里盘算一番,觉得这谣言传了这么久了,要查头尾,可是大海里捞针呢,不知要捞多久……
“这事若是能查出首尾,老身一定上报皇后娘娘,治她个不敬之罪”太夫人便摆出了义愤填膺的样子。
沈氏点头道:“太夫人这话说得好——对一品忠贞国夫人不敬,就是对宁远侯府不敬,也是对皇后娘娘不敬,更是对圣上不敬。这样的大不敬之罪,依大齐律,轻则腰斩弃市,重则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