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小时后,“猛得利”出现了。此人新来C论坛,为打倒“大腕”银杏儿而大展胡搅蛮缠、侮辱谩骂身手,把“科”方的论题偷换转向对银杏儿的人格诋毁,此后,其伎被即将露面的“止若水”誉为“一个小孩子说出了‘他什么也没穿呀!’,当猛得利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原来银杏儿在上演“皇帝的新衣”!呵呵,这场“倒银运动”,新手“猛得利”劳苦功高,获得厚报势在必然!
——不妨先欣赏一下猛得利“独具特色”的“诗”:
“何必呢,银杏儿老师
你这个帖子本来就是要发飙的
你大可一开始就认真起来,但你内心里并不认为是平等的,
于是就没必要起初做出跟科列克平等探讨的姿态
你这样会让我理解为假兮兮
你既然说自己是搞专业的
那也许确实在这个层面上你相对权威
我也赞同你所说的严肃音乐应该避免偏差,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音乐爱好者
我还知道搞音乐应该大象无形而不能太做作
所以 ,我看不惯你的作态
不喜欢你身为音乐专业人员
面对一个音乐业余爱好者时的那种高高在上”
——银杏儿刚刚才作总结发言,这名“猛士”就远离正题进行攻击:“不平等、假兮兮、作态”,把银杏儿指出科列克不具备音乐常识,指出其把内容、情绪、旋律完全不同的两首旋律,以“有一小节相同”而说成“完全一样”的婴儿级错误,也扣之以“高高在上”的帽子。据其逻辑,业余音乐爱好者说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就是柴科夫斯基《天鹅湖》,人也不能指出谬误,相反还要山呼“音乐天才”……呵呵呵,不过,这猛士的表演才是个开头,其“拿手好戏”更在后头哦!
紧接着,“惊天动地”把银杏儿不直接指出科列克抄袭的一番好意,指为“语焉不详,含糊的批评,很糟糕,让人头疼。”
银杏儿没动静。
惊天动地又催促:
“我可是在等待下文呢!”
——看官,这颇有引蛇出洞之意哦!从银杏儿嘴里引出“抄袭”二字,再以“拿不出完全一样的文字证明抄袭”,加诸“诬陷”之罪,将银杏儿打入十八层地狱,可谓必然之势。
却说银杏儿早已懒心无肠,她不想再重复已重复过多次的话,不想再理睬这些纠缠!
又有人发言:
“其实我看楼主是想说“科”是引用来的对音乐的感受,不是自学自悟的,有抄袭之嫌,还有错误之处,不要误人子弟之意。尽管是这样,我觉得在帖子里直接说出来哪个地方你说错了,而且不要直接说抄袭,婉转一些岂不更好?……另外你说自己是行家,更不必对外行人说得过多,那样让人感觉你倒是想借此炫耀自己似的。”
——何谓绞缠不清?看看这情形就明白。银杏儿刚刚重申观点:坚持不说“抄袭”,却立马有人要她“不要直接说抄袭……”这种人当然不是恶意,但足能说明水被搅浑的程度。至于“说得过多”,不正是因反复偷换论题,才被迫反复重申吗?搞专业的在弄不清音乐“ABC”之处“炫耀”,除了浪费精力,能有什么好处啊?!
觉察到紧张气氛,一些网友开始“和稀泥”。RD说:
“欣赏银杏儿的认真和负责,也感谢科列克的热情介绍。 像我这样外行的人,喜欢听各种和谐美妙的音乐,却不会细究每一首曲子丰富的内涵,乐理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对我这样的外行人来说,他们俩人的帖子都是有益的。继续关注。”
网友DT说: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两位如此专业,银杏儿偶遇良才而教,亦视为一大乐事。严师高徒,共谱乐章,在下祝贺啦!”
银杏儿说:
“谢谢,这正是我的意思,我本不想说得过于露骨。但我指出了错误,点中了要害,别人也就绕不过我,玩了把戏法,把我的意思扭变成纠缠不清的‘个人感受……’,玩得众从者喝好声连天呢!”
头脑清晰的网友“TL”鼓励银杏儿:
“治学严谨!”
网友“音符”说:
“银杏儿老师:你好!你辛苦了。”
遗憾的是,清晰头脑绝非人人皆有。那科列克们拐几个弯,摆几个迷魂阵,就能迷糊不少人的眼睛,就能搅昏不少人的头脑,加之还有指银杏儿“皇帝的新衣”的猛得利的卖力表演,这迷魂阵就注定要没完没了地摆下去……唉,难缠的C网论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八、偷换偷换再偷换
——科列克及朋友,在第二战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展开更大攻势,把已被偷换成“不同的人对音乐的不同感受”的具体问题,再度偷换成“专业枯燥”与“通俗易懂”的矛盾。
“科”从网上搜来《和声学》,抛出“出版说明”和“绪言”,作“高深”状说:
“这些东西太枯燥,所以只贴这么些上来,目的是让大家看看《和声学》是有什么作用的。我想,我没有必要在这里说那些很专业的东西,这里的百姓们不会看的懂,而且他们也不需要看这些东西。他们需要看的是通俗易懂的,带有文学语言的东西,虽然在这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但基本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了”。
——看官明眼,科列克于此抛出《和声学》“出版说明”和“绪言”,其之牛头不对马嘴,恰证明他什么也不懂。但如此语气激昂的“指导性”发言,哪能不让人既感慨又愤慨!——既是“不同的人不同感受,因此不能说谁对谁错”,银杏儿指出的低级错误当然是无中生有了!既是“专业”与“通俗”的矛盾,谁对谁错就更不存在了!而以“专业枯燥”压制“通俗易懂”,破坏论坛崇尚高雅音乐的热烈气氛,银杏儿之罪大恶极,遭到大多数人痛恨疾愤就是理所当然了!
“BX”立即赞“科”“水平高……”(盲人赞瞎子~)
会写诗的“飘然”应声道:
“几天未曾来看,可喜科列克贴了着么好看好听滴贴子来~~:)
偶以为音乐无定式领略各在自心吧,反正偶觉得科列克写得不错,文美配得音乐也美,听着非常滴干净。”
——看官,这人可有意思!不说那“文美”不过是对早就存在的文字作点增减,居然把音乐和介绍音乐的文字来了个位置大颠倒,音乐成了文字的配角,还什么的“非常滴干净”……唉行行好,别拿那“雅兴”亵渎音乐了!
“飘然”更“天真无邪”地搅和:
“偶非常喜欢听音乐,听静怡舒心滴音乐,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研究。这么专业滴东东,是给百姓们看滴么?”
——嗨,正经人跟这“雅兴”怎么缠得过来?!
往下“科”又渲染他如何“原创”这些作品分析,把银杏儿指出其“此曲第一小节跟彼曲第六小节完全一样,所以此曲即彼曲”的惊天荒谬,说成他“不会仅仅分析几小节,听音乐应该从头到尾地听”,——这种逻辑偷换就更加“迷人”了!
在这场对银杏儿的围剿之后,当上 C 论坛妇联领导的 ";南飞雁"; 说:
“跟飘然同感。不懂音乐,喜欢听。记得我在科老师的音乐贴上说过,常常能听出快乐、感受到忧伤、体会到痛苦。也常常泪留满面。
很感谢科老师,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论坛上介绍这些知识”。
——唉,此人逻辑思维被谁偷走?怎么别人怎么搅浑就怎么跟着搅浑,这可算不得高雅哦!
九、浑水之战
银杏儿在主战场被围攻得焦头烂额,匆匆转身来到第二战场。此时她已被搅扰得气愤难抑,忍不住说“科”自夸对《梁祝》中板鼓的“独到分析”,是“把别人早就做好的蛋糕弄了来,切作左右两块,据左块为已,称:“别人喜欢做右蛋糕,这是我做的左蛋糕,不同的人对左、右蛋糕感受不同”。
“科”立即“回敬”:
“如果你认为我是抄袭那篇文章,请你把原文贴出来吧”。
——此招更妙!银杏儿指出“科”具体荒谬,证明他不能辩认简单旋律,因而不可能辩认交乐响变化极至的旋律;银杏儿还摘抄了书上文章,这还不够?“科列克”们又为何不敢面对银杏儿的问题?莫非证明抄袭非得拿出完全一样的原文才算数?若此,岂不为抄袭大盗大开方便之门?
紧接着,“才子”基区又发言。他先摘引“科“的“从我已经听了 28 年的音乐来看,我对音乐的感受是很细腻的”,再“曲线驳斥”银杏儿:
“科兄这话说的好啊,热爱音乐感受音乐是不需要条件的,
音乐修养您的身心,陶冶您的情操,
您的理解和感受是热爱得来的,这种对音乐体会的交流是非常有益的,
我不希望您走入误区,陷入无休止的无聊辩解中,
如发现自己有那方面还没把握准确或对网友提出的意见拿不准,
那就找这方面的有识之士请教一下,回头再作个说明就是了,
如感觉没有什么需要说明的,就继续谈您的感受吧。
C 论坛有许多网友有很好的音乐修养,
如这位“猛得利”网友,等等。
您不必再回我这帖,话叉太远没意思,您做好自己喜欢做的就行了”。
——多么“雅致”!热爱和“感受”音乐“不需要条件”,但是要分析交响乐,就是需要条件,需要极高的条件!!!如若“理解和感受”仅靠“热爱”就能得来!呵呵,此人怎不向媒体抗议:搞高雅音乐普及讲解干啥?无事找事,浪费财力!
既说“如发现自己有那方面还没把握准确……那就找这方面的有识之士请教一下”,可为什么不去请教?!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偷换论题搅浑水?!自已大搞“无休无止的无聊辩解”,还能倒打人一耙称之“误区”!呵呵,别总戴“雅”具现不雅之态啊!
不过却有人对狗屁不通的胡言乱语提出“另类”质疑——
网友“奇文”说:
“我有个奇怪的问题:一个完全不知道《梁祝》故事背景、也没有看过任何他人评论《梁祝》文章的音乐爱好者,听《梁祝》是什么感觉?”
——说得好!完全不知故事背景,没看过任何评论分析文章,一个不能辩认简单旋律的人,听《梁祝》是什么感觉,能自已写出作品分析吗?然而在此种情况下,说真话的人毕尽不多,否则怎会有谎言重复三遍就成真理的可悲事实?
面对“奇文”的质疑,基区再发“高论”:
“感觉来自于自身的综合修养,以你上面的假设,那感觉是他自身修养的最初体验,
这种体验还会在不断的反复和修正”。
——呵!修养是什么?既然无人说得清,拿它扮高雅再自然不过!不能辩认两小段旋律,却能分清拥有数不清的旋律的交响乐……是“自身修养的最初体验”?正所谓:装神弄鬼何所惧!
基区更出惊天妙语:
“音乐家就是凭着一种“天赋”用乐曲的形式诠释对生活的理解和向往,